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自我閹割”?最大危機!_重生2004:獨行文壇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重生2004:獨行文壇 > 第425章 “自我閹割”?最大危機!

第425章 “自我閹割”?最大危機!(1 / 2)

第二天一早,張潮就被急促的手機鈴聲給吵醒了。

他拿過手機一看,發現是馬伯慵打過來的,就接了起來,沒來得及打招呼,就聽蘭婷急切的聲音從話筒裡傳來:“你趕緊看看昨天的《南國都市報》!”

張潮莫名其妙,問道:“啥?”

蘭婷道:“你趕緊看,它上麵發了篇文章,關於你的。”

關於我的,這不是很正常嗎?張潮對自己上報紙早已經習以為常,於是道:“罵我的?”

蘭婷道:“……比罵你還嚴重,總之你自己趕緊看看。我有些擔心……”

蘭婷算是比較了解張潮了,也見證了張潮在一連串的輿論爭議中的表現,能讓她這麼憂心忡忡,想必那篇文章很有分量?

於是張潮謝了蘭婷一聲,掛了電話,然後才起床洗漱。家裡肯定沒有《南國都市報》,所以得出門去買。

張潮倒也沒有著急,先在小區附近的早餐館子吃了兩個包子、一根油條,又灌了一碗豆漿,才悠哉地散步到附近的一個報刊亭去買報紙。

報刊亭的老板早就熟悉張潮了,一看到他來就滿臉堆笑——畢竟這小夥子每次打完球都會過來買水、買飲料,有時候一買就是一整提,算是熟客——於是問道:“今天這麼沒帶球?”

張潮笑道:“今天不打,過來買份報紙——昨天的《南國都市報》還有嗎?”

老板聞言道:“昨天的?你等等,我找找。”說罷彎下腰,在報刊亭的冰櫃後頭翻找起來。

過了一會兒,他才拿出一份《南國都市報》遞給張潮:“這是昨天的,你要再來晚點我就退回去了——今天的新報紙你要不要?”

張潮接過報紙翻了一下,剛好看到那篇《21世紀中國科技發展的至暗之日》,副標題明晃晃地是自己的名字,就知道沒買錯,於是問道:“就要這份了。多少錢?”

老板一擺手道:“舊報不值錢,本來就有損耗率,就送你了!”

張潮不想欠人情,乾脆買了一瓶最貴的運動功能飲料才離開。

他沒有著急回家,而是溜達到了附近的公園,找了一張長椅坐了下來。附近都是晨練的大爺大媽,一個個精神矍鑠,打太極的、跳扇子舞的、練氣功的……不一而足。

這時候還沒有廣場舞,也不流行戶外唱卡拉OK,所以還算比較清靜。

張潮喝了口剛買的功能飲料,就開始看了起來——

【2008年的秋天注定被寫入中國互聯網發展史。當作家張潮的《裝在套子裡的人》引發全民對推薦算法的恐慌時,當互聯網企業被迫在輿論風暴中自證清白時,當公眾將科技創新與“道德淪喪”粗暴畫上等號時,我們不得不警惕一個危險的信號:

一場以“反思”為名的文化圍剿正在扼殺中國科技產業的未來。而這場危機的始作俑者,正是以張潮這個中國最有名氣的青年作家。他以“未來現實主義”為噱頭,用虛構的文學想象代替現實邏輯,用煽情的故事細節取代理性思考,最終將中國互聯網企業推向了道德審判的刑場。】

這個開頭不一般啊!張潮的態度從之前的放鬆變成了認真,因為這篇文章確實切中了他在寫這些之前的一些猶豫,那就是它們會不會影響中國互聯網的發展進程呢?

