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溪寧在回到普沙村的第四天接到了一個電話,鐵鍋燉白菜樂隊的隊長從校長的口中得知了希望小學的事情,他特彆邀請孩子們去音樂節上表演。
譚溪寧是希望孩子們去的,可她已經沒有足夠的資金支付這一場旅途,本以為這件事情就此作罷。
沒想到那個樂隊說可以錄一個視頻,到時候他們會在音樂節上為希望小學拉一波宣傳。
譚溪寧感激不已,孩子們艱苦的生活和現在麵臨的困境被幾個愛心人士關注到了。
同年的金秋九月,兩百套課桌椅送到普沙村希望小學,孩子們的課本也總算湊夠,儘管其中不乏缺頁臟汙的二手課本。
但有總比沒有好,不是嗎?
譚溪寧在八月中正式通過支教助學信息中心提出成為普沙村希望小學的支教老師,助學中心統一對支教老師的資格進行審查,有進行培訓,培訓合格通知下來的時候,她已經在前往普沙村的路上。
九月,當城市還沉浸在夏末的餘熱,普沙村已悄然換上秋天的衣裳。
黃土路右邊的樹木葉子由綠轉黃,點綴在翠綠的鬆柏之間,繞過蜿蜒的山路,村寨的輪廓開始變得清晰起來。
李曉燕站在村頭,看到小三輪,她揮動著手臂:“譚老師!這呢!”
“李老師。”
“沒想到你真來支教了。”李曉燕接過譚溪寧的行李,“我喊了這個大爺幫我們用馬托行李。三輪車不是不去學校嗎,我特意在這裡等你。”
譚溪寧跟在李曉燕身邊:“這個學期有個老師不來了,我怕學校的課程沒法開展,反正在家歇著也是歇著,來這裡還心情愉悅,感覺身體都好不少了。”
“就說這些小屁孩調皮是調皮了些,時間待久了,還真是舍不得他們。”
兩人走到學校的時候,辦公室傳來王校長的聲音,他似乎有些生氣:“我不管你們怎麼安排,我們普沙村需要一個英語老師!”
譚溪寧和李曉燕站在門外,進也不是退也不是,隻聽王校長又吼了一聲:“那咋辦!你們也知道小升初英語是必考,我們沒有英語老師,是讓孩子們全部交白卷嗎?喂喂喂!喂?”
李曉燕和譚溪寧對視一眼走進辦公室,王校長看到有人進來,放下電話筒,擦了擦額頭上的汗:“譚老師李老師來了?”
譚溪寧試探著問道:“王校長,剛剛不是有意聽你打電話的。”
王校長平靜了一下心情,聲音冷靜下來:“沒事,新學期能看到你們,很開心。譚老師,也謝謝你。”
李曉燕在千裡之外都聽說譚溪寧把希望小學的視頻放在音樂節上,就是她的這個舉動,吸引了不少愛心人士,他們聯合給希望小學送了兩百套新課桌椅。
“我應該做的。”譚溪寧端起窗邊的仙人掌,移到太陽光底下,“校長,是我們沒有英語老師嗎?”
校長摘下眼鏡,捏了捏眉心:“我們學校唯一的英語老師走了,我希望能給我們學校重新安排一位英語老師。”
王校長沒繼續往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