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日,距離高考還有3天。
長福縣東嶺印刷廠副廠長陳歡撓了撓本就不多的頭發,看著眼前兒子的語文考卷發愁。
紅彤彤的阿拉伯數字“89”刺眼又刺心。
他對麵前的老朋友道:“我知道你很忙……但是好像現在也隻有你能救他了……孩子其他科目都很好,就是這個語文,特彆是作文……”
陳歡閉眼仰頭,一副痛苦的摸樣。
“老朋友”接過考卷看了一眼,發現這孩子其他還好,就是作文得分太低,隻有38分,不止字數不夠,而且結構混亂,還有離題的嫌疑。
許多記憶從他心頭翻湧,他對陳歡微微一笑道:“彆著急,給我兩個小時就行。”
陳歡感激地點點頭,默默退出孩子的書房,把空間留給他們兩人。
剛剛18歲的陳驍看著這位父親的“老朋友”,訥訥不知道該說什麼,畢竟對方名氣實在太大,他無法想象為什麼會出現在自己家裡。
原來老爸以前吹過的牛逼都是真的?
隻聽“老朋友”問道:“你寫作文的毛病我都看到了,原因我也知道,現在距離高考隻有3天,我不想教你什麼太高深的知識。
這裡有一套‘萬能公式’,你記住就可以應對高考絕大部分的出題。”
“老朋友”一邊說著,一邊用馬克筆在書房裡的白板上書寫起來:
“高考作文,隻要你字數夠、不離題,基本都能拿到45分。至於說什麼立意深刻、語言優美、舉例得當……現在不在考慮範圍內。
作文開頭,就是「四句話」,其中有兩句是固定句,兩句是扣題句,你記好了——”
陳驍本來以為以對方的身份,會講點什麼大道理,結果竟然是這麼“接地氣”的應試法,忙不迭地掏出筆記本開始記錄。
“老朋友”接著道:
“第一句話,引材料。原則就是簡單、直接,還有最重要的,不、分、析!你們開頭亂七八糟還離題,就主要的原因就是不會分析瞎勾八分析。
老老實實概括、提煉,甚至直接改寫、引用都行,就是彆分析!
單材料,一句話——例如你這張考卷的作文題,「古羅馬帝國政治家、軍事家、哲學家奧勒留在《沉思錄》中說:我們聽到的一切都是一個觀點,不是事實;我們看見的一切都是一個視角,不是真相。」
概括起來就是「古羅馬哲學家奧勒留在《沉思錄》中對事實與真相的闡述」,就可以了,不要囉嗦任何彆的話。
雙材料,或者多材料——例如你練習裡這道,「小時候人們喜歡發問,長大後往往看重結論。對此,有人感到擔憂,有人覺得正常。」
看著像單材料,但是有並列或者轉折,都可以算雙材料。
這時候用‘從……到……’或者‘無論……還是……’句式概括——
「從喜歡發問,到看重結論」,或者「無論是喜歡發問,還是看重結論」,都可以。”
“老朋友”講得很快,陳驍的筆頭都寫冒火了,他從來沒有想過引用材料竟然可以這麼簡單。
“老朋友”繼續道:“第二句話,是固定句式——「……都值得我們深思」,或者「都給予我們啟示」,或者「都讓我們深受啟發」;如果是題乾反麵材料,就把「深思」「啟示」改成「反思」「警示」。
第三句話,是寫出中心論點嗎?”
“老朋友”突然提問,陳驍一愣,不知道該怎麼回答,過了一會兒才小心翼翼地道:“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