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有人會說,**社會離我們很遙遠,討論**社會道德的問題沒有意義,而提倡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道德對我們現在總有好處吧?
提倡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道德對我們現在真的有好處嗎?
我們前邊談到了人是不可能不謀私利的,人類社會就是在人們不滿足的謀利益中前進的,我們也談到了在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群體、個人利益與個人利益、個人利益與共同利益關係存在矛盾和對立的條件下,必須對個人謀利活動加以限製和規範。在人類曆史的不同發展階段,對人們謀利活動的認識和限製是不同的。封建社會奉行禁欲主義,實際是搞因咽廢食,其結果是長期停滯。如果封建社會的做法是堵的話,資本主義社會的做法則是疏,在資本主義製度下,講人與人機會均等是一句空話,但自由競爭確實為每個人提供了展示才能的廣闊空間,也就為人類社會注入了從未有過的活力。“資產階級揭示了,在中世紀深受反動派稱許的好勇鬥狠,是以懶散怠惰作為他的相應補充的。它第一次證明了,人的活動能夠取得什麼樣的成就。它創造了完全不同於埃及金字塔、羅馬水道和哥特式教堂的奇跡,它完成了完全不同於民族大遷移和十字軍東征的遠征”。(《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254頁)
社會主義應當怎麼辦,難道不是在資本主義的基礎上前進,反而要退回到封建社會嗎?社會主義難道不應當創造出這樣一種社會環境:每個人儘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為自己謀取私利,隻是不能損害他人,不能損害群體,隻是要在法律的範圍內活動,隻要履行自己對他人、對群體應當履行的義務。就象水流一樣,水在渠道裡可以儘情流淌,但水也隻能在渠道裡流淌,因為衝出堤壩就會泛濫成災。
損人為利己,一切損害共同利益的行為都是為滿足個人利益。但利己未必一定損人,如果利己又利人,既有利於個人利益又有利於共同利益不是我們社會生活的主旋律,我們這個社會壓根就不能組成。那些品德高尚的人,他們樂於助人、熱心公益,並不在於他們的無私性,而在於他們在謀求個人利益過程中的目光遠大。而自私自利則表現在謀求個人利益過程中的鼠目寸光。
接下來,我們還要討論第二個問題:集體主義是社會主義道德原則嗎?
我們所說的集體主義原則的含義是什麼呢?如果說所謂的集體主義是對個人利益的否定,很明顯這不過是封建的禁欲主義的改變裝束,是對社會進步的反動。和**、迷信、崇拜一樣是小生產的汪洋大海的沉澱。如果我們所說的集體主義的含義是為維護共同利益必須對個人利益實行有效的限製和監督,而這當然無可非議,但這個集體主義是任何社會,任何群體,包括資本主義社會都是不可缺少的,在社會主義社會不具有特殊意義,至於我們常說個人服從集體、個人利益服從共同利益,這同樣是任何社會,任何群體,包括資本主義社會都是不可缺少的。這不是對個人利益否定而是對個人利益的肯定,因為集體包含眾多的個人、共同利益包含眾多的個人利益,也就注定比單一的個人和個人利益更重要。並且這種服從從來也不應該是絕對的,而隻能是相對的,隻能是在個人對集體、個人利益對共同利益所必須承擔的義務的範圍之內。否則集體主義就演變為封建**。
還有一點需要搞清楚,就是個人利益和共同利益的關係。
過去我們常說,大河有水小河滿,大河無水小河乾,說的是共同利益決定個人利益。現在也有新的說法,叫做小河有水大河滿,小河無水大河乾,講的是個人利益決定共同利益。個人利益與共同利益究竟是一種什麽關係呢?馬克斯、恩格斯揭示了問題的實質:“那些有時間從事曆史研究的為數不多的**理論家,他們的突出的地方在於:隻有他們才發現了‘共同&bp;利益’在曆史上任何時侯都是由作為‘私人’的個人造成的。他們知道,這種對立隻是表麵的,因為這種對立的一麵即所謂‘普通的’一麵總是不斷地由另一麵即私人利益的一麵產生的,它決不是作為一種具有獨立曆史的獨立力量於私人利益相對抗,所以這種對立在是實踐中總是產生了消滅,消滅了又產生。”(《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275頁)人沒有虎豹凶猛,能成為這個世界的主宰是靠群體的力量。離開群體個人無法生存,離開共同利益個人利益也不能存在,個人利益必須結成共同利益這個原理是公認的。但共同利益說到底是個人利益的集合,離開個人利益,共同利益將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也必定是冒牌貨。
(三)
封建**是建立在被統治者愚昧和迷信的基礎上的,是和小生產的靠天吃飯,孤立無援,無所作為相適應,一個人愈是輕視自身就愈是崇拜權威。恩格斯說:“甘受奴役的現象發生於整個中世紀,在德國直到三十年戰爭後還可以看到。普魯士在1806年和1807年戰敗後,廢除了依附關係,同時還取消了慈悲的領主們照顧貧、病和衰老的依附農的義務,當時農民曾向國王請願,請求讓他們繼續處於奴役的地位——否則在他們遭到不幸的時侯誰來照顧他們呢?”(《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138——139頁)
商品經濟需要的是獨立的有完全行為能力的商品所有者。等價交換隻有在完全平等中才能實現。等量勞動相交換的前提必須是不同形式勞動的平等,這和特權、等級是決不相融的。還有自由,資本需要和自由勞動相結合,貿易自由、競爭自由、資源自由流動……這一係列的要求和人身依附、等級、特權同樣是不相融。經濟需要必然成為政治要求,喚起人的自我意識,把人們的目光從理想的天國和來世轉向現實生活,從“彼岸世界”回到“此岸世界”,禁欲主義的封建桎梏是必須衝破的。我們可以看到,所有和發展商品經濟有關的對封建主義的啟蒙運動,都是以個性解放為中心展開的。強調自我,注重個人利益和現實利益無疑是商品經濟所需要的現代人格。懂得了這一點,我們就可以很容易理解為什麼現在那些帶有禁欲主義色彩的道德理念和價值觀念會遭到冷遇和非議。
人是生產力諸要素中最活躍的因素,生產力的解放首先是人的解放,人的自我意識的增強,民主意識的提高本身也是曆史進步的重要方麵。這非但不是社會主義的危機,而是社會主義的希望之所在。(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