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集《 楞嚴經修學法要》_楞嚴經修學法要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楞嚴經修學法要 > 第30集《 楞嚴經修學法要》

第30集《 楞嚴經修學法要》(2 / 2)

【如是乃至五陰、六入,從十二處至十八界,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彆離,虛妄名滅。】

觀性元真

【殊不能知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常住妙明,不動周圓,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生死,了無所得!】

這一科,分成兩大段:首先做一個總說,我們的生命有兩個部份:

第一個:虛妄的假相──這些浮塵諸幻妄相,是過去業力所變現的一個身心世界,可能是一個男人的身心世界,也可能是一個女人的身心世界,這是一個虛妄的假相。

第二個:真實的功德──就是我們眾生本具、諸佛所證的現前一念心性,它的體性是真實的。但是隨業力熏習,所變現的五陰是一個假相。

什麼是假相呢?隻要是因緣和合而生的,因緣彆離而滅的。這就是暫時的假相,這個因緣主要是指善、惡的業力。在這個假相當中,我們要永遠記住一個重要的觀念:

虛妄的假相,是不離開真實的。

你要去哪裡找真實的呢?就在這個虛妄的假相當中,你就能夠找到真實──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生死,了無所得!眾生的一念心性,他本來就沒有這個假相,這就是我們的安住處。

前麵講過:修行人,大家都在拜懺、都在持咒,但是每一個人進步的速度是不一樣的。佛陀《法華經》以一佛乘分彆說三──說:你從台中到台北,有些人騎腳踏車,可不可以到?當然是可以到;有些人是開車、有些人是坐高鐵,哪一個速度快?當然高鐵快。

誰要能夠掌握一個乘──修行的方法,你就能夠掌握修行的速度。

的確,修行法門是有差彆的,法門要是沒有差彆,智者大師就不用判教──頓、漸、秘密、不定。一個人要進步,你的思考模式是很重要的…理觀。你要站在一個──本來沒有煩惱的角度,來對治煩惱;你要站在一個──本來就沒有業障的角度,來懺悔業障;你臨命終的時候,你要站在一個──本來就沒有生死的角度,來了生死。你這個思考模式能夠建立起來,你返妄歸真的速度非常得快!如果你執著煩惱是真實的,那就糟了!那就有得對治了。所以我們常說:一個人不要老是覺得自己業障深重,你老是覺得自己業障深重,到最後──你果然業障深重,真的是這樣!是你自己要住在那個業障深重。

這段文很重要,諸位你要常常把它讀一讀:殊不能知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常住妙明,不動周圓,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生死,了無所得!這一句話非常重要,從本來無一物的角度,來建立你的斷惡、修善、度眾生。

有一個禪師──

他晚上去禪堂參禪之後,當他要回寮房,走樓梯的時候,不小心啊,踩到一個東西,呱唧一聲。他說:糟糕了!踩到青蛙了。就很慚愧、也很後悔,一直念佛給它回向;念完以後…他離開的時候,非常的惱恨,一個晚上沒有睡好覺,總覺得那隻青蛙的冤魂一直在吵他,一晚沒有睡好。第二天起來的時候,他的徒弟在外麵掃地,就說:師父啊,你門前怎麼有一條踩爛的茄子啊!他師父聽到這一句話,通身清涼,昨天晚上被自己的妄想害了!

當你打妄想的時候——你看風雲變色——

其實我們都是自己障礙自己的,沒有一個人能夠障礙你,都是你自己的妄想。

一個修行人佛者覺也!你要想辦法,從你的妄想跳脫出來,這是關鍵。我們不可能不打妄想,這強人所難;但是你打妄想的時候,你先穩住,首先你要知道你在打妄想,一個人知道自己在打妄想,你就有救了。我們常說:一個人可以起煩惱,不能起顛倒;一個人最怕的就是──你打妄想、你還不知道,那就很麻煩了!

