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早飯,王嬸又來了。
來上工的。
見王嬸這麼有工作熱情,秦淮非常感動。秦淮是早就打算在過年時候重點練四喜湯團的,食材早就準備好了。
王嬸菜刀一拿就開始剁肉,秦淮鍋一燒熱就開始熬糖。很快,昨晚boss直聘的村民們紛紛到齊,各司其職,配置比年三十那天要高很多。
燒火的都不是三姑婆和六姑婆這種遠房親戚,是村裡公認的燒火能手,專業燒火員。
一批又一批四喜湯團誕生。
經常做點心的人都知道,如果隻做一樣點心,那麼製作的速度可以非常快。
很快,第1個裝四喜湯團的大盆滿了。
第2個也滿了。
眼看第3個盆也滿,秦淮抽空對外麵吼了句:“奶奶,家裡來客人了吧?彆讓客人空手回去,給大家裝點湯團帶走呀!”
這句話是秦家的暗號,表示秦淮已經做夠預估的量,多出來的可以分給上門的幸運鄰居。
聽到湯團二字,幸運鄰居們差點激動得叫出聲。
這個時候可能就有人要問了,秦家村的村民不是昨天晚上都吃過四喜湯團嗎?不至於這麼激動吧。
是這樣的,大年初一是村裡人互相走動,這個村裡人的範圍很廣,不光包括秦家村的,還包括隔壁村的、隔壁的隔壁村的、隔壁鎮的、同一個縣的,隻要想走都可以是村裡人。
秦老爺子和秦奶奶都有兄弟姊妹,他們的父母也都有兄弟姊妹真的論起來,能說清楚關係的親戚簡直不要太多。
這些親戚們比不得舅舅、姨、姑、堂叔、表舅這些近親有底氣,不光可以上門拜年,還能預約拜年上門吃飯。但真的論起來也算是親戚,提兩箱奶、一包乾木耳,上門走動一下也說得過去。
大年初一就是秦老爺子和秦奶奶專門留給這些遠房親戚們走動的,不保證能分到點心,但是不上門一定分不到。也不圖對方上門帶的禮品,往年秦老爺子和秦奶奶還願意收點水果,今年家裡的水果太多了都不想收。
一位秦淮的前兩年提水果上門都沒有趕上好時候,沒撈到點心,隻得到了一箱用作回禮的奶,今年提水果上門發現秦家人是真的不想要水果的本來已經絕望,在心裡偷偷流淚的不知名的遠方親戚,在聽到秦淮的話後留下激動的淚水。
家人們,努力是有回報的,堅持是有作用的!
他就知道,哪怕他隻是秦淮的二堂伯老婆的堂哥的表弟的舅媽家的兒子,真的論起關係都不知道自己該是秦淮的什麼親戚,但是因為就住隔壁村離得近,所以每年大年初一都能上午來秦家拜年,這幾年堅持提水果上門,哪怕其他人至今也不知道他是誰也提水果上門是有用的!
四喜湯團,這不就趕上了!
上午11點去秦家拜年,就趕上了四喜湯團大放送的消息轟動了秦家的遠房親戚圈。
往年,就算大年初一有少數幸運兒能分到帶走的點心,那也通常是在下午。
很多人是早上吃了早飯提東西出發,然後一直嘮嗑,嘮到下午。
人太多了就出去嘮。
隻要是稍微沾親帶故不太離譜的,秦家都會管倆包子,總不能讓人家大年初一拜年餓著肚子回去。
那位不知名親戚之所以前兩年連包子都沒撈著,是因為實在是有點太不沾親帶故。
結合昨天晚上的四喜湯團,全村送的消息,很多住在附近的人都嗅出了今年的不尋常。
附近村子的人立刻行動起來,根本不打算來秦家湊這個熱鬨的大年初一無事可做的人家,都在家裡尋覓起適合上門拜年的禮物。
反正沒事乾,不如過去碰碰運氣。
見來的人多了,想著反正家裡是大鍋,大鍋煮四喜湯團很方便。做四喜湯團雖然主要刷的是調餡熟練度,但是煮四喜湯團也是能刷火候熟練度的,湯團包久了也得煮幾鍋換換心情,秦淮乾脆煮了兩大鍋直接分給來家裡拜年的遠方親戚。
家裡碗不夠沒關係,去村裡借。
大年初一提著本來是買給家裡孩子吃的旺旺大禮包,臨時起意來秦家拜年,一進門就發了一碗四喜湯團,一碗四顆滿滿當當,一口下去隻覺得好吃到當場升仙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算哪門子親戚,隻是單純住隔壁村的村民震驚了。
原來,這才是過年的感覺嗎?
村民沒想到自己都47了,還能體會到小時候大年初一去彆人家拜年,被家裡富裕的熱情村民塞了一把花生的喜從天降的感覺。
村民看著院子裡院子外,齊齊端著碗邊吃邊聊天,吃完了還依依不舍的喝點湯團湯的人,隻覺得今天真是熱鬨的大年初一。
真是來對了!
“吃完了碗放這裡啊,不要亂放。”鄰居家的嬸子也給自己找了活乾,順便給自己家的幾個孩子找了活乾——
刷碗。
這可是個好活,今天晚上全家人晚飯的四喜湯團就指著孩子們刷的碗了。
村民端著碗,也不知道該找誰聊天,就找一個說話聲音最大的往他邊上一站,開始聽八卦。
他前麵站著一個明顯在讀書的小丫頭,手上端著大海碗,聽得特彆認真。
屋子裡,秦奶奶拿著清點的小本本走出來,抓住一個她認識的真的是遠房親戚的遠方親戚:
“秀萍呀,你跟後麵來的人說說,讓他們不要再帶水果來了。今年家裡真的有好多水果吃不完,淮淮有個朋友寄了幾十箱水果過來呀。”
“隻要不是水果什麼都行。”
“對了,認不認識會剁肉的,介紹兩個。淮淮那邊幫工又不夠了,介紹費兩袋湯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