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網絡文學」的“大禮議”事件(第一更)_重生2004:獨行文壇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重生2004:獨行文壇 > 第322章 「網絡文學」的“大禮議”事件(第一更)

第322章 「網絡文學」的“大禮議”事件(第一更)(2 / 2)

這時候有人用全場都聽得到的聲音嘀咕道:“還有臉說,你都斷更多久了……”

張潮臉不紅心不跳,隻當沒聽到,繼續解釋道:“將「網絡文學」納入評選範圍並獨立設項,隻是因為大家現在還認為它是一種‘非主流’的創作形式,所以需要區彆對待。

但我相信,未來的某一天,這種界限最終會消弭。一部文學作品到底是‘網絡連載’還是‘實體出版’,不會是人們評價的出發點。”

記者興奮地追問道:“哦?你是認為「網絡文學」也會向傳統文學靠攏,「網絡文學作家」會用更加嚴謹、更加嚴肅的態度進行創作?”

張潮詫異道:“當然不是……我的意思是,「網絡」最終會成為文學創作的主流載體,「網絡文學」也會是成為文學的基本盤。

我說幾個基本數字吧——

到2006年年底,網絡文學讀者總數已達4930萬,相當於三個BJ市常住人口總和。

2007年,起點、17K、榕樹下、天涯論壇等網絡平台有超過日均3000部的創作規模,這個數字超過2006年全國國內紙質文學新作品出版物總和。

當前網絡文學存續作品超過1740萬部,這個數字是《四庫全書》著錄典籍的38倍。

我們網絡作家當然需要更嚴謹、更嚴肅的創作態度,但首先要承認這片‘衝積平原’的存在——因為其中可能正孕育著未來的《白鹿原》或《紅高粱》。”

幾個大體量的數字一下就讓現場的記者有些懵。這時候大家才發現,和以往從不帶稿、天馬行空的風格不同,張潮這次麵前擺著幾張紙,張潮在報數據的時候是看著這些紙說的。

網絡文學這些年的發展非常迅猛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實,也有一些機構如社科院進行了調研,但是由於主流媒體並不重視,所以沒有彙總成一幅「網絡文學」的整體圖景。

這就好像大家都在瞎子摸象的時候,張潮把蒙在各人眼睛上的黑布揭了下來。

采訪過發牢騷的老作家的那位記者忽然明白為什麼張潮能說服作協裡的那些“老古董”了——當模糊的感覺被精確的數字替代時,真相對意識的刺激往往能超越日常蠅營狗苟的算計。

但是仍然有記者不服氣,繼續質疑道:“有人說把「網絡文學」納入獎項評選是一場‘草根狂歡’,不管是創作者還是受眾,都在‘文學的邊緣跳舞’,你同意這種觀點嗎?”

張潮道:“這是一種源於無知的偏見——隻要我不知道,那就是假的。我們一般說過去能上網的都是‘高知’和‘精英’,或者乾脆是‘有錢人’,那怎麼在網絡上寫、的,就是‘草根’了呢?

這種邏輯不是很吊詭嗎?”

問問題的記者啞然,不知該怎麼接話。

張潮繼續道:“根據社科院最新調研和起點網的內部數據交叉比對以後顯示,網絡文學核心創作者中本科學曆占比61.2%,碩士及以上學曆者達17.4%,這個比例與傳統文學期刊作者群體基本持平。

初選名單中,《新宋》的作者阿越係四川大學曆史學碩士;《竊明》的作者灰熊貓是留學法國的計算機工程師——這樣的創作陣容,還能被稱為‘草根狂歡’嗎?

當然,說這些作者和讀者是‘草根’倒也沒錯——傳統觀念中,隻要沒有權力在手,不都是‘草民’嗎?說出「網絡文學」是‘草根狂歡’的人,不僅自己跪著,還希望彆人也沒有膝蓋。”

現場響起了一陣“嘶”的吸氣聲,記者們一開始還以為張潮一改風格,要用數據打天下了,但是現在熟悉的配方和味道又都回來了。

要知道,提出「網絡文學」是“草根狂歡”不是什麼阿貓阿狗,而是上海社科院文研所的前段時間刊登在《上海文學》上的一係列學術專題文章中很有分量的一篇。

張潮還是那樣,真不怕把人往死裡得罪。

記者仍然不甘心,問道:“網絡文學的寫手們大多是‘半路出家’,雖說其中不乏有水平不錯的作品,但是創作水平良莠不齊一直是網絡文學的一大問題……”

張潮不耐煩了,說道:“你的意思是現在走傳統路線的作家都是‘根正苗紅’咯?一落地叼著鋼筆,一輩子沒乾過彆的行當,寫出來的作品都是一水的佳作?

但凡有常識的都不會這麼認為吧?麻煩問這種問題的時候,先用腦子過濾一遍,不然我隻能認為今天現場來的記者都‘良莠不齊’了。”

被張潮懟了一頓的記者滿臉通紅,隻能嘟囔著道:“這也是《上海文學》上說的嘛……”

張潮隨口就接過來道:“所以不是所有用鉛字印在紙上的文章都是好的嘛,也是‘良莠不齊’!”

但是這並不能讓所有人滿意,仍然有記者問道:“「網絡文學」誕生還不到10年,現在就給把‘茅盾文學獎’這樣的頭銜給它,是不是太著急了?

可不可以再等幾年,等到「網絡文學」更成熟一些?比如……”

張潮笑問道:“比如再過幾年?十年?還是二十年?”

記者遲疑了一下,但還是點了點頭。

張潮道:“多年前,茅盾先生在《月報》改革宣言中強調‘文學應映照時代眉目’。而今天這個眉目正被230萬網絡創作者勾勒。

文學界不能總在事後追認吧?「茅盾文學新人獎」作為國家級獎項,有責任為中國文學的發展趨勢,建立前瞻性的價值錨點。

1936年,「白話文運動」才過了不到17年,中國的白話文創作還處於探索階段的時候,上海的良友圖書公司就編選一部《中國新文學大係》,提前為白話文運動完成曆史歸檔。

這部《中國新文學大係》的編者有胡適、茅盾、魯迅、朱自清、周作人……我們都沒有開始編書呢,隻是頒個獎而已,怎麼就‘太著急’了?

堂堂作協,總不能連個民國的私營圖書公司的氣魄都不如吧?”

記者們一邊用筆速記,一邊絞儘腦汁地想還能從什麼角度質疑張潮,最後終於憋出來一個:“如果「網絡文學」因為「茅盾文學獎」這個金字招牌而廣受關注,大家都去看網絡,勢必衝擊到實體閱讀。

但我們知道,現在文學的中堅力量仍然在實體。你自己,也主要是一個實體書作家。你怎麼看待這種衝擊呢?”

其他記者聞言都精神一振,心想這個角度比較新鮮——人的閱讀時間與讀物消費都是有限的,給了網絡文學的多了,那給實體文學的就少了,這肯定是一個此消彼長的過程。

張潮總不能讓「茅盾文學新人獎」成了吃裡扒外獎吧?

(晚點還有一更)


最新小说: 老婆愛上我 開個當鋪,怎麼就驚動全世界 老公重生要退婚,我嫁他叔成團寵 西遊:攔路人! 盜墓:馴大黑耗子日記 拜托,超級英雄也會染上班味的 我的符籙能高考 共夢後,嬌軟美妾被權臣寵爆了 金烏重生:開局成為廢材太子 密林詭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