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折騰,已經是4月份了,當年被拐的4名聾啞女童,也找回來了3個。
可越是這樣,越是深深地刺激著張水秀的父母。這4個聾啞女童,最漂亮的還要數張水秀。
拐走張水秀的孫建國說,“北京的聾啞人,看我身邊有個漂亮的姑娘,嫉妒我,把我打了一頓,還把她(張水秀)搶走了。”
張水秀到底在哪?似乎要成為了宋流風的心病。
當年的六、七、八三個月,宋流風先後三次,去北京尋找張水秀的下落,最終一無所獲。
後來,為了尋找張水秀,他們又在報紙上刊登消息,希望能夠獲得線索。
八月下旬,中央電視台打來電話,希望將聾啞女童的事情,拍攝成紀錄片。
2002年9月,4集紀錄片《無聲的挑戰》,在央視順利播出。
沒想到,在眾多的觀眾當中,就包括被拐的聾啞女童張水秀,以及拐走他們的人販子。
那天,人販子一家正在打麻將,張水秀在旁邊為他們端茶倒水。
旁邊的電視機一直開著,儘管他們聽不到聲音,但是也能看著圖像,圖個熱鬨。突然,電視上出現的一幕,吸引住了張水秀。
張水秀放下茶壺,跑到電視機前,差點就要把頭伸進去。
因為在電視上,她看到了自己的父母。熟悉的身影,熟悉的村莊,還有已經被解救的同學陳攀攀、梁寧寧和王小雲。
很快,張水秀奇怪的動作,引起了女主人的注意。
當看到電視上的畫麵後,也顧不得打麻將了,一口氣看到第4集。看完後,就不耐煩地關掉了電視。
這一晚,人販子一家都沒有睡,開始緊急商量對策。
後半夜,張水秀推開了主人的門。打著手勢說,“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也許是被晚上的紀錄片嚇到了,女主人點了點頭,表示同意。但是又威脅張水秀,要求她不能說出這裡的地址。
第2天,2002年10月1日,人販子給張水秀買了一張火車票,又給他塞了100塊錢,把她送上了回家的火車。
等張水秀回到家門口時,張水秀的父親完全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幕。他緊緊地抱住女兒,全家哭成了一片。
在審問人販子頭目徐清的時候,宋流風曾經問過他這樣一個問題,你們拐走這些聾啞娃娃,能乾什麼?
徐清說:“拐來的女孩,先讓他們住家裡,讓他們給家裡乾活,到外麵賣字畫,再教他們偷東西,之後去找買主。和買主談好價格後,就能以找工作的理由,將這些聾啞人賣出去。如果賣出去前,已經教會了他們偷竊,還能賣出個高價……”
徐清等人正是利用彆人的同情心,讓被拐的聾啞女童上街賣字畫。賺到錢後,再轉手賣給彆人,能賺兩份錢。
而所謂的買主,也不是好人。他們通常控製著好幾個聾啞人,讓他們從事偷竊、乞討的勾當。
一旦被抓住,這些人可以利用聽不見,不會講話為理由,逃脫製裁。
天網恢恢,在宋流風警官的不懈努力下,人販子最終伏法,4名女童也回到了自己的家。
可是,還有其它千千萬萬的被拐兒童,不知身在何方,他們的父母還奔波在尋找孩子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