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定遠元年十月二十七,一個駭人的消息用最快的速度傳遍了整個西京道的核心地域,三萬魏軍騎兵全軍西出居庸關,越過長城,將永興、文德、懷安的遼軍遠遠甩在身後,悍然取道壺流河,連克順聖、定安、永寧,兵鋒直指長青!
而長青離大同隻剩下不到一百五十裡!
一萬一人雙馬的西涼騎兵先鋒軍行軍在前,開道破城,帶上補給再度出發,兩萬輪換著休息的騎兵隨後而至,徹底衝散匆忙間組織起來的防守兵力,然後繼續行軍,繼續去下一座城池。
這樣的流程上演了好幾次,沒有人能反應過來,因為那一萬先鋒騎兵像瘋了一般行軍,瘋了一般破城!好像是察覺到己方的行蹤已經徹底暴露,整個西京道核心地域的兵力都在圍攏過來,所以他們也直接不再掩飾,而是徹底展現出騎兵沒了退路之後所能擁有的可怕破壞力以及銳不可當的攻勢。
最關鍵的是,這些魏人在有意識地破壞遼軍的信息傳遞,他們在顯露蹤跡後往往第一個選擇攻擊的目標便是各地的交通要道樞紐,這導致往往消息還沒傳到下一座城池,他們就已經出現在了城門之外,暫緩馬力之後,立刻朝著所有城門發動進攻,隻要有一個城門沒有關上被騎兵衝進城,無數手雷鋪天蓋地地在整個城池炸響,他們的戰略,就是用最短的時間讓整個城池失去反抗能力,給後麵的騎兵掃清搜集補給的道路。
這和前半程的悄無聲息比起來簡直是兩個極端。
當然,魏軍的兵力終究不足以覆蓋前進路上的所有城池,所以多多少少還是有消息傳到了後方,所以大同以西的所有遼軍將領都理所當然地慌了,如果說一開始他們還不清楚魏人發什麼瘋隻派了三萬沒有後勤沒有退路的騎兵進西京道,那麼當他們在地圖上標注出西涼鐵騎經過的路線,打過的仗,就會意識到魏人的企圖,他們的目標從來都不是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那最終的目的地大同!
如果讓這些騎兵端掉取代朝廷成為西京道指揮和行政樞紐的大同,再加上在一旁虎視眈眈的西夏與魏國,一切就全完了!
沒有人再敢觀望,原本落在西涼騎兵後麵的所有兵馬都瘋了一樣朝著魏軍彙聚,大同西側也築起了好幾條防線,這一切都是在短短數天內就完成的,而讓遼人感覺到慶幸的是,刻意隱藏了蹤跡甚至還兜了一個圈子的魏軍在防線形成的當天夜裡就對長青城外的渡口進行了試探性的進攻,如果不是因為長青城的守將還算是個合格的將領,那麼也許魏軍已經越過這裡,直接殺到大同城下了!
就差一步。
反應過來的遼人一陣陣的後怕,要知道大同雖然是西京道第一雄城,但之前受到數次難民的衝擊,以及被抽調了許多兵力用來防備西夏的進攻,大同還真不一定能及時反應過來將那三萬騎兵擋在城外,遼國本來是以騎兵起家,如果真的被西涼騎兵做成了這件橫穿西京道直接打下樞紐大同的事情,那麼西京道的遼人就真的要被後世笑個幾百年了。
但在緊張驚恐後隨之而來的是放鬆,因為每一個遼人都知道,擋下第一次就有第二次,魏人的進攻雖然出其不意,這一路穿插勢如破竹,但也隻是占了西京道亂象橫生,首尾不能相顧的空子而已,隻要提起足夠的戒備心,當前堵後追的遼軍完成合圍,到時候夾擊之下,魏軍必敗!
三萬西涼鐵騎?越不過長青,說什麼都沒用!
