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微笑著示意百姓起身,他喜歡與百姓們近距離接觸,聽他們訴說生活中的瑣事和對新政的看法。
講武堂內,上千學子或是刻苦訓練,或是研習戰術。
李承乾到講武堂次數是很多的,最多不過兩三日便會來一趟,太多數時候都會親自授課。
中層軍官是軍隊的骨架,亦是整個軍隊強大與否的關鍵。
更為重要的是,講武堂是李承乾掌控軍隊權力的主要途徑。
講武堂對於培養忠誠之士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李承乾看來,一支軍隊僅僅擁有強大的戰鬥力是不夠的,忠誠才是其靈魂所在。
講武堂不僅僅是傳授軍事技能的地方,更是培養忠誠和愛國情懷的搖籃。
在這裡,學子們不僅學習武藝和兵法,還接受著大唐文化和價值觀的熏陶。
李承乾經常親自到講武堂,向學子們講述大唐的輝煌曆史,強調他們肩負的保家衛國的重任。
通過這些教育,學子們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使命,將對大唐的忠誠和對國家的熱愛融入到血液之中。
在李承乾一統遼東之前,這片土地上的各方勢力錯綜複雜,不同的部落、族群之間存在著矛盾和衝突。
哪怕是現在一統,這些矛盾衝突實際上也不可能完全消失。
講武堂的設立,為這些來自不同地方的年輕人提供了一個共同的平台。
在這裡,他們摒棄了地域和族群的差異,共同為了一個目標,保衛大唐,效命太子為己任。
通過在講武堂的學習和訓練,他們建立起了深厚的戰友情誼,形成了一個緊密的集體。
這種凝聚力不僅提升了軍隊的戰鬥力,也有助於整合遼東的地方勢力,促進了遼東地區的團結和穩定。
李承乾深知,隻有將遼東的各方力量凝聚在一起,才能真正實現遼東的長治久安,而講武堂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手段。
講武台校場的高台上。
當李承乾給學子們灌輸了一番雞湯後。
眾多學子麵色潮紅,激動不已。
紛紛高呼:“願為太子殿下效命!願為大唐效命!”
聲音響徹雲霄,氣勢磅礴。
雞湯這東西,李承乾不要太多。
每次來講武堂,都不帶重樣的。
從講武堂出來後,李承乾又去視察了兵器作坊和工廠。
兵器作坊內,爐火熊熊,工匠們正在精心打造著各類兵器。
李承乾拿起一把新鑄造的長刀,感受著它的重量和鋒利度,對工匠們的技藝表示讚賞,並叮囑他們一定要保證兵器的質量。
遼東的工廠集群,是目前遼東軍備以及各方麵的重要保障,足有上萬匠人各司其職。
李承乾詳細詢問了生產進度和工匠們的生活狀況,匠人又或者說工人,是是遼東發展的重要力量,必須給予他們足夠的關懷。
不僅是男性,還包含了大量女性。
紡織工廠中,幾乎清一色的全是女子。
工坊內,一排排木質紡織機整齊排列,女工們熟練地操作著紡織機,五彩的絲線在紡織機間穿梭,不一會兒,一匹匹精美的布料便在她們手中誕生。
李承乾詢問女工們的工作情況和薪資待遇,女工們紛紛表示,在這裡工作不僅能養活自己,還能學到一門手藝,生活比以前好了許多。
為了整合資源,提高生產效率,李承乾還在工業集群區域設立了專門的物料調配中心。
這裡負責統一采購原材料,根據各個工坊的需求進行合理分配。
同時製定了嚴格的質量檢測標準,每一件產品在出廠前都要經過多道檢測工序,確保質量合格。
在培養專業技術人才這塊也沒有落下,工廠內開設有專門的技術學堂,聘請各地的能工巧匠擔任教師,教授年輕學徒各類技藝。
學徒們在這裡不僅學習理論知識,還能在工坊中進行實踐操作,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產中。
忙碌了一天後,李承乾回到神武宮。
此時,蘇定方已經在神武宮內等候。
“何事如此焦急。”
看到蘇定方麵色肅然,李承乾問道。
蘇定方拿出文書遞給內侍文忠,沉聲道:“殿下,陛下詔令,命殿下三月內班師回朝,返回長安參加慶功宴。”
李承乾聞言,麵色平靜從文忠手中接過詔書翻閱。
對此,也沒有什麼好意外的。
作為大唐太子,李世民不可能說讓他一直待在遼東。
李承乾自己也沒有打算過一直待在遼東發展。
遼東雖大,可比之整個大唐來說,還是不夠看的。
再說了,作為太子,他是大唐未來的繼承人,難不成還真要放棄太子位,在遼東自立為王,然後去開啟一場內戰,重走爭霸天下的路子?
那樣耗費的時間跟精力太大了,對於大唐的百姓來說,也是極其沉重的打擊。
這不是李承乾想要的。
除非是萬不得已,沒有退路,不然李承乾是不會走舉兵造反的地步。
“詔書的消息,已經傳開了?”
李承乾隨口問道。
這次的詔書,走的是驛站通傳。
遼東驛站跟大唐驛站相同,歸屬於兵部旗下,所以首先收到消息是蘇定方。
詔書一般分為兩類,密詔跟傳詔。
所謂密詔,那就是詔書內容嚴格保密,隻能是特定之人才知曉。
還有一種是傳詔,詔書內容會隨著驛站傳遞而進行通告,詔書本身更多是形式上的流程。
“是的,殿下,消息已經傳開。”
蘇定方回道。
李承乾微微沉吟,知道李二這次的傳詔,幾乎是相當於最後通牒了。
如果不接,依舊停留遼東。
長安那邊,下一步朝廷討論的重點,就在於廢太子事宜了。
“先前讓準備的,都準備得如何了。”
思索一番後,李承乾開口問道。
蘇定方神色堅定:“回殿下,都已準備妥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