理論上來說,修《楞嚴經》的人,我們要養成一個習慣──反應不要太快,因為你的第一念反應,肯定是妄想。你看懺公師父做事情很慢的,他老人家說:欸,你去規劃一下什麼什麼事情…。之後,我們把企劃書呈給懺公師父,他看完以後他講一句:欸好,再看看…再看看。一放就放了好幾個月。為什麼再看看呢?他就是在等待因緣出現,妄想讓它沉澱下來,妄想最怕的是什麼?時間啦!一個反應太快的人,很容易出差錯。其實我們不要被世間的學問所轉,要追求效率。這個都不對的。當然小事情,你知道就趕快去做;越大的事情,先去拜拜佛、靜坐一下,讓妄想沉澱。

妄想它的問題在哪裡?

它是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彆離虛妄名滅。它是生滅變化的,即便你不對治它,它也自然會消失掉,但是你一執著它,那不得了…它變得擴大、變得有力量。所以妄想好不好對治?答案是:很難講。你要執著它,它就變得很強大;你要認為說你本來就沒有妄想,它就沒有力量。講真的…修《楞嚴經》的人,反應不要太快,越大的事情,緩一緩再看看;再看看的時候,妄想自然會消失掉,你會知道──我這樣做,到底是妄想的推動?還是一種真實的智慧?你馬上可以看得出來。

總之:修學《楞嚴經》第一件事情——先安住真如,跳脫妄想,這是第一件事情。

乙二、成就三不(不迷、不取、不動)

客不成害

【然彼諸魔,雖有大怒,彼塵勞內,汝妙覺中,如風吹光,如刀斷水,了不相觸;汝如沸湯,彼如堅冰,暖氣漸鄰,不日消殞,徒恃神力,但為其客。】

迷亂由主

【成就破亂,由汝心中五陰主人,主人若迷,客得其便。】

悟則必勝

【當處禪那,覺悟無惑,則彼魔事,無奈汝何!陰銷入明,則彼群邪,鹹受幽氣,明能破暗,近自銷殞,如何敢留,擾亂禪定!】

前麵的經文講到安住真如──我們要不斷的提醒自己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安住真如之後,我們心中產生一個正念力,會跟過去的妄想會怎麼樣?真妄交攻,你一定會把過去的妄想逼出來,那就是魔境了。一個修行人肯定會遇到很多奇奇怪怪的事情,內魔—內在的煩惱魔,外在的鬼神障。你看有些人打佛七,越打佛七煩惱越重,突然間脾氣很暴躁,或者一直哭泣…很悲傷。這該怎麼辦呢?我們要注意這一句話:

彼塵勞內,汝妙覺中。內在的妄想也好,外在的鬼神障也好,它們的本質都是虛妄的。

永遠要記住──它們是虛妄的,假借因緣而有。而我們今天安住的真如,是本來就具足的一個真實的心性──諸佛所證、眾生本具的妙覺心性。它怎麼能夠破壞你呢?它要去破壞你,就像風去吹光明,怎麼可能把光明吹滅呢?如刀斷水,了不相觸,各走各的;而且真能破妄、邪不勝正,你就像沸湯,它就像堅冰,它跟你接觸,它自然消失掉;所以我們遇到了魔障,你不要緊張,因為你要知道它是虛妄性的,你是真實性的,這是第一點。

一個人為什麼會被魔障所侵入呢?

因為,成就破亂,由汝心中五陰主人,主人若迷,客得其便。諸位你要打佛七、用功閉關,你就知道:煩惱也好、內魔也好,外在的鬼神他要破壞你,第一件事情,他先破壞你的正念,他一定要把你從真如叫出來。其實他沒辦法破壞你,他隻是引誘你,讓你自己破壞你的正念,是你自己要出來的;我引誘你,但是你自己出來的,你自己迷惑顛倒了,他才有機可乘!所以說穿了,他隻是一個助緣!所以我們遇到了魔障,不要緊張,因為他是虛妄的,你是真實的,你像光明,他像黑暗。

你要怎麼辦呢?當處禪那,覺悟無惑──你要把心收攝起來,禪那就是止觀,好好的不要迷惑顛倒,保持不迷、不取、不動,在這一念心性當中,提起你的佛號、提起你的咒語,這個魔是無奈汝何!為什麼呢?因為他們是陰暗的,遇到光明,陰暗當然消失;因為光明能夠破除黑暗,他怎麼能夠留下來擾亂你的禪定呢!

