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怎麼說呢?完全可以說,才是這部電影的完整體,甚至才是原著!
而當他真正看了之後才確定,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
當中的細節,相對於電影來說,多出太多東西了。
哈利擊敗伏地魔後,直接掰斷老魔杖並丟棄。
首先就是老魔杖的結局開始,哈利用老魔杖修複自己的冬青木魔杖後,將其歸還鄧布利多墓地,強調“自然終結力量循環”的象征意義。
電影在這方麵和有不一致性。
然後就是伏地魔的死亡方式,電影裡麵是伏地魔中咒後原地爆炸消散,類似“童話式反派消亡”。
可是在裡麵,伏地魔隻是像凡人一樣倒地死亡,強調“邪惡終歸平凡”的哲學。
當然,這些都隻是一些小細節方麵的不同,影響也並不是很大。
最關鍵的是其他一些關鍵細節上的不一致甚至是缺失!
首當其衝就是分靈體,也就是魂器線索的缺失。
小金匣這玩意兒的首次出現,是在原著中三人組在鳳凰社總部,也就是格裡莫廣場發現斯萊特林小金匣,但因無法打開而丟棄,為後續尋找伏地魔魂器埋下伏筆。
電影裡麵完全刪去此情節,這導致即便是夏遠,在沒看到的時候都不知道這一茬。
搞得現在他想改劇本都改不了了。
然後就是伏地魔身世揭秘。
電影省略了鄧布利多帶哈利通過“冥想盆”回顧伏地魔家族史的關鍵片段,如母親用迷情劑迷惑父親、弑父嫁禍等,導致伏地魔的動機單薄。
就讓人很想不明白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就,電影給人一種,這個所謂的黑魔王,不能提及名字的人,TMD純粹就是一精神病。
除此之外還有包括但不限於,雙麵鏡的來曆與作用。
之中,關於小天狼星贈予哈利雙麵鏡用於聯絡,但哈利因愧疚未使用。
鏡子的碎片在馬爾福莊園求救時成為關鍵道具。
到了電影裡,就對鏡子的出現沒有任何交待,就這麼直勾勾的出現,鏡子突兀出現於《死亡聖器》且未解釋來源,觀眾易混淆其作用。
除此之外,還有角色塑造與高光時刻的轉移,角色方麵也不一致。
首先首當其衝最嚴重的就是羅恩的角色弱化。
倘若隻看電影的話,那麼這個鐵三角之中的一員,他的存在感和存在價值簡直弱的令人發指,人物骨骼和弧光相對於彆的角色來說,他是扁平的。
甚至可能會讓一些人反感,認為這是一個純弱化,完全沒有任何作用的垃圾角色。
因為羅恩的多場戲份被轉移給了赫敏。
實際上很多高光時刻都是屬於羅恩的,但是電影卻過多的刻畫赫敏的人物弧光。
雖然即將飾演這個角色的是夏遠的女兒。
但是他並不覺得這是一件好事。
因為站在一名導演的角度來看問題,人物弧光的平均,才是評定一部電影的好壞的最佳標準。
然後就是赫敏在密室中保護哈利時說出“要殺哈利先殺我”的台詞,實際上這句台詞在原著裡屬於羅恩。
赫敏陪哈利練習召喚咒,原著裡也是為羅恩主動和解後參與。
魁地奇隊長成長線也被刪。
原著中羅恩在《鳳凰社》帶領球隊獲勝,電影移至第六部且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