很多遼人都是這樣想的,在大同西側接連布置下好幾條防線的遼將們也是這樣想的,甚至連大同城內的西京道主事人也是這般想的,在意識到魏軍的進軍很大概率止步於長青後,他們就收回了目光,將視線投注到了南方的朔州。
沒錯,魏軍進西京道,慌起來的不止有他們,還有另外一個人。
當知道三萬西涼鐵騎悍然越過洋河,兵鋒直指大同的時候,蕭弘還在朔州準備送又一批平民去死,大同的情況已經惡劣到了極點,當初被放逐的那幾十萬難民一部分死在沿途,一部分散落各地,但大多數都聚集到了大同這唯一有能力供養這麼多難民的城池下,然而讓他們絕望的是,為了守住西京道,大同裡的遼人並沒有心軟,所以他們隻能在附近徘徊著死去,而舉起反遼大旗的蕭弘就是這時候走進的西京道,他敏銳地意識到這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不用自己出力,也可以讓大同千瘡百孔以此來為自己創造拿下西京道契機的機會。
不知道是不是當初的事給他留下了太深的陰影,所以蕭弘已經不再是那個喜歡冒險的年輕將領,他更希望事情能有近乎圓滿的成功率,所以哪怕死在大同城外的難民已經有十來萬,他也不打算實實在在地打一次大同然而就在這時候,魏國出兵了。
蕭弘的第一反應是自己的意圖已經被那位魏國的靖王識破,所以理所當然地派兵進西京道撿起了漏,他能想到拿下大同便拿下西京道,顧懷能不知道?此刻的西京道正處於前所未有的虛弱時刻,如果不是忌諱北伐的同時西線起了戰事可能會影響大勢,實際上先打西京道對於魏國來說才是最好的選擇。
蕭弘以為顧懷會再等待下去,然而他沒想到顧懷居然真的有這種魄力雙線開戰!
消息傳進朔州的當天他就砸了自己眼睛裡能看見的一切,那種忙碌算計到最後卻為他人做了嫁衣的感覺幾乎讓他瘋狂,他甚至生起了幫助遼軍抵禦魏國進攻的念頭但這種念頭隨著軍情的進一步送達漸漸被按下,因為蕭弘發現,魏國來的隻有三萬騎兵。
沒有後勤,沒有退路的三萬騎兵。
能打下大同麼?不確定,但考慮到他們需要橫穿六百裡,繞過十餘座城池,還要麵臨遼軍瘋狂的圍追堵截,那麼答案就很明顯了不太可能。
所以在極致的憤怒過後,緊接而來的是狂喜,蕭弘不知道那對於他來說宛若天頂陰雲一樣的顧懷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昏著,會冒這樣不必要的險,但這並不妨礙他在一瞬間就意識到,打大同的最好機會,來了。
三萬騎兵在西京道東部地域橫衝直撞,西夏的進攻仍然沒有停下的跡象,無數兵力被吸引被抽調,大同防禦必然空虛,所以嚴格來說,這並不是什麼突然打破他計劃的滅頂之災,而是顧懷給他送來的天大助力!
儘起朔州之兵!收攏流民來作先鋒!隻要那三萬騎兵繼續被攔住,被阻礙,大同就是他蕭弘的!
三萬步卒,五千騎兵,加上數萬難民,直接朝著大同進發,而在大同的西側,一直堅持不懈進攻的西夏也意識到了什麼,重新回到前線的西夏年輕將領感覺到了局勢的變化,回想起之前與夏則的那些對話,他也毫不猶豫地做出了決定。
加大進攻力度,橫跨河套,兵圍大同!
整個西京道的核心地域,徹底亂了。
......
薛五伏在馬背上,躲過身後射來的一隻暗箭,想也不想就取下火槍,還了一槍回去。
身後的遼國斥候中一人應聲落馬,可薛五根本不敢耽擱,隻顧著催馬奔馳。
眼角餘光掃了掃,薛五的心有些沉,除去剛才有些貪功離了隊列被他射下的一騎,居然還有整整七個遼國斥候緊跟在他身後!而在那個斥候被射死之後,這幾人明顯小心了許多,稍微拉開了和薛五的距離,不遠不近的綴著。
薛五心裡暗罵了一聲,作為軍中最為精銳的斥候一員,他和遼人打慣了交道,自然知道被七個遼人斥候纏上意味著什麼,他把火槍掛回了馬上,眼下這個距離風向和馬速,根本不可能射中,沒有必要再浪費鉛彈。
從昨日大軍在長青外受阻,被迫突圍開始,薛五就被這幾個遼國斥候纏上了,作為最先發現遼人的斥候之一,他很幸運的被身後同為斥候的遼人追了整整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