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興微笑道:“免禮,來人給王洗馬賜坐。”
“謝殿下!”
王安石躬身道:“殿下年齡尚小,還是少飲酒為好。且釀酒需要耗費糧食,殿下乃是儲君,若殿下愛酒,必會導致上行下效,嗜酒成風,於國不利。”
趙興:“……”
對於王安石他還是有些了解的,王安石性格十分固執,他認為對的就會堅持,有著拗相公之稱。
一見麵就把他這個太子給說教一通,也就他知道王安石的性格,不然肯定因此心生不快,從而疏遠他。
難怪父皇對王安石不喜歡,卻又把王安石給弄到他身邊。
“王洗馬之言孤記下了。”趙興微微頷首道。
王安石聞言有些詫異,他知道自己剛剛那番話不討喜,但是因為性格的原因,即便知道了,還是說了出來。
在說的時候,他就做好了趙興會發火的準備,沒想到趙興竟然絲毫沒有生氣的樣子。
之前聞到酒味,升起的不好印象,也消退了不少。
“王洗馬給父皇上的紮子孤看過,有些地方不是很懂,不知王洗馬能否詳細的給孤說說?”趙興微笑道。
王安石一愣,即便向來性格沉穩的他,聞言心裡也有些激動。
學得文武藝,賣與帝王家。
對於一個臣子來說,特彆是王安石這樣有理想抱負的人來說,十分渴望自己的理想抱負被君主認可。
他多次上奏,建議變法,但都石沉大海,官家並沒有理會。
趙興身為儲君,又是官家唯一的子嗣,將來必定能登上皇位。
相比較官家,他更渴望得到趙興這位儲君的認可與支持。
大宋弊端太深,王安石並沒有樂觀的認為變法很快就能取得成效。
畢竟官家已經老了,變法從實行到穩定需要長久的時間來過渡。
隻有保持政策的穩定性,才能變法成功。
趙興年紀尚小,若是他能堅定支持變法,用個幾十年時間,完全能夠解決大宋的積弊。
王安石很快冷靜了下來,跟趙興講述多年在地方上的所見所聞。
王安石出身官宦人家,從小就跟隨父親宦遊各地。做官後,又在多地擔任縣令通判主政一方,了解民間疾苦。
他先是講述這些年了解的所見所聞,又指出朝廷的各種弊端。
最後詳細的闡述了自己想出的幾個改革措施——青苗法、農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稅法、保馬法。
趙興記得應該還有一些,不過想想現在的時間,倒也正常。
此時距離王安石主持變法,還有好些年,其餘的應該是他後麵想到增加的。
通過王安石的詳細講述,趙興對於王安石的這些變法主張,也有了一個更深的了解。
青苗法,其實就是在百姓青黃不接或者無錢買糧種時,官府以極低的利息借錢借糧給百姓度過難關。
以防止地方地主豪強剝削百姓,同時也能防止土地兼並。
百姓人家,總有各種原因導致生活困難,需要從地主豪強手裡借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