我們可能在修學的過程當中,遇到一些魔障,這時候你要加強你的光明、加強你的佛號,安住你的不生滅心,安住你的佛號,它自然會消失掉。這時候絕對不要亂動,你越緊張、越亂動…它有機可乘。我們前麵講安住,這裡講調伏,就是不要亂動。

乙三、功德超勝

迷故成障

【眾生迷悶,背覺合塵,故發塵勞,有世間相。】

悟則功超

【我以妙明不滅不生合如來藏,而如來藏唯妙覺明,圓照法界。是故於中,一為無量,無量為一,小中現大,大中現小;不動道場,遍十方界,身含十方無儘虛空,於一毛端,現寶王剎,坐微塵裡,轉**&bp;輪。】

結示勸修

【滅塵合覺,故發真如妙覺明性。】

這裡把凡夫眾生的整個惑、業、苦,跟諸佛的法身、般若、解脫,這兩者的緣起說出來:

其實我們眾生的心,從本質上來說,跟佛是一樣的──同樣是一念心性;但是為什麼我們就出現六道輪回呢?因為眾生迷悶──背覺合塵。我們用迷惑顛倒的心,來麵對我們一念心性,我們違背了真如的覺性而向外攀緣,就引生了塵勞煩惱,由塵勞煩惱就招感了生老病死,是我們選擇用攀緣的心,來麵對我們一念心性。

佛陀為什麼那麼的自在呢?

因為:佛陀他用覺悟的心,我以妙明──就是以觀照的智慧,來回光返照、正念真如,所以能隨順於真如本性;而真如本性,它本來就是充滿了覺性、充滿了光明…圓照法界!所以佛陀能夠一為無量,無量為一,小中現大,大中現小;比方說,佛陀一念的清淨心安住真如道場,但是他的法身同時能夠遍十方界,他能夠含受十方虛空;他能夠在一個微小的毫端當中,現出廣大的諸佛國土;他能夠在一個微塵當中,現廣大身,轉**&bp;輪。

佛陀為什麼有這麼多自在力呢?這個力量是誰給他的呢?

因為:佛陀是滅塵合覺──佛陀遠離了向外攀緣,他選擇了向內安住,所以把真如的功德表現出來。真如有無量的功德,當然它也可能造成無量的過失,看你怎麼麵對。所以智者大師說:性具,我們這一念心本具善惡的潛能:你用迷惑顛倒的心來麵對你的本來麵目,你啟動的是流轉門;你用覺悟的心來麵對你的心性,你啟動的是還滅門。

這是很公平的——

這一心二門:你要向外攀緣,你打開了生死流轉之門,是你自己打開的;你回光返照,你打開了涅盤安樂之門,同樣是一念心性。

所以說:向外攀緣的結果,是產生塵勞、產生世間的苦惱相;回光返照,就產生一為無量,無量為一,小中現大,大中現小的功德莊嚴;同樣是一念心性,你用不同的心態來麵對,它的結果就不一樣,這是最後的總結。

總而言之:我們聽經聞法就是你要保持自覺——自己覺悟!一個人,你要跳火坑、你要迷惑顛倒,誰都救不了你的。所以我們聽聞佛法最可貴的地方,就是產生覺悟──自覺、自審、自調,懂得自我調整、自我反省,那你就會不斷進步!

《楞嚴經》簡單講:就是讓你修行上路;你找到了一個方法,哦!原來我們每一個人都活在一念心性當中,你要怎麼去麵對它:你是打開它的痛苦之門?還是打開它的安樂之門?關鍵就看你一念的迷或悟而已!

好,我們今天把這個課程,就跟大家研究到這個地方,我們感謝和尚尼,還有全體住眾的護持,也感謝所有的義工,每個禮拜來幫我們搬桌子,好,我們回向!(完)(www.101novel.com)


最新小说: 潮濕咬痕 退!假千金的道侶們賴上真千金了 我在迪迦世界造EVA 玩弄陰濕年下後,嬌美人無處可逃 我修改的簡曆都成真了 一宵半夏:司教授的心尖孕事 絕對權力 柯學世界中的忍者 直播反串:我一笑傾城,掰彎全網 平妻?狗都不當,滿塘大佬不香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