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獨屬於鄉下孩子的記憶。
眾人紛紛意動,主要是天氣很熱。
躲在帳篷裡就像大蒸籠,還不如躲在岩壁下的水潭裡。
沒有太陽,還涼快。
“可是……我們好像沒有換洗衣物吧?”
劉曉莉瞥了眼躍躍欲試的程開顏,不太讚成。
“其實以現在的天氣,擰乾放太陽底下一個小時就乾的差不多了,而且露營背包裡有睡毯。”
寧綰嘉抬頭看了眼太陽,空氣都被熱得出現淡淡的波紋來。
“說的也是。”
詹心語頻頻點頭。
“那……我們下去玩玩,開顏的話,就委屈你在岸邊了?”
劉曉莉眼眉彎彎的對程開顏說,眼底帶著笑意。
“行,你們下去吧,我就在樹蔭下躺會兒。”
程開顏隨意的擺擺手,方才他已經滿足了。
況且還有長輩在呢,要是隻有他和劉曉莉兩人,劉曉莉絕對沒這個膽子下水。
於是三個年輕的女孩回帳篷裡脫下沒有換洗的貼身衣物,就著外衣下水了。
而母親徐玉秀和蔣婷二人則坐在潭水邊看著程開顏防止他偷瞄,一邊聊天。
“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呢?”
“你一個男同誌在這個時候跟女同誌談信任?”
徐玉秀警告的指了指他。
程開顏覺得很冤枉,起身把剛才的床單扯過來鋪在樹蔭下躺著,想劇情。
不過水潭中嬉鬨的女孩們卻不放過他,寧綰嘉捧起水朝他摔了過來,發泄剛才西瓜被吃的羞惱。
劉曉莉將潭底抓到的小魚往他身上扔,顯然也是報複程開顏剛才玩弄她少女美足。
詹心語則是發泄剛才背黑鍋的不滿,朝他灑水。
對此,程開顏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想下水大戰一番,卻被母親和小姨二人嚴肅製止。
過了一會兒她們兩人也被仗著她們不能下水的三人襲擊之後,頓時說不出話來了。
於是眾人鬨作一團,銀鈴清脆靈動的笑聲在河穀中響徹。
下午三點,程開顏舉著相機拍下了眾人裹著睡毯,頭發濕漉漉的合照,隻是其中少了他自己的身影。
拍完照,大家都縮回了帳篷裡,等到衣服曬乾,又出來整理好行李準備返程。
下午回去燒水,爭先恐後的洗澡。
程開顏又劃著小船,摘蓮蓬去了。
綠油油的蓮蓬,玫粉色和白色相間的花瓣,黃橙橙的絲狀花心,在池塘中,在風中搖曳生姿。
五人,一人一朵蓮花,一人幾個蓮蓬。
坐在堂屋裡吃著,欣賞著。
一夜無話,到了第二天。
寧家的司機終於過來了,眾人收拾好東西,鎖上大門。
又在大門口拍了張合照,六人合照。
“茄子!”
這次拜托司機師傅拍照,沒有少人。
鏡頭中,大家笑得非常開心。
就連素日裡冷淡的蔣婷,都眉眼彎彎的笑著。
而劉曉莉則悄悄舉起一個剪刀手,放在程開顏眼前,剪了剪。
大家拍得就像全家福一樣。
“好開心啊,這次玩得。”
“下一次我們還要來!全部人都要一起來!”
“嗯嗯。”
……
就在他們在鄉下遊玩之時,有關動員軍旅采風,開展軍旅文藝作品征文大賽的消息已經席卷了整個北京城文壇。
南疆,烽火。
采風,征文。
戰士,作家。
豐厚的獎勵,生命的危險。
這一連串的詞語,讓眾多自詡文人作家的人,心中既期待又害怕。
期待這些豐厚的物質獎勵,高額的采風津貼。
害怕的是上前線的生命危險。
這次可不隻是軍旅作家要去采風,就連外麵的作家都要參加。
更有消息說各文藝單位,至少要出一人。
作家們也是心中一顫。
而且這次可不是讓他們隨隨便便去部隊營地轉轉,采訪受傷戰士就完事了。
這次負責人寧領導可是說了,要深入一線陣地,親身經曆。
玩得這麼大?
不少人心中,對那位姓寧的女領導咬牙切齒。
最後作協領導講了小道消息,那位是寧家的人,背景通天。
這次采風任務,不僅僅有軍旅作家泰鬥劉白玉鼎力支持,不少青年軍旅作家也被其籠絡。
硬是半點負麵消息,都沒有。
此外,不少人都看到了采風名單上赫然寫著一個,最近名聲斐然的年輕人。
程開顏。
大才子,知青題材的開創者,兒童文學大師,兒童文學理論研究學者,北師大中文係助教……
不少人看到這個名字出現在名單的第一位,都是下意識的一愣。
人民文學雜誌社。
編輯部辦公室。
崔道怡手中拿著這份名單找到正在辦公室和張光年主編談話的王蒙,連聲質問道:“這是什麼情況?開顏的名字怎麼在名單上麵,還是第一個,我記得老王你那天參加了總政的會議吧?
這件事你為什麼沒有攔下來?就要因為上麵人想讓他當典型,就點他去前線采風?他才多少歲?!”
“冷靜一下,老崔。
這件事,我阻止不了。
另外時候,我立刻找開顏討論過了,他本人是願意去的,不過還要說服家裡人才行。”
王蒙無奈的苦笑一聲,解釋道。
“是這樣嗎?他自己願意去?這小子還真是……”
崔道怡也不知道該說他膽大妄為,無知無畏,還是該誇他少年意氣自飛揚,熱血衝天上戰場?
“這件事葉老已經知道了,非常生氣,不過冷靜下來後,反而是支持開顏的。”張光年沉聲道。
“葉老這樣說?”
“不過葉老也幫他爭取到了不小的利益,開顏被確定為這次采風行程中的第二負責人,僅次於寧家的寧秋月,此外還有許多潛在的好處。”
張光年知道不少內情,解釋道。
“原來如此,那他人呢?”
“還沒回,聽說是帶著家人和寧家的小公主去鄉下玩去了,還叫了個司機送他們去的,我聽葉老說的。”
張光年神色怪異的說道。
“嗬嗬……”
崔道怡嗬嗬一笑,他真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另一邊。
位於朝陽的文講所駐地。
文講所第五期的學員們,雖然因為北京師範大學放暑假而暫時停課。
但文講所的徐剛所長卻給他們開了小灶,美曰其名:
戰士輕傷不下火線,學員暑假不放鬆學習。
作為平均年齡最年輕的作家群體,自然被采風工作小組關注起來。
這天他們來人宣傳軍旅采風。
文講所的大家在聽到工作小組的人介紹年輕一代的知名作家程開顏同誌,毅然決然的選擇參加軍旅采風,深入戰事一線調研的消息後。
王安憶,蔣子龍,葉辛等人都感到由衷的欽佩,他們甚至打算一起報名參加。
即便是和程開顏不對付的那些人心中都驚歎不已。
到底是意氣風發,上前線采風都不帶怕的。
不過有人欽佩驚歎,自然也有人對此嗤之以鼻。
尤其是那些在單位裡被自願參加采風的作家們,在得知寧秋月的身份後,紛紛將心中的怨懟發泄到程開顏身上。
一時間程開顏成了眾矢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