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校長還沒說話,張金秀已經先起身端著碗走過來,從瓦盆裡舀出來一碗糊糊。
她解釋道:“這個是麵漿,有點像膠水。不過這個不像膠水難聞有毒,這個可以吃呢。以前我家糊報紙在牆上,我阿妹從田裡麵回來,看見鍋裡麵有這個東西,還以為是吃的呢。加了兩勺子鹽巴,呼呼呼就吃進去了。”
譚溪寧和李曉燕聽得哈哈大笑:“那……那是牆掉皮了才貼報紙吧?這些課桌椅都是新的,為什麼要貼報紙呢?”
“呦呦,新桌椅要好好保護起呢!給它們穿上新衣裳,用的時間長。”張金秀走上講台拿起報紙,“下次給娃娃用新課桌椅曉不得要到多少年以後。這些小娃娃曉不得課桌來之不易,調皮搗蛋的喂!一哈子用刀刻桌子,一哈在桌子上寫寫畫畫,幾天不得,這個桌麵就凹凸不平了。”
王校長用手摸摸課桌,搖搖頭:“報紙麼還是太薄了,還不防水,沾水上去就爛掉了。我去瞧瞧能不能找點彆的東西,麼把它包起來。”
普通的課桌,
是需要穿衣服的課桌,
是來之不易的課桌。
譚溪寧想起以前有一篇課文是魯迅先生寫的,名叫《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具體故事譚溪寧不記得了,有點印象似乎講的是魯迅先生遲到,在課桌上刻“早”字的故事。
她不知道那時候班上的同學有沒有被啟發到什麼,但大家都在課桌上刻了一個“早”字,刻完之後還用筆在凹槽裡硬生生又填上顏色。
她也刻了。
說起來,八分淘氣,兩分啟迪。
如果王校長看到,不得氣得臉發青。
譚溪寧不自然地把手放在嘴邊,清了清嗓子:“校長,我覺得那個裝飼料的纖維袋可以。”
李曉燕也讚同道:“對對對,纖維袋不容易破,還防水。”
王校長覺得可行,讓張金秀繼續貼報紙,他去找纖維袋,兩百課桌椅學校裡的纖維袋肯定不夠。
譚溪寧和李曉燕也留下來一起給桌子貼報紙,等王校長回來的時候,還有村長媳婦兒李張英也來了,另外一起跟來的還有幾個大姐。
“她們是來幫忙呢!”王校長對於譚溪寧想出來的辦法高興不已,“用纖維把桌麵和凳子包起來,再用針線把四個角縫起來固定住,能多用些日子。”
人多力量大,有了附近村民的幫忙,才花了不到三天就給課桌椅全部穿上了新衣裳。
孩子們返校的日子到來,看到譚溪寧一個個熱情的不行。
晚自習時間,譚溪寧核對著座位表點名:“付興磊!”
“到!”
“馬明麗!”
“到。”
……
譚溪寧喊一個名字,孩子們就回應一聲。
她最喜歡點名的環節,聲聲有回應的感覺真的很好,體會過的才知道。
“張小二。”
無人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