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一發入魂!(月底求票)_重生2004:獨行文壇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重生2004:獨行文壇 > 第427章 一發入魂!(月底求票)

第427章 一發入魂!(月底求票)(2 / 2)

《中國青年報》更是多次專訪張潮,並且在前幾年提名張潮張潮做了他們報紙發起的“80後十大影響力人物”,關係更是蜜裡調油。

這兩份報紙突然刊發批評張潮的文章,林楚生不相信這背後沒有原因。

再仔細看看三篇文章的署名——「釵頭鳳」「醜奴兒」「臨江仙」——和「定風波」簡直能湊個常見詞牌名。

現在林楚生的思維完全混亂了,既搞不清楚哪裡冒出來的這些人物,也搞不清楚他們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身為資深媒體人,他的基本嗅覺還是有的,直覺地感受到這背後有問題。

但是摩根那邊的電話已經打過來了:“林,你真是太棒了!我已經看到那些報紙上的文章了,每一篇都很犀利,每一篇都像一把匕首!

但是這還不夠,你應該再接再厲!我看好你!”

林楚生全程隻能“嗯啊這是”敷衍過去,掛了電話他終於決定問個清楚。想了半天,他終於決定給認識的《青年報》責編打個電話,問問「醜奴兒」是誰。

對方倒也爽快,給出的答案也令人震驚——

“您說「醜奴兒」?如果姓名、通訊地址沒有寫錯的話,她應該《青春派》今年剛入職的編輯,寫非虛構的那個蘭婷……這個名字太特彆了,應該沒錯。”

“我們專門發郵件問了張潮,張潮沒有回複;打電話也沒接。應該是默認了……他向來不乾預這種事。”

“我們主編也說了,人張潮都沒有說什麼,我們管那麼多?文章寫得好就發,不要顧慮太多!”

電話掛了,林楚生看著手機屏幕發了好一會兒呆。

「醜奴兒」是《青春派》的編輯?這……張潮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其他的不用打聽了,「釵頭鳳」「臨江仙」肯定也都是《青春派》的某個編輯——尤其寫《偽啟蒙者的生意經:論張潮的道德綁架產業鏈》那個「臨江仙」,從文筆風格來看,像極了那個馬伯慵。

林楚生絕不相信這是《青春派》的編輯們集體背叛了張潮,他們的目的隻有一個:把水攪渾!

試想如果這時候市麵上冒出一大堆批判張潮的文章,肯定會分散讀者的焦點——也就是「至暗時刻」裡對張潮的定性。

因為這些文章看似批判張潮,卻都有意無意地為張潮解套。

「張潮對技術一無所知」,「張潮沉迷於拙劣的技術」,「張潮財迷心竅」,「張潮不懂人性」……每一篇在林楚生看來都避重就輕,沒有觸及那個他最想讓人跟進的邏輯原點:

“張潮為西方強國的互聯網企業前驅,打擊中國互聯網企業的聲譽,阻礙中國科技的發展與進步。”

至於對張潮其他方麵的質疑,從2004年他剛成名那會,就已經被人說爛了,讀者與觀眾都看累了……

果然,接下來幾天,陸續又有幾篇文章在紙媒和論壇上流傳。

《解構張潮:一場精心設計的文化苦情戲》——

【在當代中國文壇的聚光燈下,張潮正嫻熟扮演著雙重角色——既是手握解剖刀的批判者,又是櫥窗裡待價而沽的商品。當我們撕開其作品表層的啟蒙敘事,暴露出的卻是精密計算的商業策略與話語權爭奪的野心。

這位作家最危險的偽裝,在於他將文化批判異化為道德表演。從《畫皮》到《裝在套子裡的人》,每部作品都在刻意製造“震驚體驗”:

當讀者為揭示的“技術暴力”倒吸冷氣時,卻忽略了敘事中刻意放大的極端情境。這種將複雜社會現實簡化為二元對立圖景的創作手法,本質上與暢銷書作家製造閱讀快感的手段無異。

更值得警惕的是,其作品中反複出現的“技術犧牲者”形象,正在將嚴肅的公共討論引向悲情主義的狂歡。】

《警惕張潮現象背後的文人輕狂》——

【在《裝在套子裡的人》引發社會恐慌的背後,是創作者對基本文學倫理的踐踏。中將算法工程師塑造成“數字劊子手”的描寫,不僅是對特定職業群體的汙名化,更是對技術進步規律的粗暴否定。這種為製造戲劇衝突不惜歪曲行業生態的寫作方式,與上世紀某些反智文學將知識分子醜化為“臭老九”的做法如出一轍。

更令人不安的是其擁躉的狂熱表現。當某個作家開始享受被過度闡釋的特權,當讀者將情節直接等同於社會預言,這已然構成新型的文化專製。張潮現象揭示的深層危機在於:我們正在允許某個文化偶像壟斷對未來的解釋權,這種思想壟斷的危害性,遠超過其作品中描述的所謂“信息繭房”。】

《張潮批判:全球化時代的文化投毒者》——

【在全球化文明對話的棋盤上,張潮正扮演著危險的雙麵角色。其作品在西方獲獎體係與東方民族主義情緒間的遊走,暴露出其文化投機主義者的典型特征。這種戰略模糊性不僅損害中國文化的國際形象,更為新冷戰思維提供了話語彈藥。

在文化身份構建層麵,張潮展現出了驚人的機會主義者的嗅覺。他一方麵以“東方手術刀”自居,宣稱要解構西方文明的話語霸權;另一方麵又不斷向諾獎評委發送曖昧信號,其拒絕馬悅然邀請的姿態,恰似精心設計的欲擒故縱。

這種在抵抗與迎合間的精準走位,讓人想起文化掮客的典型做派。】

這三篇的作者分彆是「清平樂」「西江月」「如夢令」。而這些文章似乎都出自《青春派》的編輯之手這件事,也在坊間流傳。

最關鍵的是,登載這些文章的報紙都被讀者搶瘋了,就和之前登載張潮的一樣。

讀者們每天在打聽哪份報紙又刊登了批評張潮的文章;論壇裡麵的帖子也被頂得老高——其中有一半都是在討論《青春派》這些編輯到底是瘋了,還是瘋了。

這下不僅林楚生,整個媒體界,甚至關注這件事的普通讀者都明白這裡麵一定“有事”了。

隻不過雙方的理解不太一樣……

林楚生:張潮這是攪渾水,模糊焦點,故布疑陣!

媒體和讀者:張潮肯定在整活兒,咱們等著看好戲!

這件事一直發酵到了10月下旬,沉默已久的張潮終於發話了。

他在久未更新的「微博網」個人主頁上,寫了一句話:

「看完這些,你們的“繭”,破了嗎?」

隨著這句話的,是近來這些文章的截圖——包括「至暗時刻」。

短短幾個字,就掀起了驚濤駭浪——終於有人後知後覺地把《裝在套子裡的人》還有最近的批判文章聯係到了一起,看到某種可能的真相:

張潮為了真正破除籠罩在人們思維中的“信息繭房”,不惜以身入局,將讀者對自己近乎無條件的信任,當成了“繭”!

這是何等胸襟、何等氣魄!

隻有林楚生看到以後兩眼一黑:「至暗時刻」的作者,真成了張潮了!


最新小说: 湘西艋舺 鵲棲蘭因 真吵,朋友送我一隻珍珠鳥 欲吻春潮 凡塵紀 劍雪 百戰無雙 步步高升:從借調到權力巔峰 劍嘯南宋 穿書後我成了女配她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