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緩緩點頭,飲下一口茶水,看著正在學寫字的女兒沒有搭理。
小鵲兒已開始臨摹王羲之的字帖了,孩子們的起點一個比一個高,初學的字體就是名家。
在大唐,王羲之的真跡字帖還留有不少,就在宮裡保存著的也有數十份,這都是當年父皇搜集而來,或者是彆人進獻的。
內侍又道:“人已被京兆府拿下了,禮部尚書許敬宗詢問陛下是否要過問。”
自從吐蕃人的事鬨過之後,京兆府與大理寺都加大了長安城的巡查力度。
“交給京兆府劉仁軌去辦。”
“喏。”
這天夏夜,陛下依舊沒有見兩國的使者,朝中本就是休沐,人們都在躲避著酷暑,朝會要等到關中夏收時節才會再次召開。
波斯與大食的兩國使者被劉仁軌押進了京兆府的地牢。
“我是波斯王子!你們不能這麼對我!”卑路斯大喊著。
聲音在牢房內回蕩著。
獄吏問詢道:“劉少尹,這些人到底是大食與波斯的使者,是否要多照料一番。”
劉仁軌板著臉走出地牢,吩咐道:“就按照尋常的人犯處置,平日裡讓他們都去掃大街,再敢鬨事就發往西域種樹。”
“喏!”
這兩年,長安城的治安非常好,長安城的官吏也很多,在當今陛下的國策公布之後,人們都知道現在的朝中官吏要做什麼。
陛下的國策可以用簡單的四個字闡述,保境安民。
未來五年,要夯實邊疆,內治以民生為主。
當這些國策都貼在朱雀門的牆外,隱約間就形成了一種坊民監督的局麵,再者現在的皇帝又是個極為嚴苛的,新帝登基以來各地包括朝中被撤換的官吏沒有幾百也有上千了,朝中官吏的壓力陡然增大。
以往父皇在位的時候幾度將國事交給東宮,現在退位了反倒是更關心,擔心這個兒子當不好李唐的皇帝。
聽說皇帝將兩國使者關押,這位太上皇就召見了當年的房相與趙國公。
像是當年商議國事一般,李世民坐在上首,而房玄齡與長孫無忌坐在兩側。
酒水倒入碗中,李世民憂慮道:“他這麼做,會讓其餘諸國忌憚的。”
看兩人都不言語,李世民詢問道:“輔機,你近來在做什麼?”
長孫無忌回道:“在安撫一些隴西舊人。”
房玄齡道:“隴西各大族對朝中很不滿,這倒是有勞趙國公奔波。”
“老夫若勸不住他們,等陛下要收拾的時候,他們那些人恐怕福禍難料了,現在能勸一些是一些吧,是為了他們好。”
“你也不容易,都告老了還要忙這些事。”房玄齡說著話,頗為感慨。
“都是以前就留下來的破事,老夫不如陛下敢於決斷,換作是陛下處置他們,恐怕會將那些人殺了。”
李世民咳了咳嗓子。
房玄齡與長孫無忌這才意識到陛下的存在,一齊停下話語,
“朕聽聞現在有很多儒家子弟對朝堂很不滿。”
房玄齡思忖了片刻,道:“以前的隋文帝是頗為看重儒術的,齊魯趙魏,學者尤多,負笈追師,不遠千裡,講誦之聲,道路不絕……”
長孫無忌回憶著過往道:“那些年就留下了不少儒家學子。”
長孫皇太後很不喜歡這種聚會,幾個老家夥聚在一起商議國事,看起來什麼都很關心,說再多……他們又不能改變現在的局勢,更不能改變承乾的想法。
承乾做得有什麼不對的嗎?明明如今的朝堂越來越富有,關中的人也過得越來越好了。
房玄齡低聲道:“陛下看重人的能力,如許敬宗,李義府……他們能力出眾,可行事方式就容易被人指摘,說來陛下也該是為難的。”
長孫無忌搖頭道:“陛下向來看重臣子的能力。”
兩人商議了良久,李世民忽然道:“將朝中的政令布告天下,這無非就是他倒逼朝臣的手段,這種手段他用過很多次了。”
房玄齡言道:“但這很有用。”
李世民神色又多了幾分不愉快。
長孫無忌頷首道:“不用利益來驅使朝臣內鬥,不參與朝中爭鬥,也不在朝中區分派係,而讓萬民監督官吏,加強禦史的上奏權力,這手段已很厲害了。”
房玄齡吹拂著茶碗中的茶水,緩緩道:“換言之,這又是一種集權的手段,皇帝不削減朝中官吏的權力,用民來監督,這使得皇帝的權力在無形中更強大,當真是好手段。”
李世民閉著眼已不再講話。
長孫無忌道:“以往曆朝曆代有人這麼做過嗎?”
房玄齡搖頭,“以往新帝繼承基業,往往選擇扶持值得倚重的大臣,皇帝許諾好處,甚至聯姻,再通過打壓舊臣,扶持新臣來實現權力收回,可再之後大臣又成了皇帝的隱患,從而又一次分化,削減對方的權力。”
“如此循環往複,權謀來回之間,又會死很多人,更讓皇帝難以做到完全的集權,之後的人就會精於權謀而疏於國事,朝堂禍起引得皇帝的後宮也起火……”
“咳咳咳……”
話還沒說完,李世民又一次咳嗽了起來,沉聲道:“朕乏了。”
房玄齡與長孫無忌一起行禮,“臣告退。”
待兩人離開,李世民泡著腳,道:“觀音婢,你說這兩人是不是變了?”
“梁公與兄長都老了。”
“朕覺得他們的心變了。”
“他們心向承乾,陛下委屈了?”
“朕委屈?嗬……”李世民感受著熱水的溫度,又道:“明日讓知節,敬德他們來朕這裡走走,朕請他們飲宴。”
長孫皇太後將丈夫的雙腳抬起,又將洗腳水倒在了門口,剛放下木盆就去看看孫子睡得如何,會不會踢開被褥。
退位之後清閒得實在坐不住,夏日炎炎又不想出去打獵,讓人去請知節與敬德過來,又遲遲沒有消息。
李世民走在村子裡,來到一個老農邊上,詢問道:“今年糧食價格如何?”
老農臉上有了笑容道:“現在不怕糧食沒人要,種著就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