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上。”
溫庭站了出來,一本正經的說道:“賈大人研製蜂窩煤,功在社稷,實乃我等楷模。”
說著,話風一轉,看向窗外憂心道:“現在已是十月中旬,製作蜂窩煤刻不容緩,還請賈大人儘快將蜂窩煤配方交給工部,加緊生產,以保障京都百姓安穩過冬。”
由工部製造蜂窩煤,合情合理。
吏部尚書劉之一附和道:“溫閣老言之有理,早一日製出蜂窩煤,百姓的溫飽就能早一日得到解決,賈大人不會藏私吧?”
賈敬微微一笑。
“當然不會。”
“蜂窩煤的秘方可以給工部。”
溫庭愣了一下。
賈敬居然這麼痛快答應?
他不相信!
不合常理!
果然。
隻聽賈敬又道:“秘方不僅要給工部,還要給內府,還要公布天下,所有商人作坊皆可生產製造銷售蜂窩煤。”
眾人一時間不明白賈敬發什麼瘋。
這麼賺錢的買賣,你瘋了?
就連太上皇也不明所以。
他剛剛還想,一定要內府承接製作蜂窩煤的買賣,充盈他的內庫呢。
結果賈敬直接來了一手大公無私。
難道朕給他加封太子太保,他高興糊塗了?
就在眾人疑惑之際,賈敬又道:“隻有一點,凡生產銷售蜂窩煤需要向朝廷繳納十分之一的蜂窩煤生產銷售稅。”
太上皇聽的心裡一喜。
他終於明白了賈敬的良苦用心。
不愧是朕的肱骨大臣啊!
隻是他沒喜多久,一大群人就跳了出來。
“不可!”
“三十稅一乃祖製!”
“此乃與民爭利也!”
“臣彈劾東閣大學士賈敬不遵祖製,巧立名目,擅改商稅,其心可誅!”
一時間彈劾聲此起彼伏。
溫庭冷冷一笑。
什麼蜂窩煤生產銷售稅?不過是換湯不換藥,給商稅變了個名字罷了。
這是想用蜂窩煤展開商稅改革第一步!
今後會不會又食鹽製作銷售稅?茶葉製作銷售稅?絲綢製作銷售稅?
為了天下蒼生,為了江山社稷,為了黎民百姓,他們清流絕對不會坐視不理!
半晌。
待眾人喊累了,終於停下。
賈敬這才不緊不慢的解釋道:“我都說了,這跟商稅沒有關係,是蜂窩煤生產銷售稅,若覺得稅太高無法承受,完全可以不做,一切全憑自願。”
太上皇道:“賈愛卿言之有理,十分之一的生產銷售稅朕覺得可以,內府接了。”
溫庭忙道:“皇上,三思啊!”
“此舉萬萬不可開先例!否則動搖國本,社稷不穩啊!”
吏部尚書劉之一道:“皇上三思。”
禮部尚書李敏之道:“皇上三思。”
“皇上三思。”
大殿裡烏泱泱站出來一堆人,一副視死如歸的架勢。
隻是太上皇這次態度非常強硬。
“這是內府的事情,與商稅無關,諸位就不用多管了,退朝!”
“賈愛卿留下。”
小太監高呼:“退朝!”
一眾朝臣有些不甘的退下。
淩厲的眼睛盯著賈敬,仿佛要將他碎屍萬段。
“奸臣當道,百姓苦也。”
“溫閣老,我等要不要死諫?”
溫庭淡淡的擺了擺手,胸有成竹:“現在還不是時候,蜂窩煤畢竟是他做出來的,咱們死諫起來有些名不正言不順。”
“等他日後動了彆的,再說!”
眾人忙道:“溫閣老言之有理。”
……
賺錢從來不是最終的目的。
它隻是通往成功不可缺少的手段。
京都十月末就來了一場小雪,不少有錢有勢的人家都把薰籠,暖閣什麼的取暖事物開了。
大部分人家都還是用的原來的木炭取暖,隻有少數開始嘗試使用官方生產的蜂窩煤。
這一點,賈蓉絲毫不擔心。
因為今年京都的木炭不夠。
不想挨凍,隻有選擇蜂窩煤。
尤其是京都周邊的百姓,哪裡有錢買昂貴的木炭呢?便宜的蜂窩煤必然是他們的首選。
等嘗到了蜂窩煤的好處,就離不開了。
“咱家感覺今年的蜂窩煤肯定能大賣,蓉大公子說呢?”戴權的乾兒子戴忠厚笑嘻嘻的說道。
賈蓉胸有成竹道:“不隻是今年,往後很多年,蜂窩煤都無可取代。”
太上皇當然不會虧待有功臣子,明麵上內府運作,暗地裡悄悄給了寧國府一成的乾股。
把利益跟皇家綁在了一起,隻能說寧國府這次賺大了。
賈敬自然不會忘記這是大孫子的功勞,因此直接把這一成乾股給了賈蓉。
“有了蓉大公子這句話,咱家就放心了,這就回去命內府加緊生產。”戴忠厚一副急不可耐的樣子。
“公公彆急。”
賈蓉叫住了戴忠厚。
“大公子還有何吩咐?”
賈蓉笑道:“內務府驟然添上蜂窩煤生產,人手緊嗎?”
戴忠厚歎道:“缺啊,缺瘋了,已經臨時調了工部的人手,這還是僅僅京都一地,太上皇的意思是全國兩京一十三省都要用上蜂窩煤,乾爹已經臨時湊了十三檢察太監分往各地,主持蜂窩煤生產,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