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身旁這些執政重臣對天子如此恭順稱頌的樣子,再加上,剛才天子表現出的強勢,讓初入官場的觀政進士趙大化,仿佛這時才感受到什麼是赫赫皇權!
世代官宦出身的他,平素是傲慢的。
中進士後,這份傲慢更是在他這裡有增無減,而自覺天下皆當為自己折服。
畢竟進士嘛,在鄉裡在家中,周圍都會得到稱讚他服從他的聲音。
所以,儘管平素他也時常知道天子嚴厲處置了誰,但他畢竟沒有親身經曆。
再加上,習慣性傲慢的他,本能的不願意承認自己會怕誰,應該敬畏誰,而隻本能地覺得彆人應該因為他的才學敬畏他,所以他也就到此刻才意識到皇權的威嚴,意識到能要他命的不僅僅是他父母,還有天子。
關鍵是,天子還能要他全家的命。
朱厚熜現在也是因為掌控的兵力越來越強的原故,以及財力越來越充足的緣故,也就越發的傲慢強勢起來。
觸逆他龍鱗的個彆大臣,他是毫不猶豫地想殺就殺。
漸漸跟曆史上的嘉靖一樣嚴厲果殺。
尤其是在俺答都主動求和後,身邊吹捧敬畏他的人越來越多後,比如連首輔楊一清都不敢對他有半點批評。
所以,這種越來越專橫、強勢、霸道的心態也就在朱厚熜內心滋生。
而楊一清等天天在朱厚熜身邊的執政大臣倒是清楚皇帝已經開始轉變,所以,楊一清一開始還會求一下情,但現在,他直接稱是,情都懶得再求了,怕的就是惹皇帝不快,而一怒之下把他也給哢嚓了,也讓君臣對抗更加激烈。
因為他知道,重振軍事後的皇帝陛下,隻要願意,就會有很多種辦法弄死他,且天子獨治,越來越權勢滔天到壓製官僚集團,已經不可避免。
所以,哪怕楊一清知道自己地位很高,軍功卓著,也還被皇帝需要,他也沒有打算自恃為幾個大臣的死去觸逆天子。
不過,朱厚熜越來越強勢這個過程是一個漸變的過程。
在剛開始當皇帝的時候,他對楊廷和都還會虛以委蛇一番,後來大禮定後,他對蔣冕也還是容忍到對方到確實太過分後才出手,直到現在,他才真正的越發霸道專橫起來,而不再先給警告,而是一怒就真的直接給雷霆之擊!
如此一來,這個過程,就有種溫水煮青蛙的效果。
反應遲鈍的大臣,或者接觸嘉靖不夠多的大臣,也就很難很快感知到這種變化。
甚至,有大臣還會沉浸在年前的習慣中,認真自己挑釁一下也沒什麼大不了,而自己依舊可以借此坐享紛至遝來的不畏權貴、不媚皇權的美名。
所以,當趙大化因為反對科舉擴招觸怒天子而被判斬立決的消息傳開後,許多官僚對此還是感到震驚的。
年輕的觀政進士中,更是有本就不滿科舉擴招和相應新政的人,對此感到驚怒。
他們不明白,為何天子一邊對自己這些人各種厚待,又一邊表現的如此狠辣強勢。
特彆是,家中有人因被革職閒住而不能被寬恕起複的觀政進士們。
他們與趙大化一樣,對天子不惜用誅殺反對者也要用擴招科舉的方式,解決官員不足問題,而感到非常憤怒。
“陛下隻知濫用恩典,不知多行仁恕之道,而對已降罪者不肯寬恕,皆因奸臣作梗挑唆,才出現此等雖不寡恩卻刻薄之現狀!此非盛世應有的清和之政!”
“既然如此,我們應該發出倡議,這次順天府鄉試,凡意維護國家掄才大典,使其不至於濫用之忠直君子,皆當罷考,以明不為功名利祿而忍奸臣亂政之誌!”
“我同意!”
“不如我們就各自寫文章去本鄉會館發出倡議,然後一起去孔廟,向至聖先師表明,我等不慕名利、不畏奸佞之節!”
一些觀政進士也就因此在這時呼呼號召起來。
於是,在京師的孔廟,很快就來了許多新科進士與在京本來要參加順天府鄉試的士子。
這也不奇怪。
畢竟順天府鄉試主要是參考的士子,都是官僚子弟和監生、貢生。
這是因為,這些人家中有人在京做官而不便回鄉,或者被選到京師國子監讀書,也不便回鄉參加考試,所以,他們可以直接在順天府參加鄉試,而不用回去。
這樣一來,由於對改革比較反對的,多是大官僚大地主出身的官僚子弟的緣故,因而來孔廟的士子也就特彆多。
當然,也跟士人這個群體,本就是,由這樣背景的士子主要組成有關。
閒話少敘。
且說,這些人一起到孔廟,就哭起廟來。
大言眼下奸臣如何禍國,且紛紛念起各自的文章,倡議士子罷考。
因不好直接罵君父,楊一清、張璁這些人也就被罵的十分厲害。
不知情的要是看了他們的文章,隻會真覺得楊一清、張璁比秦檜還壞、比張湯還狠。
“有同試者而因恩進,則吾雖進,也為幸進之人也!吾為之恥也!”
“有同試者而因才進,則吾雖失,也為共榮之人也!吾為之慶也!”
……
比如,當榜眼柳縉的文章被觀政進士念起時,就有準備參加順天府鄉試的士子王文德呼應了一聲:
“真是好文章!”
“我們就應該以此為恥!”
接著……
王文德就鄭重地揚聲說道:“我決定,這次鄉試不考了,且如果還有參加此次鄉試的朋友,則從此不再是我朋友,我與之割袍斷交!”
“還有我!”
“因擴招這樣的恩典而進,如這文章所言,那就難免有幸進之嫌!”
“我陸某,寧肯因為此次鄉試而終身中不了第,也絕不會讓自己沾染上幸進之名,而不知廉恥!還要參加此次鄉試者,也不配為我友,而是我仇讎,我若遇到必唾其麵!”
士子陸立也跟著響應起來。
這時,茅天承更是呼籲說:“那不如結伴阻止參加鄉試者,若不聽,便真是幸進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