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南北兩宮沿襲漢時舊址。
與漢時不同的是,如今的大魏皇帝常居於北宮,並不常來南宮。
尚書台左近的空地,在今年丶也就是太和三年的春天,修築了一個約尚書台一半麵積的辦公場地,號為樞密院。
所謂樞密院,其實是在前將軍滿寵上任西閣之後,在今年春天得了皇帝旨意,弄出來的新機構。
西閣領樞密院,掌天下樞機軍情。
東閣領尚書台,總攬各州郡政事。
文武並列,頗有相得益彰之感。
樞密院的上下官吏,與原本的大將軍府保持一致。
太和三年,九月二十九日。
下午時分,樞密右監王昶王文舒正坐在值房內丶審理著秦州今年防冬的預案。
就在這時,一陣急促的腳步從外傳來,走著走著丶離得越近時卻還跑了起來。
「稟右監,這是安北將軍從幽州發來的急報。」
一名年紀約有三旬的青袍吏員施了一禮,小步走到王昶身前,恭敬的將軍報遞了上去。
王昶接過軍報,驗看了火漆的完整之後,將其打開讀了起來。一字一句閱讀之時,眉頭也皺得愈發緊了。
青袍吏員束手候在王昶桌前,並不敢發出響動。
王右監為人嚴厲,樞密院內吏員稍有做事不妥之處,便會受到王昶的斥責。
樞密院有『二王』。
右監王昶王文舒,嚴厲勤勉,從中書侍郎任上被皇帝選中丶派到新成立的樞密院主持工作。
左監王觀王偉台,和善大度,從範陽太守的職位上調任回京,與王昶同理樞密院之事,頗得樞密院吏員擁戴。
王昶重重的呼出一口氣,又看了一眼軍報後,將其迭好放入袖中。
站起身後,王昶指了指門外:「你且回去吧。此事我已知曉了。」
「屬下告退。」青袍吏員告辭丶小步退走。
而王昶此時也鄭重其事的向外走去。
北宮離南宮並不遠,王昶身長體健丶健步如飛,不過一炷香的時間就到了皇帝的書房外。
「鍾侍郎,煩請通報一聲丶本官有緊要軍情要報與陛下。」王昶略微拱手。
「右監稍待。」鍾毓拱手回應。
除了西閣丶東閣的四人之外,其餘臣子見到鍾毓之時,就沒有不客氣的。
當今陛下撤了散騎常侍一職,隻有散騎侍郎。侍中權重,連帶著同為內官的散騎侍郎也漸漸煊赫起來。
或許,也和鍾毓有個好爹有關。
皇帝去年七月返回洛陽後,到今年九月丶長達一年多的時間,一直待在洛陽中並未外出。
太和三年與元年丶二年不同,四方並無重大邊釁。
鍾毓看到王昶凝重的表情,心裡也有了些許猜度。
樞密院跳過了西閣丶這般緊急的直接將軍報送來,上一次還是四月時丶蜀國諸葛亮進犯遝中之時。
如今不知三國:我不是曹睿(李一振)最新章節手機訪問:https://m.101nove.com/wapbook104306/49394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