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一發入魂!(月底求票)_重生2004:獨行文壇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重生2004:獨行文壇 > 第427章 一發入魂!(月底求票)

第427章 一發入魂!(月底求票)(1 / 2)

這件事不僅是“始作俑者”林楚生發懵,作為“當局者”的張潮也“迷”得很。

因為接下來的幾天,除了“南國係”的報紙有一些零星的報道和千度的貼吧裡有個彆討論串之外,就沒有什麼下文了。

千度強在搜索而不是網絡輿論,也沒有自己的門戶網站和有影響力的公共媒體平台,所以它那點帖子完全不成氣候。

這讓“蹲了一手”的張潮渾身刺撓,甚至有些不知所措。

直到他接到了王蒙的電話:“喂,小張啊,你就彆抻著大家了,有什麼想法可以直接說!”

張潮:“嗯?”

王蒙接著道:“你那幾篇我都看了,尤其是最後一篇《裝在套子裡的人》,寫得很好啊。這些都是展現咱們文學發展、進步的好素材。

但是你一上來就準備‘引蛇出洞’,這有點過分了啊!”

張潮:“啊!?”

王蒙聽張潮在電話那邊的動靜,似乎還在裝傻,就有點生氣,聲音也變得嚴肅了一點:“張潮啊,以前你受過一些委屈,有些應激我理解。

但是現在不管是文學界、媒體界,還是其他什麼界,對你普遍還是讚揚為主的嘛!

不要對以前的事情斤斤計較——再說了,你也沒吃過虧不是?”

張潮:“……呃……好,我聽您的。”

張潮這時候才有些反應過來,原來外界都把《21世紀中國科技發展的至暗時刻》這篇文章當成是他自導自演的了。

和之前《狗日的張潮》一樣,走最極端的路,讓其他質疑者無路可走。

但這次張潮覺得無比冤枉——這篇文章的角度頗為刁鑽,他自己都沒有考慮得這麼周全。

張潮前兩天還和「潮汐文化」的小夥伴“叭叭”吹會遭遇多大的輿論風波呢,沒想到直接就打臉了。

現在的情況是,除了那個真正的作者,所有人都認為「定風波」就是他張潮;在形勢明朗之前,誰也不敢輕易跟進。

省得像過往的許多前輩一樣,被張潮吊在輿論的恥辱柱上抽打。

張潮終於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又琢磨了一會兒,抄起手機給馬伯慵打了過去……

而林楚生這幾天更是夜不能寐,著急上火的嘴唇上都起了幾個大燎泡。

他不僅連吃了幾天的閉門羹,更痛苦的是他沒辦法把「至暗時刻」這篇文章是他寫的這個事實告訴外人——連那天一塊吃飯喝酒的專欄作家「李旭飛」都不能。

操盤手哪有這麼早自己露麵的道理?

作為「南國係」的資深編輯,《南國都市報》的副主編,他要替「定風波」掩蓋身份是件輕而易舉的事,直接說是自己一個不願意透露真實姓名的朋友就可以。

這個“朋友”現在變成了張潮,那問題可就大了。

要是自己出麵認領「定風波」,後果至少有三個:

第一,那些記者、評論員、專欄作家,想必都會露出會心一笑——“哦,原來是你啊!這是哪兒領了公關經費了?”——接著肯定是“獅子大開口”。

日常約稿和“特稿”,價格從來就不同。

第二,自己沒辦法解釋動機,無論是撰稿的動機,還是匿名的動機,都沒辦法解釋。作為報社的副主編,他沒有理由更不能有立場地以個人身份參與到這種輿論事件當中去。

如果讓人知道,甚至這個副主編都沒的做了。

第三,他也知道自己對摩根來說最重要的價值就是,他作為中國頗有影響力的大報的副主編,可以作為中介來做很多摩根不能直接出麵做的事。

而自己的一旦曝光,成為眾矢之的,這份價值毫無疑問會大打折扣。

因此現在的情況隻能是“打落牙齒和血吞”,再想另外的辦法。

可是還沒有等他想出辦法來,就有陌生署名的文章,連續發表在《中華讀書報》《中國青年報》《經濟日報》等不同類型的報紙上。

比如《論張潮的空心化敘事》——

【從文本結構分析,這部被冠以“社會實驗“之名的作品,本質上是對契訶夫經典的拙劣模仿。羅智這一角色看似象征被算法操控的現代人,實則隻是作者拚貼社會焦慮的容器——約會依賴推薦係統、同學會發現篡改記憶、工作陷入道德困境……

這些情節看似犀利,卻暴露出作者對計算技術和人性的膚淺認知。當算法工程師羅智竟能輕易被手機推送拉回原有的思維時,這種戲劇化處理已與真實的世界背道而馳。】

還有《解構張潮的社會破壞性》——

【中反複強調的“信息繭房”概念,本質上是對技術演進的認知錯位。將推薦算法等同於思想禁錮工具,這種非黑即白的論斷完全無視了技術中立性原則。

以羅智發現周瑩瑩瀏覽程序員相關內容為例,作者暗示算法操控戀愛,卻故意忽略用戶主動檢索的行為數據——這恰是統計學中的“幸存者偏差”陷阱。

更荒謬的是,當現實中的企鵝、阿裡等企業接連發布關於技術倫理的宣言時,張潮反而保持了詭異的沉默。】

另一篇《偽啟蒙者的生意經:論張潮的道德綁架產業鏈》則將對張潮的道德批判推到了極致——

【從《花城》雜誌的殷勤約稿,到「潮汐文化」公司的悄然壯大,張潮團隊完美演繹了如何將道德製高點轉化為財務報表上的數字。當我們拆解這個“批判者—獲利者”一體兩麵的商業模型時,每個環節都散發著精心算計的銅臭味。

第一步是精準把握群眾的情緒。選擇互聯網剛剛普及的今天,利用公眾對未知技術的天然恐懼;將主角設定為算法工程師而非普通用戶,刻意營造“屠龍者終成惡龍”的戲劇衝突——這些都不是文學創作的需要,而是營銷心理學教科書式的案例。

第二步是構建自我神聖化的話語體係。通過操控《新燕京報》等媒體將抬到“啟蒙宣言”的高度,張潮成功將自己包裝成對抗資本巨頭的文化騎士。但仔細觀察其商業動向我們發現:「微博網」「以及HTCG1手機的行為,與其中批判的算法預裝模式如出一轍。

這種“批判你做的事,做你批判的事”的荒誕,堪稱當代文化反噬的絕佳注腳。】

林楚生腦子更懵了,這是咋回事?不是都拒絕了自己的約稿了嗎?不是都害怕這是張潮“引蛇出洞”嗎?

而且這些報紙還都是與張潮關係不錯的媒體。

像《中華讀書報》,簡直就和張潮自己家的後院一樣,隔三差五就有介紹或者評論張潮的文章登載。


最新小说: 一睜眼我無敵了,也失憶了 造個係統做金融 綜武:救下李莫愁後,她讓我負責 惡雌帶崽,誰家毛茸茸獸夫醋瘋了 我,解夢師,不好惹! 玫瑰戟 火紅年代:從片警到刑偵之王 軍旅:我有一支動物百萬大軍 命運世界 八零:嬌嬌一撩,冷麵大佬破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