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察信道:“楊生,我覺得,和黃應該瘦身了。”
“如何瘦法?”楊文東問道。
李察信回道:“除了核心主要業務,其他的業務全部出售,前幾年,祁德尊為了增加股市市值,盲目收購各種類型的企業,相互之間基本上沒有關係;
那個時候市場好倒問題不大,但如今基本上虧損嚴重,所以我覺得,寧可和黃總公司層麵虧損,也要儘快將這些業務剝離出去,隻要沒了這些負擔,那我們投入全部精力運營好幾個擅長的行業,那必然可以讓企業運營恢複正常。”
楊文東點點頭,又問:“那你覺得和黃應該保留哪些行業?”
李察信顯然也早有準備,道:“貿易,這是和黃的發家之本,一年如今也有兩三個億收入,還有就是地產、港口、航運、部分金融投資,還有一些具體業務,我也需要額外再甄彆一下。”
“行,現在和黃的業務太多了,減掉一大半也不嫌多,這一塊,你先選擇好,然後給我看一下就行。”楊文東道:“不過航運這一塊,你要適度的控製,如果你實在想做,安心做集裝箱業務就行,正好和黃也有港口,我這邊長興實業還有集裝箱可以賣。”
既然是放權,楊文東也會跟其他一類子公司一樣,隻負責戰略上的規劃,小細節不管,不過還是要看一眼具體計劃的,一些不太正常的,他也要過問的。
李察信驚訝問道:“楊生是不看好航運市場?但長興航運的規模不是很大嗎?”
“你可能沒有認真關注,實際上長興航運的規模已經在縮小了,未來,也會專心做集裝箱業務。”楊文東搖頭說道。
眼下已經1975年,蘇伊士運河即將開通,一旦發生,那全球海運價格將會暴跌,全球最重要的美東航線與歐洲航線,路程都會縮短很多,再加上石油危機帶來經濟危機、油價上漲,以及之前幾年大量新船下水,這些綜合因素,便是未來全球船災的根本原因;
唯獨集裝箱貨運算是個例外,因為全球自由貿易的背景下,加上亞洲經濟崛起,對於各種生活物資的需求都很高,這些都是需要依賴集裝箱的。
未來十年乃至二十年,集裝箱貨運的利潤不會再多麼爆利,但維持企業運營還是沒問題的,所以長興航運前兩年大量出售油輪,專心運營集裝箱,還有少數大宗貨輪;
從今年開始,指望海運賺大錢那是不可能的,能夠繼續下去就行,等以後航運危機出現,全球造船廠的生意更差,而每一艘船都是值得政府重視的大訂單,可能可以解決上萬人就業,這也會是楊文東增強自己的地方影響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甚至一些發達國家也會有求於自己。
李察信心中有些半信半疑,但也不敢表露出來,再加上和黃現在也的確不可能擴張船隊,於是答應道:‘好的,那我也出售油輪,這樣還能回收一點資金。’
“嗯,行,儘快出售,不要等的太久。”楊文東又道。
他似乎記得蘇伊士運河是在75年年中開啟的,而相關消息可能還會提前,所以眼下留給和黃的時間就不多了,一旦運河開通的消息傳出,那船價立刻就可能暴跌。
李察信答應道:“是,楊生。”
楊文東接著說道:“其他方麵,你自己做主吧,方生這邊會成為和黃的副總裁,協助你處理和黃的業務。”
李察信他還是不能完全相信的,加上未來一段時間自己也不會有什麼重大收購,所以方先名可以先在和黃待一段時間,以他的專業知識,也正好可以幫助和黃出售手中亂七八糟的業務。
“好,那就多謝方生的幫忙了。”李察信嘴角微笑道;
他也知道這是楊文東給自己安排了一個稍崗,不過問題也不大,至少這段時間,他也需要認真的將和黃給經營好,要不然時間長了,自己恐怕也得跟祁德尊一樣走人了。
商談好之後,楊文東便跟隨李察信來到了中環的和記大廈,也就是和黃的總部;
“這裡的位置不錯啊,可惜樓層低了點。”楊文東看著眼前20層的和記大廈,說道。
李察信解釋道:“楊生,這棟大廈是祁德尊1968年買的地皮自己建的,當時的香港,20層大廈也是常態,不算矮了;
不過祁德尊在前年也曾經抱怨過這棟大廈有點擁擠了,主要是68年那會,即使是祁德尊也沒想到和黃會發展的速度如此之快。”
“對,沒人知道自己的未來啊,有的時候還會低估。”楊文東笑了笑說道。
前世的很多企業,比如企鵝、阿裡、字節等,他們在創業的時候也沒想過自己能夠成為整個華國最尖端的企業,小李還曾經準備賣掉企鵝,但卻沒人接手
甚至連國家層麵也是一樣,內地改開的時候,當時人均GDP全球倒數第四,比很多非洲國家還要差,改開發展經濟的核心目標就是能夠讓老百姓吃飽飯,頓頓有肉,目標也就是一般發展中國家,但誰也想不到,40幾年後,內地會成為全球最第二大GDP國家,各方麵甚至可以吊打美國。
也就他這個穿越者,可能會自信一點,畢竟他知曉未來,隻要有了第一桶金,那後續就很容易成功了,且成就還特彆高。
李察信接著道:“現在拆了不劃算,等以後和黃的業務正常了,那就在其他地方換個大廈吧。”
“嗯,就怕沒這麼好的位置了。”楊文東點點頭說道:“等以後看情況,這塊地皮還是不小的,也可以拆了。”
和記大廈,其實就是前世李嘉成旗下的長江實業大廈,位置在中銀大廈以及新彙豐大廈的旁邊,這個地理位置絕對優越,整個香港港島也找不到幾個差不多的了。
李察信笑道:“那楊生決定就行了。”
“以後再說,進去看看。”楊文東也沒有繼續,反正要拆估計也要等到80年代了。
很快,楊文東便來到了頂樓的辦公室,李察信道:“楊生,這裡風景最好以前是祁德尊的,要不,我重新裝修一下,給您?”
“不用,這個你自己留著吧,這和記大廈本身就很擁擠,我來的也不多,沒必要。”楊文東搖搖頭道。
李察信連忙道:“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