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去留皆灑然_覆漢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覆漢 > 第十六章 去留皆灑然

第十六章 去留皆灑然(1 / 2)

袁本初果然還是有膽氣的,在兵敗之餘居然又拿出了三分之一尚有完整建製的兵力讓張頜乘夜直撲平原城,這讓公孫瓚和田楷再無餘地可言……他們明明打了一個前所未有大勝仗,卻隻能領著五千得勝之兵狼狽敗逃。【】

這事情看起來滑稽,但不逃卻是不行的,因為平原城作為平原國的都城,不僅是直接麵對西麵袁紹部隊的核心防禦城市,更是南側黃河防線的後勤大本營,也是整個平原國的政治大本營,這個城市的倒戈將直接促使黃河防線解體與整個平原國的易手。

此時不走,一旦沒有後勤保障的四五千騎兵被堵在那座城裡,恐怕等待他們的就是全軍覆沒這種可怕結局。

甚至再往大裡說,往後麵想,平原國如此輕易易手,無疑將會在袁紹立即掌握整個青州之餘,然後進一步在河北亂局中獲得絕對的戰略優勢。

畢竟經此一事,已經慘敗了一次的韓馥,身為袁氏故吏,很可能會徹底動搖也說不定,而公孫瓚也再無任何戰略倚仗可言——渤海與平原之間其實沒有任何險要可守,而以一郡之力對抗握有十五個大郡國的袁紹,怎麼看都沒有太大希望。

更何況,這一次戰役的奇葩結果清楚的告訴天下所有人,大爭之世中群雄並立,一時間多少豪傑紛紛拔刀而起,圖雄爭霸。但是,隻依仗著武力的人,最多隻能驕橫一時。而想要成為真正爭一爭那個不可言說位置的人,除了必要的武力外,還必須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完備政治集團、沒必要很高大但卻一定要展示出來的政治綱領,外加一定的行政能力。

因為隻有這樣,才能在亂世中給予所有人恢複舊秩序,或者建立新秩序的希望。

某種意義上而言,公孫瓚一路北走,卻是漸漸醒悟了公孫珣當日為何一定要討董了,因為和袁紹比,公孫氏實在是欠缺的太多了:

袁本初四世三公的身份本身就代表了一定的政治承諾,就意味著某些政治綱領,支持他就是支持回到那個世族共治、豪強自享的時代,他本身就對世族、豪強這兩個大漢朝的核心階層擁有著絕對的號召力。

而公孫珣如果不能討董功成,僅憑他邊郡世家外加半個士人的身份,可以攻城略地,但有怎麼可以在未央宮前發表自己的政治綱領呢?

有些東西,公孫瓚作為公孫珣的族兄,作為公孫大娘的侄子,不是沒有隱約的感觸;有些言論,他在遼西也不是沒有耳濡目染……但是,如果沒有今天這一次大勝或大敗的話,他可能永遠不願意思考這些。

“伯圭。”

篝火畔,就在公孫瓚恍惚失神之際,田楷卻是扶刀而來,無奈相詢。“南皮在前,你到底有什麼打算?”

“公直……”公孫瓚心中了然,倒也乾脆直接。“事到如今,你也無須瞞我,你是否也有打算?”

“不是我有打算,而是這數千幽州子弟皆有打算。”田楷有些頹喪的坐下身來答道。“你須知道,當日我替你在鄉中募兵,之所以能拉來這麼多人,並非是因為你我在遼西如何,而是因為衛將軍不需要這麼多兵……剩下的幽州子弟想建功立業,卻無處可去,才隨我們我們過來。”

“我知道。”公孫瓚幽幽歎道,卻並不多說什麼。

話說,公孫瓚此時確實是有所醒悟的,當日公孫珣西征,每郡隻征召了一部突騎千人,結果坐擁大半個幽州,卻隻招了七千漢騎,四千烏桓輕騎,公孫瓚當時還笑對方坐擁寶山而不知,所以後來他趁機讓田楷替他一口氣招募了五千騎,並洋洋自得,以為得計。

然而現在看來,公孫珣那種按照根據人口、郡國組建的成建製部隊才是真正的長久之計,一人死一人補,正如有源之水,有根之木。而公孫瓚的五千騎,前期看起來並不差多少,但是五千騎來到冀州後,死一人少一人,宛如無根之水不說,更要命的是,他根本沒考慮到養兵的經濟壓力,因為他在平原、渤海,該有的步卒、戍衛部隊依然沒少,這五千騎兵是平白多出來的……所以回頭想想,為了養這五千突騎,也確實有些過於消耗渤海與平原了。

