視頻接下來的內容似乎告訴了朱元璋等人這個問題的答案。
“它孕育絕美風景,堪稱歐洲的中心花園。它滋養文明,影響著歐洲的曆史進程。要了解歐洲文明,就必須了解阿爾卑斯山究竟發生了什麼。”
在這一段講述中,視頻配上了歐洲阿爾卑斯山區域的主要美景。
雖然徐達、湯和等人並不覺得這些景色就比大明的一些景色更美,但依舊忍不住嘀咕:原來歐洲土地如此肥沃、水草豐茂,怪不得代王他們都要去歐洲建藩。
隨即,解說視頻的男子來到了阿爾卑斯山第一峰,馬特洪峰前。
“穿過這片雪原,就會看到阿爾卑斯山標誌性景觀——一座角峰直衝天際,它就是馬特洪峰。接下來,讓我帶你攀登一次,你就知道它有多陡峭。”
隨即,視頻以無人機沿著馬特洪峰攀登路線飛行的視角,展示了該峰的陡峭與險峻。
這種無人機視角的視頻,徐達、湯和、藍玉也是頭回見識,自然又是一陣驚歎。
“山脊薄的像刀刃,壁麵坡度往往超過60度,讓人難以立足。正因如此,曆史上有數百人在攀登此峰時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究竟是什麼力量,將山峰塑造得如此淩厲?這點我們稍後解答。先來看看它的海拔高度,4478米。”
“與青藏高原動輒七八千米的山峰相比,阿爾卑斯的海拔並不突出,但這裡竟然已經是一片冰雪王國。它的冰川,更是向下延伸到海拔2000多米。”
“這是因為,阿爾卑斯是天生的冰雪搖籃,它作用北大西洋暖流的水汽,降雪量得天獨厚。更讓人意外的是,它的維度與黑龍江相當,夏天溫度不高,許多積雪終年不化。”
“它們積累成1200條現代冰川,冰儲量相當於2.5個三峽水庫的庫容量。”
“而在2萬年前,冰河世紀鼎盛時期,它的冰儲量更是接近現在的一千倍!”
視頻播放到這裡,又采取實景加電腦特效的方式,展現了阿爾卑斯山冰儲量為現代一千倍時的壯觀景象。
隻見視頻中,原本高峰淩立的阿爾卑斯山脈幾乎被冰雪填平,變成了一片冰雪高原!
“冰雪已經填平了溝穀,大地幾乎呈現為一個平麵,而在2萬年前冰川最多時,再往遠處,遠至天際線,絕大部分山峰、溝穀,都被冰雪填平,便是填平四川盆地也不在話下!”
看到這裡,湯和、藍玉等人如何震撼且不提,心裡確實也產生了疑問。
視頻中反複說兩萬年前是什麼“冰川世紀”,冰河幾乎覆蓋了大地,那麼彼時之人又是如何在酷寒之中存活下來的?
難道都遷徙到了溫暖的南方,之後才遷回北方的?
視頻接著卻講起了冰川世紀出現的原因。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場漫長的冰川期從11.5萬年前開始。當時地球運行姿態上的一些周期性改變,使北半球吸收到的太陽輻射顯著減少,導致北半球溫度大幅下降,冰河時代就此降臨。”
“2萬年前,冰川勢力最大時,整個阿爾卑斯被一個厚達2000米的大冰蓋覆蓋!”
“如果這樣的冰川出現在今天,沒有任何一座摩天大樓能逃過一劫。日內瓦、蘇黎世、因斯布魯克,將全部被掩蓋在冰川之下!”
“米蘭、慕尼黑、都靈,也將被‘冰臨城下’!”
隨後,視頻來到了第三小節,小標題“爆改歐洲”,也即是講述冰川是如何爆改歐洲山川地理的。
在這一小節中,視頻不僅展現了後世的歐洲山川風貌,也展示了一些各族的田園風情,相當於間接性地展現了歐洲土地的“富饒”。
然後,視頻就到了最後一個小節——雪國存亡。
“如今,人類的建設如火如荼,阿爾卑斯卻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因為冰雪的脆弱,遠超人類的想象。”
“你能想象沒有冰雪的阿爾卑斯山嗎?最近幾年,馬特洪峰腳下的這片冰雪一到夏天就會徹底融化。而在一百年前,這裡還有一條冰川,終年不化。”
“科學家預測,全球變暖將讓阿爾卑斯的冰川在2050年前消失一半,在本世紀末全部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