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朕準備設一講武堂,從軍中挑選將領擔任老師,武將勳爵子弟通過蔭封入仕和武舉成績優異者,在授予實職前都需入講武堂學習。”趙興說道。
“陛下,國子監已經設了武學,若是再設講武堂二者就有些衝突了。”曾公亮說道。
趙興這麼做雖然看似限製了武將勳爵子弟蔭封,好像是在打壓。
可趙興卻表現了對武舉的重視,頗有重武的意思。
拋開文人的身份,從長遠考慮,曾公亮也認為防備武將很有必要。
“曾愛卿也覺得武將應該打壓麼?”趙興淡淡道。
“這…”
曾公亮一臉驚駭,他沒想到趙興竟然問出了這麼尖銳的問題。
大宋之所以說是重文輕武,並沒有說重文抑武,就是因為大宋皇帝從沒有親自打壓過武將。
至少明麵上並沒有,而是重用文人,以文領武。
“愛卿是樞密使,這裡隻有朕與愛卿,談談無妨。”趙興擺手道。
“陛下,自古以來王朝眾多,若是算上那些割據一方,未能一統的那就更多了。而這些王朝的滅亡,雖然不能全部說是武將的原因,但是都有一些聯係。因此武將不得不防!”曾公亮說道。
“確實,許多朝代更迭和武將擁兵自重有關。可漢高祖也是等到鳥儘才弓藏,大宋如今強敵在側,養兵百萬,彆說遼國了,就連西夏都打不過。
如今兩國內部各有問題,三國還算和平。可將來一旦出現一個新的強勢國家,還能保持和平麼?
屆時大宋都有覆滅之危,打壓武將不覺得可笑麼?”趙興冷笑道。
大宋文風鼎盛,也湧現出許多能臣。
甚至不乏範仲淹,王安石這種變法圖強的。
可兩宋期間,從來沒有文人想過改變重文輕武的局麵。
並非是顧忌什麼,而是在文人的觀念中就瞧不起武將。
韓章是忠臣麼?肯定是。
但是韓章就曾喊出那句:‘東華門唱名方為好男兒’。
若是天下太平,趙興一樣會限製武將。
文臣弄權,無非就是專權,正在謀反取而代之的很少。
但是武將官職越高,就意味著掌控的兵馬越多,很容易滋生出野心。
即便謀反失敗,也會給天下帶來極大的損害。
退一萬步講,武將掌控大量兵馬,沒有生出野心,一樣會惹的皇帝忌憚和針對。
武將為了自保,造反都是必然的。
因此限製武將並沒有問題,可那是在天下太平之後的事。
“可是…”
“沒什麼可是的!”
趙興起身,堅定道:“曾愛卿,沒有千年不滅的王朝,大宋是,遼國也是。自古以來,王朝更迭後,新建立的王朝都充滿了進取之心。與其讓大宋滅在異族手裡,朕寧願滅災漢人手裡,如此天下最起碼還是漢人的天下!”
曾公亮聞言沉默了,雖然他覺得趙興所言有些杞人憂天了,畢竟大宋四周能夠占領的地盤就那麼多。
所有的地盤都有主了,相互牽製,很難在誕生新的勢力了。
即便有變化,也不過是內部爭鬥罷了。
不過趙興的一番話,卻聽的他有些熱血沸騰。
趙興要是知道曾公亮的想法,肯定苦笑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