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這就完了?
在西人黨的內部已經分為了元老派和少壯派,雙方也是爭鬥不休。加上其他各個黨派之間亂七八糟的勢力摻雜,整個朝鮮的局麵已經亂成了一鍋粥。
朝鮮黨爭的脈絡,張餘已經理清了,基本就是你爭我鬥。等鬥倒了對手,內部就開始分裂、繼續鬥。
整個國家就是在這麼鬥爭之中不斷的磨損了。當然,這也和朝鮮的國力有關係。朝鮮向東打不過倭國,往西拓展就更不可能了。
這些朝鮮的君臣和讀書人早就已經消磨掉了心裡麵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一心一意的在自己的國內鬥,結果就成了這個模樣。
在弄清楚了這些事情之後,張餘果斷的就寫了一份題本給朱由校。
題本內容十分簡單,就是暫時不要招收朝鮮的學生過去。朝鮮的讀書人不行,不能要他們;其次就是更不能讓他們當官。
大明的黨爭才結束幾年?
這個時候讓朝鮮讀書人過去,再挑起一波黨爭?
這些人乾彆的不行,這自己人鬥自己人簡直就是沒完沒了,而且下得去狠手。如果到了大明之後,再把大明的黨爭挑撥起來,這事就麻煩了。
張餘隻希望還來得及阻止。
這一次陪著朝鮮國王李綜來的是少壯派的人,那就能夠明白了,這就是支持朝鮮國王的勢力,但其實沒有什麼太大的用。
元老派根基深厚、人手眾多、行事穩健,在這方麵可以說是根深蒂固。地位也不是一時半會能夠撼動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大明如果把仁穆王後治好了,那麼元老派必然翻身。在這樣的情況下,李綜怎麼能不慌?
弄清楚這些情況之後,張餘就更加地老神在在了。
現在大明摻了一腳,這事就好辦了。隻要有大明在中間幫忙,你們還怕不亂嗎?
不對,你們還怕不能進入和諧美好的新時代嗎?
等坐下之後,茶水端了上來。
張餘喝了一口茶水,笑著開口說“果真是好茶!彆有一番滋味。比我這大明喝的都好不少。”
這倒不是張餘胡說八道,也不是張餘說假話拍馬屁,這茶葉的確比他喝的好。
雖然他和韓爌的關係不一般,韓爌那邊每年都有皇帝賞賜的茶葉,可是那有什麼用?
數量又不多,根本就分不到張餘的手上。
在這樣的情況下,張餘隻能自己買茶葉喝。
可是就他那點俸祿,能喝得起茶就不錯了。如果說喝什麼好茶葉,想都不要想。
張餘就沒喝過眼前這麼好的茶葉,這是事實。
朝鮮國王李綜點了點頭,沒有說什麼。
畢竟在眼前這種情況下,這也實在是沒有什麼好說的。茶葉的問題沒什麼好談的,趕緊說正事吧。
看了一眼身邊的張順堯,李宗順著他點了點頭。
張順堯向前走了一步,笑眯眯的說道“張大人,咱們都姓張,這可是緣分。像張大人這樣的年輕才俊,以後要多多指教才是啊。”
對於這種開場白,張餘十分的不屑。
還姓張?姓張就是一家子?
你又不是我們大明的,鬼知道你這個張姓是怎麼來的?
不過這個時候不能說這種話,張餘笑著說道“可不敢哪,可不敢!我還年輕,資曆很弱,經驗也不行,還要請張大人多多指教。”
“哪裡哪裡!”張順堯笑著說道“能夠得大明聖天子如此青睞,委以重任,這可不是誰都能夠做到的。而且張大人如此年輕,可見必是大明英才,我心中向往不已,恨不能傾心相交!”
“客氣,客氣!”張餘連連點頭說道。
他心裡麵真是有些無奈。
有事說事啊,彆繞彎子。
你們把我領進來之後,喝酒吃飯說客氣話,現在終於把這些事情辦完了,可以坐下來談事情了,結果你們還繞彎子?
怪不得你們總是鬥來鬥去的,就這種凡俗的套路,我都想上去把你們弄死。就因為這個就可以鬥一場?
似乎察覺到了張餘的不耐煩,張順堯沒有再繼續說下去,臉上的表情依舊是陽光燦爛。
張順堯看著張餘說道“張大人,剛剛太王後那邊傳來了消息,說是大明的禦醫能夠治好太王後。朝鮮上下感激不儘,王上已經寫了奏折給聖天子謝恩。”
“這是陛下的吩咐。”張餘連忙說道“我們這些做臣子的隻是奉命辦事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