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數突破200萬了。NBA比賽回放也先關了——先等等,保留火箭隊和湖人隊的比賽回放,其他關了……”
雷亮越說越激動,越說越大聲。在這個時間段,整個PPS同時在線人數的高峰,也就是300萬人。而現在觀看張潮答辯直播的人數,就已經超過了200萬。
一人頂一站,可不是吹出來的。雷亮又怎能不激動?
而在各種屏幕前,觀眾的反應也千奇百怪。
福海長福縣張潮家裡,張潮父母早就叫來了一堆親朋好友,喝著茶、嗑著瓜子,一邊看、一邊點評。
“張潮膽子咋這麼大呢?要我看見鏡頭,說都不會話了!”
“人張潮前兩年就上過央視了,還是一套、新聞聯播,現在是10套,還不手拿把掐啊!”
“我聽說這次直播是張潮自己提出來的,這孩子,你說說……”
聽著大家的議論,看著兒子在鏡頭前一句又一句地甩著文學專業術語,現場唯一聽得懂的張潮父親不知多得意了,時不時給大家解釋一下:
“我和你們說,這個‘文學即人學’,指的是文學作品通過人的性格、情感、命運的描寫,揭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他人和人與自身的矛盾衝突……”
張潮母親“啪”一聲把茶杯放在他麵前,道:“少賣弄,聽兒子講!”
廈大鼓浪文學社的30多名成員,集中在一間空教室裡,拉上了窗簾,打開了電腦、投影,把張潮答辯直播投放在大大的幕布上。
“……王小波並非隻對《寒冬夜行人》進行簡單的機械模仿,而是創造性地發展了“超越性”的創作方法——卡爾維諾是在一個大框架中將幾個不同的故事相互套連,雖然具有無以倫比的開放性,但是在技術層麵上,仍然沒有擺脫《天方夜譚》與《五卷書》的影響……”
光影朦朧的黑暗裡,30多雙眼睛緊緊盯著幕布上自信而從容的張潮,充滿了好奇、驚歎,甚至敬畏。蘭婷更是看得癡了,連身旁同學低聲問她問題都沒有聽見。
在她身後,鼓浪文學社的現任社長席正林一會兒看看蘭婷,一會兒看看張潮,神色複雜。
“方老師”也在自家的電腦屏幕前關注著這場直播,看著張潮侃侃而談的樣子,完全不像自己預設的那般“草包”,有那麼幾個恍惚,他簡直以為自己判斷錯了。
但是很快,他又堅定了內心的想法,認定張潮的對答如流,是預先準備的結果。燕大、南大、複大,沆瀣一氣,集體造假沒跑了!
他揮動鼠標,關閉了直播。打開文檔,輸入了最新的標題:
《張潮答辯直播——一場精心包裝的鬨劇》
而在燕京中國社科院的一個辦公室,一個形貌已經不再年輕、甚至有些臃腫的中年女人,此刻已經淚流滿麵,口中喃喃道:“小波,小波,你看到了嗎?有個年輕人,他真的懂你。”
張潮紮實、細膩,又不失文學性的回答,讓在座的答辯指導老師都十分滿意,甚至可以說遠遠超過了他們最好的預想。他們甚至可以想見這場直播會給多少懷揣文學夢想的孩子,打上一針強心劑!
但是這就夠了嗎?
南大的王斌斌教授,這時提了一個頗為“尖銳”的問題:“現在有很多文學青年自稱是王小波的‘門下走狗’,這當然不是貶義,而是對王小波先生的極大讚美——那能不能冒昧地問你一句,你是不是他‘門下走狗’?
你在寫這篇論文的時候是以一種什麼心態,來看待王小波先生的創作呢?”
(晚點應該還有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