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有句古話,叫老子英雄,兒子好漢。
到了現實就是,老子煙草局,兒子煙草局,孫子煙草局……
主打一個傳輩。
汪遠這邊,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
他爹是上影集團的副總。
與上影集團的老總任中倫,不光是同事,還是同校,更都是魔都作協,文聯的高層。
但人家不是一輩。
他外公是上影廠的老廠長。
資格老到謝晉見到他外公,都得喊一聲老師這種程度。
《阿Q正傳》,《雷雨》,《高山下的花環》都是這位老爺子主導下的作品。
華夏電影在票價以“毛”為記,還不到一塊的年代,一共出過5部票房過億的電影。
除了《少林寺》之外,剩下四部,都是上影廠的!
若論賺錢,帝都是真乾不過魔都。
且這幾部戲都是這位徐老爺子擔任的製片人。
現在上影集團的副總汪總,其實有點像是上門女婿……反正與這位華夏影視圈頂級老前輩,有電影廠“四大帥”之稱的老頭的女兒喜結連理,才有了現在一輩傳一輩的富貴。
現在到了第三代這邊,汪遠與韋正二人,是魔都交大影視專業的同學。
倆人在學校裡就一起合作,韋正執導,汪遠編劇,拍出了幾部學生電影和短片。
兩人此後也一直以此種模式合作著。
至於《愛情公寓》,這部兩人的“成名作”。
張遠很少用毀譽參半來形容一部影視作品。
但《愛情公寓》就相當適合這個詞了。
從好的一麵來講,自《武林外傳》橫空出世後,被認為華夏情景喜劇的春天來了。
可沒想到還沒入夏呢,就立秋了。
情景喜劇這個題材,被一堆“有心人”聯合上報,用明文規定踢出了所有電視台的黃金時段。
對這個行業來說,簡直是滅頂之災。
你這種小成本高收益的作品,讓我們這些專門搞大片撈錢的人很難看啊。
就像後世陸太君公開罵《抓娃娃》是低智強堿性搞笑片,還說這種片子能雄霸華夏電影市場,是一種悲哀。
那你們倒是拿出點像樣的大片呀。
結果拉了《749局》這麼一坨大的。
真有優秀的大片,可《流浪地球2》的排片都被老謀子擠成啥樣了。
說到底,是有些人自己不行,還不讓彆人行。
投資人見到能花小錢辦大事,也不再搭理他們這批混圈子的。
便眼珠子血紅血紅的,梗著脖子,啞著嗓子罵街。
反正打《武林外傳》後,電視台播出的情景喜劇,就很難有大起色的了。
直到《愛情公寓》的出現。
知其然,還得知其所以然。
《愛情公寓》能火,是因為這部戲抓住了年輕人的喜好,也就是早期網梗。
這部片子,剛好卡在了視頻網站崛起的時間點上。
播出後,大量切片或者“盜版”視頻在網絡上傳播,擴大了影響力,在年輕觀眾,尤其是嫌棄電視台和傳統電視劇老套的年輕人中迅速傳播。
可以說,這戲是坐上了早期視頻網站起飛的順風車,吃了一定大環境,才會火成這樣。
“愛情公寓”這四個字,不是汪遠和韋正原創的。
這個名字,屬於一個創立於03年的SNS社區。
是兩位寶島人建立的。
這個社區網站比較有意思的地方,是以虛擬公寓的形式,邀請“住戶”進入,也就是注冊。
並在“愛情公寓”中進行交友活動。
發展到後來,還會邀請品牌,藝人來“愛情公寓”中打廣告,或者打歌,做活動。
有點像後來的“開心網”和“人人網”,但又略有不同。
相較於這倆,“愛情公寓”更偏向單身女性,有點兩性交友的傾向。
類似早期“陌陌”。
總之,這網站找到了以交易虛擬物品和打廣告為盈利的運營模式後,便一直在思索如何擴大影響力。
所以“愛情公寓”這部電視劇的誕生,其實是為了同名網站吸粉,新增用戶。
也不知道這網站是咋想到如此刁鑽的角度的。
但這活給倆更“刁鑽”的人抄上了。
就是汪遠和韋正。
毀和譽,都是這倆造成的。
首先這片子的效果,遠超網站的預期,在短時間內造成網站注冊人數暴增。
然後……片子的熱度太高,遠超網站。
讓後來的不少觀眾,根本不知道有這麼一家上古網站的存在。
能將一部原本純商業性質的情景喜劇做到這麼火,還是相當不易的。
那麼,代價是什麼?
