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朱元璋、朱標等對氣候災害有一定科學理解的人,湯和、藍玉這樣的就聽得有點懵了。
因此,在朱元璋沉默時,藍玉忍不住問:“氣候變暖有那麼可怕麼?難不成會出現傳說中九日淩空的大乾旱?”
劉寬笑道,“九日淩空倒不至於,但乾旱災害肯定會更多發一些。最主要的是,隨著氣候變暖,地區上的冰川、冰蓋、冰雪會融化的越來越多。”
“涼國公大約不知道,咱們地球上除了那些海拔高的雪山裡有積存不知多少萬年的冰川、冰雪,在北極、南極,也即是大地的極北、極南,還存在更多的冰雪。”
“尤其是北極,更是一塊完全由冰蓋構成的‘大陸’,南極雖然本身就是大陸,但陸地上及周邊積存的冰雪同樣很多。”
“隨著氣候逐年變暖,這些之前百萬年積存的冰雪會漸漸融化成水,而這些水彙入海洋,則會讓海平麵上升。”
“這樣一來,可能在未來的幾百上千年中,沿海地區不少城池、陸地都會被淹沒。甚至有科學家預測,在將來整個日島都會被淹沒,隻剩下一些山峰成為海上的小島。”
“海水還會通過陸地,使得陸地水位也提高,像如今的蘇州、鬆江、常州三府,乃至京師,以及湖廣洞庭湖區域、江西鄱陽湖區域等,都可能變成一片澤國。”
藍玉想象著劉寬所說的場景,一時也露出了駭人之色,忍不住道:“乖乖,照這麼說,全球變暖的危害確實夠大的。”
這時,朱標思索著道:“一些上古文獻中,將如今的洞庭湖一帶稱之為雲夢澤、大澤,莫非就是因為那時氣候比較暖和,海平麵較高,所以湖廣洞庭一帶才成為大澤?”
劉寬點頭,“應該與此有關——臣之前不是說過麼,雖然我們人類進化的主要時間段都處在第四紀冰期中,但冰期氣候並非一直寒冷,而是波動的,這裡麵就有幾個氣候頗為溫暖的時期。”
“離咱們較近的,如唐代,氣候就比較溫暖,吐蕃之強大以及盛唐能將疆域擴張到大草原及西域,都與此有一定關係。”
“而在更早一些的上古溫暖氣候區間,如今的河南地區都生存有大象,而北平、海津一帶則同樣是一片大澤,與海洋相連。”
“這都是在大冰期內,氣候進行變幻所導致的——小冰期及中間溫暖期的變換尚且對地貌變化造成如此大的影響,大冰期及大間冰期的變換會對人類生存環境造成多大影響可想而知。”
聽劉寬這麼一說,如朱標、李文忠這種思慮比較長遠的,都不禁露出了憂色,不敢想象以後氣候徹底退出大冰期,進入大間冰期,地球會是何種景象。
朱元璋是個很實際的人,稍稍想想,便知道劉寬口中的大間冰期離大明很遙遠——大明真正需要麵對的,是從如今就開始,在一兩百年後達到頂峰的小冰期。
如果能安然度過這個小冰期,接著或許可以考慮下全球變暖的問題。
至於大間冰期,太過遙遠了。
他於是道:“行了,關於冰期氣候的事如今討論太多也無甚意義,留著以後再說吧。劉寬,可準備了第四個視頻?”
劉寬笑道,“確實準備了第四個視頻。”
說完,劉寬拿起平板,調出了第四個視頻,觸屏播放。
眾人這時已看到了該視頻標題。
視頻封麵標題是:都2025了,為14億人治水還難嗎?
視頻上方的副標題則是:為治水,中國人建立了一個平行時空!
而製作該視頻的阿婆主,仍是【星球研究所】。
之前劉寬放過好幾個後世中國治水的視頻,因此,老朱、朱標看到封麵標題時,期待感有所下降。
可當看到副標題,他們期待感立馬被拉升了——平行時空,這個詞他們可是聽劉寬提過多次。畢竟按照劉寬的猜測,此時的大明就是原曆史上大明的一個平行時空。
此時他們就不禁想:難不成後世科技已經發達到能夠研究平行時空了?
朱元璋更是皺眉,露出些許憂色,暗想:若後世在平行時空方麵的研究真有所突破,會不會以之出兵這一時空的大明?
如果真發生那樣的事,大明該如何應對?
就在老朱胡思亂想時,視頻開始了。
依舊是【星球研究所】係列視頻的標誌性開場,一個地球懸浮在星空之中,隨即鏡頭下來,地麵景象不斷被放大。
同時一個女子的解說聲傳出。
“這,是地球上所有的淡水資源;而這是中國的,排名世界第五,感覺還不錯對嗎?但如果平分到14億人頭上呢?”
“不僅如此,這僅有的水資源,在空間上隻有19%在北方地區,時間上更是65%都集中在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