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趙興聞言一怔,很快想到張桂芬說的是那次從吳大娘子馬球場回來遇到溺子的事。
“朕自然沒忘,怎麼了?”
趙興點了點頭道:“皇後是怪朕繼位後一直沒有動作?”
“不是。”
張桂芬搖了搖頭道:“那次過後,臣妾讓人查過,除了溺死的,還有很多百姓養活不起,把子嗣丟棄的。臣妾就讓人在城南買了一個宅子,專門收攏那些被丟棄的孩童。”
“你怎麼沒跟朕說過?”
趙興沒想到張桂芬這些年居然一直在收養孤兒。
“臣妾不忍心,就當行善積德吧。”張桂芬微笑道。
“你收養了多少人?”趙興問道。
“哥兒有三百三十一人,姐兒要少一些,有二百一十六人。年紀最大的也才五歲。”張桂芬說道。
哥兒比姐兒多這麼多,看著有些不可思議。
畢竟古人都看重血脈傳承。
事實上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哥兒被拋棄,是因為百姓養不起,拋棄是希望能被好心人收養。
而姐兒即便養不起,也可以養個幾年賣掉,還有一些人會將其溺死。
但是哥兒年紀太小,根本沒人要,因此才會出現收養的孤兒男女比例差距那麼大的情況。
“你跟朕說是沒錢了?”趙興問道。
“嗯。”張桂芬點了點頭,說道:“汴京附近拋棄孩童的情況還是很少的,隻要有人送棄養的孩童來,臣妾都會讓人支付一筆錢財。”
養五百多個孩童,其實花不了多少錢。
可安置照顧都需要花錢,送來孩童的人還要支付一筆,壓力越來越大。
張桂芬雖然是皇後,但也就吃穿不愁罷了,實際上能用的錢不多。
她倒是有不少陪嫁,可這些錢都在宮裡,進出很難帶出去。
養這些孩童的錢,都是她在閨閣時存下的錢,還有陪嫁那些莊子這些年的收入。
隨著消息傳開,送來孩童的越來越多,甚至還有很多父母不遠數百裡把孩童送過來,花費越來越大。
張桂芬讓人買的幾個宅子,陸續都已經住滿了。
再想接收,就得買宅子。
因為住的人太多,彆人根本不願意租,隻能買。
她就是想告訴趙興,允許她讓人把嫁妝帶出宮,購買宅子,安置那些孤兒。
“朕是皇帝,這些事本該朕做的,是朕這個皇帝不稱職。”趙興聽完,抓著張桂芬的手說道。
“陛下不是說,我們夫妻一體麼?”張桂芬笑道。
“哈哈,沒錯,咱們夫妻一體。”
趙興笑了笑,正色道:“你這樣做沒錯,可是光靠你一個能救濟多少?他們大了如何安排,你考慮過麼?”
“臣妾也想過,可是臣妾也不能不管,隻能慢慢考慮了。”
張桂芬出身高貴,不知道民間疾苦。
上次要不是趙興出麵阻攔,她也不會知道民間居然還有這種事。
她自然知道收養的這些孩子,現在還好,隻要讓他們吃飽就行了。
可是她不能養這些孩子一輩子,將來大了的安置才是麻煩。
她身為皇後總不能等他們大了,把他們賣去為奴為婢。
“安置的問題朕回頭想想辦法,你說的朕準了,朕回頭會交代劉三石的。”趙興說道。
“多謝陛下!”張桂芬微笑道。
“應該朕謝你才是,你這是幫朕分憂。”
“陛下,臣妾想去看看他們。”張桂芬說道。
沒有成為母親前,她隻是覺得那些孩子可憐,於心不忍才讓人收養他們。
可自己做了母親後,她對於那些孩子就不僅僅是憐憫了。
“朕陪你一起去。”趙興說道。
“陛下國事繁忙,臣妾自己去就行了。”張桂芬說道。
“朕再忙,也不缺這點時間。朕陪你去看看,說說他們安置問題。”趙興說道。
“嗯。”
張桂芬點了點頭,問道:“陛下想怎麼安置他們?”
“現在還小,先請人教他們讀書認字吧。有天賦的將來可以參加科舉,要是沒有天賦,等大些讓人教他們些一技之長,讓他們能夠安身立命。”趙興說道。
其實趙興是想等他們大些,把他們送去火器司,或者讓人教他們習武也行。
這些從小教導出來的,又沒有家人,用起來也放心。
可是這樣安排,功利心太重了,張桂芬未必能接受了。
趙興看出來了,張桂芬現在是母愛泛濫了。
按照張桂芬所說,她收養孤兒,已經有好多年了。
正常來算,不可能隻收養這麼點。
應該是懷上孩子後,才加大收養力度的。
張桂芬不至於把那些收養的孩子視如己出,可在她心裡,那些孩子跟她的孩子也差彆不大。
“還是陛下考慮的周全。”張桂芬笑道。
晚上,張桂芬睡著後,趙興還在考慮那些孤兒的事。
朱元璋那麼痛恨貪官,除了他看到元末貪官汙吏橫行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父母就是被那些貪官汙吏給逼死的。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窮苦出身的朱元璋,對於民間百姓疾苦深有體會,因而在稱帝之後,十分關心普通百姓的生存狀況。
建立了養濟院,接納那些老無所依,幼有所養的孤寡老人和孤兒。
但是最早的孤兒院並不是在明朝建立的,而是在宋朝。
最早的官辦孤兒院,就是在宋朝時期建立的,隻不過那是南宋時期。
據《宋史·食貨誌》記載,南宋朝時期共有慈幼局二百八十六所,收養孤兒十萬餘人。
除此外,父皇其實也出過相應的政策,規定一家隻要收養一個孤兒,就可以減少一個人的徭役,大力提倡對孤兒的收養。
南宋時期,為了休養生息和繁育人口,朝廷頒布“胎養令”,規定禁止貧民拋棄孩子,養不起孩子政府給補助。孩子出生後,還可以領取“生育補貼”,幫助家庭減少養育孩子的壓力。
光靠張桂芬收養,能養多少人?
父皇指定的政策,實行後效果微乎其微。
養一個孩童和減免一個人的徭役根本不成正比。
百姓養自己的孩子都壓力很大了,哪裡有能力收養孤兒。
趙興覺得南宋時期頒布的‘胎養令’就很不錯,準備讓人詳細擬訂後,頒布實施。
杜絕是不可能了,減少嬰兒被拋棄的情況還是沒問題的。
不過官辦孤兒院還是要建的。
不知道胡思亂想了多久,才睡了過去。
次日,趙興處理了一些重要的政務,把‘胎養令’和建立孤兒院的事情跟張慶之簡單說了一遍,讓他先擬訂個大概章程,便和張桂芬一起出宮了。
“登基一年多了,朕還是第一次出宮。”趙興感歎道。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