或者說,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很簡單,就一個,抄!
天下文章一大抄嘛。
主角結構,抄《老友記》。
片子場景,抄《老爸老媽的羅曼史》。
故事笑料,除了各種網梗外,還抄了《廢材聯盟》,《家庭戰爭》,《生活大爆炸》等同時代的海外經典作品。
致敬和抄襲,兩者之間的界限非常模糊。
反正早期《愛情公寓》是既占了網絡傳播的優勢,又吃到了國內沒有正版美劇資源的紅利。
能發現他們抄襲的人不多。
當然,劇組也可以說自己在致敬那些經典作品,並做了本土化改編。
至於說到底是不是抄襲。
反正汪遠往上兩代,都是魔都影視圈的頂級大佬,誰拿他都沒辦法。
不論是否毀譽參半,有兩件事可以確定。
其一,這部戲很賺錢!
其二,這部戲捧紅了一批年輕演員,甚至其中大部分在未來十多年依舊是華夏娛樂圈的中流砥柱。
這部戲也成為了一代人的美好回憶。
所以,按理說,任何人都有資格說這部戲不好,抄襲,爛。
但唯獨因為這部戲而紅的藝人是沒資格這麼說的。
王傳君和金世佳這倆瞧不上自己“來時路”的,多少有點文青病低情商外加白眼狼了。
可以感慨,可以憶苦思甜,可以反思自己的不成熟,但唯獨不能話裡話外看不上自己演過的作品。
如果你是一位有追求的藝術家,隻接有深度的作品,那你又為何接了這部戲呢?
前後不一,自相矛盾了。
不能端起碗吃飯,放下碗罵街。
範氷氷即使和瓊瑤鬨掰了,但也從未說過《還珠格格》或者金鎖這個角色的不好。
孫洪雷也想轉型,但人家說他“流氓演得好”時,他也會笑嗬嗬的答應。
對張遠來說,演員如何,隻要不是自己的藝人,不傷害自己的利益,那他也懶得管。
隻要戲能賺錢,同時符合他的戰略目標即可。
這部戲現在還未開拍,並未誕生。
所以打死汪總也想不到,張遠放著他這個老總不管,其實是瞄上了他兒子。
當然,能與上影集團搞好關係也很重要。
聯合院線,上影影城這些院線組織,都是上影的關聯方。
搞好關係,自己的作品就能獲得排片優勢,很重要。
當然,想要獲得這些,也不可能是白來的。
這位汪總顯然繼承了他老丈杆子“在商言商”的風格。
並沒有輕易撒嘴。
張遠明白,隻有實實在在的利益,才能讓人家感興趣。
“汪總,現在影視劇市場的變化很快。”
“廣電那邊剛出了限製網絡視頻平台的一係列措施。”
“我相信,距離網絡作品版權的條例推出,應該也不遠了。”
“在我的理解當中,國家要出麵管理一個行業,那就隻有兩種結果。”
“一種是這個行業要死,一種是這個行業要起飛。”
“我認為,網絡視頻平台這個行業,如初升之陽,海外發展如此迅猛的情況下,國家是不會讓國內從業者死的。”
“那麼,就隻有可能起飛。”
“而我剛好與視頻平台有些交情。”
“我一直想打造一個,應該也是首個,網絡與電視台同步推出影視劇項目。”
“這種事有風險,那些老派的導演未必能接受。”
“但我看過您家公子過往的作品,很有想象力。”
“如果有機會的話,我們可以一起打造這個‘第一’。”
聽到“第一”這倆字,這位副總才提起了一些興趣。
關於張遠與視頻網站有交情一說,他並不懷疑,知道他與土豆的關係。
汪總抬起食指,揮了揮:“想法不錯。”
“你們年輕人更懂網絡。”
汪總年紀不小了,比老韓還稍長幾歲。
他還能在這個位置上呆多久?
是得為兒孫考慮的。
而張遠的提議,確實涉及到了他力所不能及,也不熟悉的領域。
這個誠意,還有點意思。
能給自己兒子套個“第一”的頭銜。
還能搭上視頻平台的線,怎麼看都是賺的。
“這樣子,明天你有沒有時間?”
“您有時間,我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