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內的大火慢慢的被澆滅,當張欒站在太極殿前時,他昂頭望著陰黑的天穹,任由雨水肆意的拍打在自己臉上。
“張前輩,辛苦了!”天武皇帝帶著一眾將領來到張欒的身後。
張欒回過神來,轉身抱拳一禮,“拜見陛下!”
天武皇帝見此,臉上露出壓抑不住的笑容。
他望著前麵的太極殿,皇城的後宮被燒了一大片,但前麵的太極殿、文華殿、武英殿等卻依舊完好,看著是那麼的雄偉,哪怕是在磅礴的大雨之下,這太極殿依舊顯得氣勢磅礴。
回想當初,他不過是一個山匪頭子罷了,那是誰能想到有一天他能站在太極殿門前,坐在那高高在上的皇位之上。
“走吧!雨太大,我們先進去避避雨!”
說著,他大步流星的走進了太極殿。
進入太極殿,天武皇帝看著那龍椅,更是露出了貪婪的神色。
不過他畢竟是個心誌堅毅的人,隻是呼吸間,他那貪婪的目光就變成了堅定的目光。
他沒有任何猶豫,也沒有任何推辭,直接跨步走向龍椅,一屁股坐在龍椅上。
跟隨進來的將領們見此,雙目大亮。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也不知道是誰領的頭,總之很快一眾將領就紛紛跪下,高呼萬歲。
張欒和劍乘風看到這一幕並沒有露出不滿的神色,隻是淡淡的笑著,當然他們是不會下跪叩首的。
彆說眼前的天武皇帝,就算是大榮的曆代皇帝,也沒有讓先天武者下跪叩首的先例。
他們攻下了京都,這意味著他們擁有了開國建朝的資格。
雖然之前天武皇帝已經稱帝,但說實話,他之前稱帝多少有些兒戲,完全就是自嗨。
可現在不一樣了,天武皇帝入主京都,坐在了龍椅上,是真正的開國建朝。
此時天武皇帝很高興,“諸位愛卿平身!”
“謝陛下!”
雖然眼前這些將領都是出身草莽,但此時他們在這太極殿內倒是像模像樣的,跟真正的勳貴官宦沒有太大的區彆。
當然,他們之前也是有過排練的,畢竟他們早就擁有自己的朝堂了。
隻是天武皇帝的高興並沒有持續多久,就在一眾將領站起來的時候,太極殿外突然傳來一道喊聲。
“報!”
一名身穿鐵甲的將領帶著濕噠噠的雨水來到殿前,稟報道:“啟稟陛下,遼東密探傳信,遼東楊氏有異動!”
天武皇帝聞言,倒是沒有太多的驚異,隻是問道:“有何異動?”
“半月前,遼東楊氏調動重山鎮各營兵將南下,同時北海水師已經南下,封鎖了濡河河道,薊州已經進入了戒嚴狀態,似乎正在備戰!”將領回道。
他的話說完,張欒和劍乘風都露出了凝重的神色。
天武皇帝的神色也變得凝重起來,重山鎮和北海水師南下,其中代表的意味不用多說,肯定是來找他們的。
不過他的凝重與張欒和劍乘風的凝重不同,他隻是將遼東楊氏當成了一個普通的敵人。
遼東楊氏,江南慶王,南疆鎮曲氏、雲嶺鎮郭氏、安西鎮孫氏,這些在他眼中都是一樣的。
就在大梁進攻京都的時候,各方勢力也沒有閒著,首先是陳恒昌打下了福海省大半的府縣,其次是雲嶺鎮郭氏終於忍不住了,開始對南雲省和藏原動手了。
接著是安西鎮孫氏也在朝著割據政權演化,他們也開始吞並烏思鎮了。
眼下這場亂世已經進入了最混亂的階段,諸多地方割據政權出現,各地的豪族和江湖勢力紛紛下注加碼。
東南也好,西南也罷,凡是有兵有權的勢力都忍不住要下場了。
當然也包含處於東北的遼東楊氏。
唯獨西北稍微消停了一些。
不過西北的肅州鎮和隴北鎮消停,不是因為他們沒有野心,而是因為他們無力割據。
他們把隴原三省禍害了一遍,可是他們自身也受到了不少損失。
再加上如今隴原三省被大梁占據,且民生凋敝,而肅州鎮和隴北鎮多荒涼之地,沒有隴原三省輸送各種物資,他們隻能縮著腦袋舔舐傷口。
其實安西鎮和烏思鎮與肅州鎮和隴北鎮的情況差不多,大榮西北和西邊的四個邊鎮都是比較荒涼的,民生不興,物資匱乏,一直都需要大榮朝堂輸送錢糧和物資。
但安西鎮和烏思鎮強的地方就是他們之前並沒有參與戰爭,所以他們目前還能自給自足,並且還能騰出手來做些其他的事情。
所以孫氏孫雲波才起了心思,掌控安西鎮之後,準備再拿下烏思鎮。
而在天武皇帝眼中,遼東楊氏和這些邊鎮的勳貴家族都是一樣的。
他剛剛打下了京都,此時正是心氣最高的時候,根本不將遼東楊氏放在心中。
之所以會麵露凝重之色,也僅僅隻是因為接下來他們需要繼續戰鬥。
天武皇帝不了解遼東楊氏,可張欒和劍乘風了解啊。
“陛下,重山鎮大軍南下必須要慎重對待!”張欒開口說道。
劍乘風也點頭附議道:“沒錯,遼東楊氏絕非一般勢力,若是他們也有爭霸天下的野心,我們必須要小心應對!”
天武皇帝露出訝異的神色,要知道之前他們麵對京都,張欒和劍乘風都沒有如此慎重,可現在麵對遼東楊氏,他們兩個卻都說要小心應對。
這讓他有些難以理解。
其實這也不能怪天武皇帝小瞧遼東楊氏,實在是這些年楊家太過低調了。
楊正山將楊家搬到星月島之後,除了與楊家親近的勢力外,大榮絕大多數人對楊家都不甚了解。
其實就算是與楊家親近的勢力也對楊家的勢力了解不多。
如寧國公府、常平侯府、海昌伯府等等,他們都隻知道現在的楊家應該很強,但具體強到什麼地步,他們卻沒有一個清晰的認知。
連他們都不了解楊家的具體實力,更不要說其他人。
而之前大榮朝堂上的重臣也隻知道遼東楊氏把控遼東,不尊朝廷調令,但說實話他們對遼東楊氏的了解也不是很多。
楊正山已經離開大榮二十年了,楊承業一直住在重山鎮,而且他還不是重山鎮的總兵。
很多人都知道遼東楊氏的名號,但真正了解遼東楊氏的人並不多。
天武皇帝出身草莽,在張欒投靠他之前,他連大榮朝堂上諸多重臣的名字都不知道,更不要說低調的楊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