某種意義上而言,雖然公孫方是個腐儒,公孫犢是個混蛋,但二者能夠輕易獲得城中那些平原本地人支持,總歸是公孫瓚在彼處不得人心的緣故,

當然,以公孫伯圭的性格,即便是心裡有些醒悟,這些話也不會說出口的。

而同樣是考慮到對方的性格,田楷欲言又止。

“到底有多少人想回幽州?”公孫瓚收過心來,主動捅破了窗戶紙。

“都想回幽州!”田楷無奈搖頭。“軍中有不少人是見識的幽州本地世家子弟、良家子,一人說出來,一隊就都明白局勢了,但大家也都感激伯圭你之前的恩養、賞賜,也都覺的你領兵打仗極佳,所以還是想讓你帶著他們一起回去……”

公孫瓚緩緩頷首,卻又悠悠歎氣——頷首是因為士卒此時依然願意服他,他還是很感激的;歎氣卻是因為他實在是不甘心。

但此時不甘心還能如何呢?

“渤海守不住。”隔了半晌,篝火畔,公孫瓚方才在身旁眾人的期待中略顯彆扭的開口言道。“我也不會讓幽州子弟隨我浪送性命,而且前日一戰,我多少也出了一口怨氣,讓天下人知道了我公孫瓚的名聲……此時回幽州不是不行。”

眾人紛紛釋然。

“但我有兩個條件,希望公直去一趟昌平替我說明……”公孫瓚繼續扭捏言道。“其一,我怎麼說也是堂堂一郡太守,又有五千騎,所以我回幽州隻從文琪,不從文典,這件事需要文琪那裡從長安給我一個正經的說法;其二,我的五千兵馬不能分拆,而且要有一個正式的駐紮之地……若是許我這兩條,我便回南皮搬了渤海的武庫、錢庫、糧草去那個地方妥ぃ嫖溺魘匾皇賾鬨藎裨蛑釵蛔粵煊鬨葑擁芑厝ィ伊糊業陌儆嘁宕鈾澇誆澈K懍耍∫菜閌薔∫蝗翁氐氖贗林穡?

“隻要能回去,這有什麼?”田楷隻當是對方麵子上抹不開,自然不以為然。“伯圭本是衛將軍最親近的弟兄,又如此能戰,依我看,昌平呂長史處,長安衛將軍處,必然會痛快答應……至於說地方,河間北麵的易京不正好嗎?一麵有易水做屏障,一麵背靠幽州,而且那地方還卡在文典身前,天然為幽州東麵屏障,咱們把渤海的庫存移過去,再把當地百姓組織起來軍屯……”

話到此處,田楷忽然醒悟,這恐怕就是公孫瓚打得如意算盤了——他就是想去易縣,進可保持半獨立姿態,退可以回到幽州腹地,而且真要是等到袁紹和公孫珣在河北全麵對峙,以這個位置而言,很可能會取代公孫範成為最東側的方麵之任。

一念至此,田楷忍不住瞅了眼一旁一直沒說話的關靖關士起,不用說,這一定是這二人之前仔細商量後的說法了。

關靖見狀倒也不做遮掩,而是乾脆起身:“田都尉,你與我家主公、衛將軍、蕩寇將軍、寧朔將軍,曾經同堂為吏,更是右將軍故吏,這件事情隻有你適合去說,反正此事之後你也該去長安謁見一次衛將軍才對……”

田楷緩緩頷首,因為哪怕公孫瓚的小心思如此明顯,他還是想不到公孫珣有任何拒絕的理由,而且他也確實該去一趟長安了:“事不宜遲,我即刻輕騎去範陽、昌平,若可能,親自去一趟長安去謁見衛將軍……你們在南皮做好準備,若袁軍來勢洶洶,不妨先自行往易京立寨。”

公孫瓚和關靖齊齊鬆了一口氣。

話說,公孫珣當然沒有理由拒絕公孫瓚——這倒不是說他想慣著自己這個族兄,而是說等他騰出手來有一萬個法子將那五千突騎拿到手。

再說了,終究是少年時同屋而眠的族兄,又答應了親娘,既然這廝活著從袁紹手底下回來了,那總不能真偷偷摸摸剁了吧?


最新小说: 飲馬醉山河 破妄守界 從逃妾到開國女帝 養神 帶著農場去海島,路人甲她贏麻了 [傲慢與偏見]十九世紀貴婦生活 清穿之貴妃嬌弱 美人她隻想搞錢搞房搞事業 穿越成嘉靖長女後 帶娃隨軍,給絕嗣京少看男科他紅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