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到這裡,徐暢暢停住了敲打鍵盤的手指,心裡浮現出張潮的模樣來——一米八的高個子,利落的短發,頗有棱角的輪廓,總是帶著一絲笑意的表情……
徐暢暢的臉紅了紅。
她從來沒有和任何人說的是,她當初決定考研,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張潮——作為死忠書迷,她的夢想就是有一天能審到張潮的稿子,然後在見麵時說一句:
“你知道嗎,我等你的這篇稿子已經X年了!”這個“X”是隨意數字,不過越小越好。
不過真進了雜誌社,她就知道這個目標有多麼遙不可及了。著名作家們都有自己的編輯朋友,輕易不會向其他人供稿;年輕一代則有自己的玩法,隻偶爾向傳統文學雜誌投稿。
等到她能審到張潮的稿子,不知猴年馬月了。
但沒有想到現在這個機會就來了……不過她很懷疑自己這封暮氣沉沉、格調老舊的約稿信,張潮估計看了收件箱顯示的內容概要,直接就把自己拉進黑名單了。
不行不行!
徐暢暢想了半天,又敲下一行文字:
【張潮:
你好哇!這是一封約稿信哦!我是徐暢暢,《十月》雜誌的編輯。不過聽說我們老大都約不來你的稿,我這個小卒子就更不可能啦。
但彆急著關掉頁麵,咱們沒有約稿的緣分,總有聊一聊文學的緣分吧?我想談談我自己對你最近兩篇的看法……】
徐暢暢寫下這個開頭的時候還十分緊張,她不知道這種“不穩重”的風格是不是真的會引起張潮的注意,更不知道自己寫的作品觀感張潮有沒有耐心看。
要知道現在各種研究張潮作品的文章、論文可以說到了汗牛充棟的地步。中文係的畢業生尤其喜歡用張潮的寫當代文學課小論文和畢業論文。
不過隨著自己思緒的展開,徐暢暢敲擊鍵盤的速度越來越穩定,表達也越來越連貫——
【你筆下的縣城教師張潮,像極了我們身邊許多被時代推搡的中年人。我想起老家中學的數學老師——去年他辭去編製,開了一家牛肉麵館,還挺受學生歡迎。
但裡的張潮沒有這樣的退路,他南下深圳後卷入的教育亂象,像一把鋒利的手術刀,劃開了我們習以為常的“內卷”表皮。】
【您用《最後一課》這個經典標題,卻講了一個完全反向的故事。都德筆下的韓麥爾先生用最後一課守護民族尊嚴,而您的張潮老師卻在最後一課上失去了尊嚴——這種荒誕感讓我脊背發涼。更刺痛的是,這種荒誕正在逐漸成為現實……】
【不過,我也有小小的困惑。後半段關於教培行業的描寫,比如家長逼迫孩子吃“天才藥”、教師帶學生去風月場所,這些極端化的情節雖然衝擊力十足,卻讓我擔心普通讀者會將其視為獵奇故事。
或許在現實與荒誕的平衡上,你走得太快,把部分讀者落在了隱喻的迷霧裡。】
【你用茨威格的經典篇名包裹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故事,這種反差本身就像小楊為了見母親而專門打扮自己、購買鮮花和禮物:粗看是主角對世俗規則拙劣的模仿,細品卻是精妙的解構。
當中的“陌生女人”從癡情的女子變成“逼子”的母親,當情意綿綿有的書信體變成張牙舞爪的紅色疤痕,你真的把文學史的幽靈召喚到了城中村的握手樓裡。】
【不過這篇最後的反轉——小楊最終發現母親是因為要向他索要腎臟才給他寫信,而他又早把自己腎臟賣掉了——那種戲劇化的反轉雖然令人震驚,卻也有些脫離現實生活的邏輯。
因為現實中的悲劇往往更沉默——我采訪過的留守兒童,他們大多不會遭遇如此極端的生活,而是在日複一日的忽視中慢慢枯萎。
或許下次,您可以試試用更克製的筆觸,去寫那些沒有爆點的疼痛。】
【不過兩篇最讓我震撼的,是您對“同名異境”的運用。《最後一課》裡的張潮老師與您共享名字和家庭背景,就像在文字裡埋下一麵破碎的鏡子。
當讀者試圖拚湊鏡像的完整圖景時,會不自覺地代入作者的視角,這種危險的遊戲讓我想起博爾赫斯。但您比他更狠——博爾赫斯用迷宮困住讀者,您卻給每個迷路的人發了一把手術刀。】
【如果非要給這封信加個結尾,我想借用您在《原鄉》裡寫過的一句話:“所有尋找故鄉的人,最終都會成為故鄉本身。”
現在的你,大概正在用文字建造一座新的“故鄉”,那裡既有賣腎少年的眼淚,也有金牌教師的灰燼。而像我這樣的年輕編輯,正偷偷從您故鄉的圍牆外撿磚頭,想著哪天能蓋出自己的小房子。
所以無論希望如何微渺,我仍然希望能為《十月》雜誌,約到你的新作!】
不知不覺,徐暢暢就寫了近3000字——這恐怕是《十月》雜誌有史以來最長的約稿信了!
敲下最後一個字符以後,徐暢暢都不敢檢查有沒有錯彆字,近乎是閉著眼睛點擊了「發送」按鈕——她深怕遲上一秒鐘,這股勇氣就會消失。
等到郵件發送成功的提示音響起,徐暢暢才睜開了眼睛。
十五分鐘後,《十月》雜誌的編輯辦公室裡,響起了一聲尖銳、高昂的年輕女性的尖叫聲——
“啊~~~~”
不僅把同事們都嚇了一跳,也把在主編王占軍吸引出來了。
他看清尖叫的人以後,有些不滿地道:“小徐,不要一驚一乍的,成何體統!”
徐暢暢這時候說都不會話了:“主……主編,快……快來看……”聲音帶著顫抖,仿佛就要哭出來似的。
王占軍心裡一動,一個他壓根就不敢想的念頭擠開心臟的縫隙,順著動脈,湧入大腦:“不會吧……”
他再也顧不得儀態和其他同事一樣的目光,快步走到徐暢暢的辦公位前,沉聲問道:“怎麼了?”
徐暢暢用發抖的指尖對著自己的電腦屏幕,王占軍順著看過去,隻見老款17寸CRT顯示器發黃的屏幕上隻打開了一個郵箱頁麵,由於是「1024x768」的分辨率,所以字體顯得有些粗糙,不過還是能看清上麵的每一個字——
上麵也隻有一個字:
「好」
王占軍霍然回頭看向徐暢暢,難以置信地問道:“他的?”
徐暢暢點點頭。
王占軍俯下身,先看清了發件人的地址,果然是一行熟悉的英文字母,兩個小時前他還親筆抄錄過。
接著又看到這封郵件有個附件,標題赫然是:
《畫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