雖然最終的結論是不會,因為那是滾滾如潮的大勢,自己的頂多算投入洪流裡的石頭,能激起一些浪花而已。

但是這篇評論的作者卻似乎敏銳地察覺到了什麼,將之作為一個突破口展開了對張潮的批判,而且文筆之犀利、用詞之毒辣,絲毫不輸給過去火力全開的自己。

不過張潮也沒有慌張,這點“雅量”他還是有的,於是淡定地繼續看了下去:

【張潮並非首次展現對科技的悲觀預言。從《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裡對“賣腎買手機”的悲情渲染,再到《畫皮》中“主播虛擬身份”的信任危機,這位作家始終沉迷於構建技術威脅論的故事框架。在《裝在套子裡的人》裡,他的創作手法更趨極致:

算法工程師羅智被塑造成既操控係統又被係統反噬的“雙重囚徒”,用戶畫像成為數字牢籠,推薦算法變成思維枷鎖,甚至連戀愛選擇都被解釋為數據操控的產物。這種將技術要素極端化、妖魔化的敘事策略,本質上是對科技創新過程的文學暴力。

不可否認,張潮敏銳捕捉到了互聯網時代的某些症候。當我們在2008年見證QQ注冊用戶突破8億、網購年交易額破千億、千度搜索市場份額超60%時,技術確已深度介入日常生活。但問題在於,文學創作是否應該以“未來預批判”的名義,將尚處萌芽階段的技術可能性直接等同於必然災難?

當描寫羅智因算法推薦忘記高中暗戀對象時,是否刻意混淆了記憶模糊與技術操控的本質區彆?當故事暗示周瑩瑩的戀愛偏好源於數據誘導時,是否故意忽略人類情感選擇中複雜的非理性因素?這種將技術變量無限放大的創作邏輯,本質上是用反烏托邦的敘事快感替代了對科技發展的客觀認知。】

看到這裡,張潮都要忍不住對這個評論文章的作者喝彩了,他又回到開頭看了署名,是一個叫做「定風波」的作者,應該是筆名,不過張潮對這個名字毫無印象。

這個作者不僅通讀張潮近期的文章,而且做了非常深入的研究,這些分析在從文學批評的角度看足夠專業;從社會新聞評論的角度看,也足夠深刻。

更難得的他將兩者結合得天衣無縫,而且深入淺出,哪怕是對文學和互聯網都不夠了解的讀者,也能很容易地認可他的觀點。

張潮都有些驚了——在他的印象裡,《南國都市報》也好,甚至是整個「南國係」也罷,已經很久沒有出過水平這麼高的評論員了。

如果在外人看來,確實是一出手就掐住了張潮的“死穴”,怪不得蘭婷這麼著急。

張潮收斂了自己的雲淡風輕,用一種嚴肅的心情繼續看了下去——

【更值得警惕的是,《裝在套子裡的人》引發的輿論海嘯已超出文學範疇。當企鵝的小馬哥被迫發表公開信承諾,當千度的羅賓不得不撰文自辯,當安全衛士的紅衣主教借機兜售“反追蹤”軟件時,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場行業危機,更是整個社會對科技企業的信任崩塌。

而這場崩塌的始作俑者,恰恰是張潮精心設計的“道德綁架”鏈條:先以文學之名將技術中性工具汙名化為「作惡工具」,繼而用集體焦慮倒逼企業自證清白,最終在公眾的認知中植入「科技創新必然伴隨道德淪喪」的扭曲觀念。

這種對未來的“預批判”的荒謬性在三個層麵暴露無遺:

其一,它漠視中國互聯網企業的現實貢獻。正是企鵝的即時通訊打破了跨國電信巨頭的話語霸權,正是購物平台的C2C模式讓數百萬個體勞動者獲得可以低成本自主創業的機會,正是千度的中文搜索築起了抵禦穀歌的技術長城。


最新小说: 就看吧,看把不把你頭笑掉就完事 大唐第一女判官 盜墓:誰把我棺材蓋兒蓋上了?! 一睜眼我無敵了,也失憶了 造個係統做金融 綜武:救下李莫愁後,她讓我負責 惡雌帶崽,誰家毛茸茸獸夫醋瘋了 我,解夢師,不好惹! 玫瑰戟 火紅年代:從片警到刑偵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