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改道工程如今是大明內政中的重點工程,既有督察院的禦史監督,又有錦衣衛暗中監視、察訪,劉寬很難想象,在這麼嚴厲的監督下,竟然還有人敢借機謀取私利——難道為了賺錢連命都不想要了?
朱元璋道,“據咱了解,那幾個人倒也沒有以次充好,隻不過是借勢多賺朝廷的錢,讓咱心裡很不舒服。”
‘原來如此。’
劉寬心裡鬆了口氣。
然後他便道:“太上陛下,黃河改道工程中相當部分施工材料都是向外采買的,既如此,難免讓商賈從中賺錢。”
“隻要能夠保證材料質量,沒偷工減料、以次充好,商賈能賺到更多錢也是他們的本事。”
朱元璋哼道,“你懂什麼?千裡之堤毀於蟻穴!他們這麼做,多賺朝廷的錢是其次,關鍵是壞了規矩、法度。”
“這口子一開,以後必然會有人以次充好、偷工減料——此風必須嚴懲遏製!”
劉寬聽了微愣,隨即道:“太上陛下說得對,是臣想差了——此事陛下可知曉?”
“咱還未跟雄英說,倒是想看看他什麼時候能發現端倪——自當年咱讓位標兒,錦衣衛便一分為二,其中一小部分由咱調用,剩下的大多數歸標兒用,如今又傳到雄英手上。”
“如今看來,這父子倆對錦衣衛掌控得都不怎麼好啊。此事咱查到了,雄英卻還一無所知,便可見一斑!”
聽此,劉寬暗暗為朱雄英捏了把汗。
同時也暗暗感歎,朱元璋雖然已經老朽,可若針對性去辦某件事時,依舊老辣,非常人可比。
但朱雄英既然是他的學生,他肯定得幫忙說幾句話的,於是道:“陛下日理萬機,難免顧及不到的地方。”
朱元璋卻道,“此事既還未影響工程,你便先彆跟他說,咱倒要看看,他究竟何時能察覺黃河改道工程和錦衣衛的問題。”
劉寬苦笑,但還是應道:“是。”
接著,朱元璋又跟劉寬聊了一些其他事,大多還是國家治理方麵的問題,並且以地方上的“小事”為主。
由此可見,朱元璋前兩年雖然狀態不好,甚至有點阿爾茨海默症的趨勢,可對大明江山依舊關心。
兩人聊了一個多小時,朱元璋才打到回宮···
···
次日。
劉長安、劉若月都是早早去學校請了假,才回來跟家人們一起吃早飯——朱元璋也早早地來了,蹭劉府的早飯。
這讓劉寬頗有些無語。
他懷疑,若非擔心造成不好的影響,老朱說不得會住在他府上。
早飯過後,劉寬、劉若雪、劉平安都去上班了,劉定安、劉樂安也自去學校,劉長安、劉若月確實帶著老朱一起乘坐四輪馬車出了門。
馬車上,劉若月頗為活潑地道:“外公既然想去各個大學看看,不如就先去我們藝術學院吧?”
朱元璋笑道,“好,這藝術學院咱還真沒去過,就去見識一番。”
劉若月當即介紹起來,“我們藝術學院可比其他大學有意思多了,學校裡到處都能看到各種樂器表演,唱歌曲和表演戲劇的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