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沈一石走後,海瑞定定的望著沈一石離去的船,直到船在江麵上消失了影子。
海瑞看著手中的賬冊,和岸邊裝滿糧食的船。
又是一陣默然。
他從來沒想過今日之事會如此容易,沈一石居然答應了他的第二個計劃,還跟他簽下了文書。
海瑞平生厭商,跟商人打交道這算是頭一回,跟這麼大的商人打交道,一交手又處處與自己想的不一樣。
撲朔迷離,大出意料。
眼下沈一石如此配合,是不是懷著後邊劫走糧食,讓百姓拿田還債的心思,海瑞也無法斷定。
海瑞一邊安排官兵清點糧船,看這些船糧有沒有動手腳,摻了假貨;一邊又在想今日一番準備怎會浪打空城。
這沈一石明顯是不在乎他是拿糧給百姓借貸去種糧還是去種桑苗,如此爽快的把糧留在這裡,良知和定力告訴海瑞,這件事背後一定有更複雜的背景,或是有更隱蔽的謀劃,接下來不知道還有什麼更大的變故!
沈一石後來對改稻為桑說的一番話不僅入情入理,又切實可行,更是大大出乎海瑞意料。
這個人明明是一個商人,卻有如此識大體謀大局的胸襟,這是這人本身就這般如此,還是小閣老授意?
海瑞警覺,但一時也想不明白,隻能憑空思索起嚴黨和這小閣老的沈一石究竟要乾什麼,為什麼這樣做。
海瑞仔仔細細思索了今日跟沈一石的一番對話,似乎自從沈一石拿出官服後,對話的節奏就被沈一石帶走了,但海瑞的目的卻是莫名其妙的達到了。
這其中明麵上確實無詭詐,下邊官兵檢查完各船的糧食,也都確定情況正常,也就是這糧食也沒有動手腳,也都是貨真價實的糧。
海瑞想不出來,便不先思索這事情了,準備回衙門先給胡部堂再寫一封信,讓他的親兵在淳安再多留幾日,好防止有倭寇流匪借機生事。
沈一石回了杭州,便收到了一封小閣老的信,沈一石屏退下人,自己回到房間,又進了暗室,點燃火燭,關好門,才撕開信封。
信封裡不僅有小閣老的信,還有一封芸娘的信,沈一石微微一怔,先把芸娘的信放到一邊。
展開了小閣老的信,信是加密的,加密的方式沈一石之前聞所未聞,領會其中奧妙後又覺得這種加密方式驚為天人。
沈一石端起火燭,按照記憶裡的方式,把密信內容重新一個字一個字的翻譯謄抄下來。
小閣老的密信裡大抵是說,血經計劃的人選換了,不再啟用高翰文,而是另一個名叫王世貞的人,當沈一石看到這封信的時候,王世貞已經到浙江了。
眼下浙江還有皇上派去的錦衣衛,讓他注意,所做之局,必須把王世貞和錦衣衛都算計進去,務必思慮周全。
然後小閣老又單獨叮囑了幾個需要注意的事情。
沈一石看完了小閣老的信,頓感壓力更上一層,他又默念了幾遍,記住其中內容,然後把原版信和謄抄後的紙張,全部用燈火點燃,看著紙張從火光慢慢化成飛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