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裡亞國內嚴重的種族歧視甚至還導致了內亂和反抗的發生,不過這對世界曆史來說就不太重要了。
除了黃金海岸和剛果領地的合並之外,西班牙也在促成著西非殖民地和塞拉利昂殖民地的合並。
相較於前者,後者的合並實際上要簡單許多。
畢竟黃金海岸到剛果領地的直線距離高達上千公裡,到幾內亞殖民地的直線距離也有超過900公裡。
而後者不同,西非殖民地的最南部距離塞拉利昂殖民地的最北部隻有300公裡出頭的距離,這中間沒有任何歐洲國家的殖民地,也就代表著幾乎不會有國家來乾擾西班牙的殖民地合並計劃。
在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之下,西班牙的西非殖民地成功向南拓寬了上百公裡,將南邊名為富塔加隆的穆斯林神權國家硬生生從一個沿海國家打成了內陸國家。
得益於此,西非殖民地與塞拉利昂殖民地的合並幾乎很快就要實現。根據殖民地事務部門給出的報告,預計在新的一年,西非殖民地將順利完成合並計劃,成為西班牙在非洲重要的殖民地之一。
西班牙在非洲唯一沒有動靜的殖民地就是南摩洛哥殖民地了。
沒辦法,南摩洛哥殖民地的地理位置實在太差。
撒哈拉大沙漠幾乎沒有人來占領,西班牙隻是占據了沙漠中有一定人口的城市,其他的大片沙漠也沒有踏足。
因為往南往東都是沙漠的原因,再加上西邊就是大西洋,南摩洛哥殖民地的擴張隻能向北。
北部就是摩洛哥,此時不管是法國人還是英國人,都不願意讓西班牙獨吞摩洛哥。
這也代表著南摩洛哥殖民地幾乎無法擴張,在不能擴張的情況下,南摩洛哥殖民地自然也不會有任何動作了。
當然了,也不能說沒有任何動作。
作為西班牙未來要本土化的地區,南摩洛哥殖民地的政策與其他殖民地截然不同。
甚至西班牙已經在逐漸向南摩洛哥殖民地派遣移民了,未來南摩洛哥殖民地將會建立大大小小的西班牙城市,西班牙人也會成為這裡的主要人口。
南摩洛哥殖民地的首府阿加迪爾,目前已經成了西班牙移民最多的城市。
這裡的摩洛哥人移民出去了一大半,目前僅剩的不到十萬的人口當中,西班牙人就有超過五萬人。
整個城市中心也幾乎被重建,大量有西班牙風格的現代建築拔地而起,包括市政廳和議會,都能看到西班牙風格的色彩。
如果本土化比較順利,整個南摩洛哥殖民地將會成為西班牙的一個大區,仍然以阿加迪爾作為首府。
阿加迪爾的市議會就是最好的例子,這裡將會全麵仿照西班牙本土的結構,將其完完全全本土化。
等到州議院和州政府建設完成,也差不多就到了南摩洛哥殖民地宣布完成本土化建設,並且成為最新的大區的時候了。
因為西班牙和英國殖民衝突所召開的柏林會議,也最終在1884年年底成功結束。
這場會議之所以商談這麼長的時間,是因為歐洲列強借著這次會議商談了各自瓜分非洲的範圍,並且達成了一定的約定和妥協。
非洲雖大,但瓜分非洲的列強也多。這也導致每個列強都想在非洲這塊大蛋糕上吃上一大口,有的地方甚至會被好幾個列強同時盯上。
在對非洲的殖民中,西班牙和英國算是兩個目標比較清晰的國家了。
英國想達成開羅開普敦連線,換句話說他們想吞並整個非洲東海岸。
西班牙胃口要比英國小一些,但對於非洲中部和西非海岸也有相當大的要求和野心。
再就是法國,他們殖民的動作也一點不小,甚至遍布北非,西非和東非海岸。
隻不過相較於英國和西班牙來說,法國的殖民地更加分散,單個殖民地的規模看起來也更小。
柏林會議結束之後,各國都非常默契的再次加快了對非洲的瓜分。
柏林會議劃分完各國殖民非洲的大概地區之後,想要再拿到更多的土地,各國就隻能深入非洲內陸,去探索幾乎無人踏及的非洲深處了。
對於非洲大陸內部的土地,各國還是懷揣著幾分希望的。
英國所入侵的蘇丹,西班牙所占領的剛果領地,基本都是在非洲內陸地區獲得的。
這也代表著非洲內陸地區還是存在著很多開發價值巨大的土地的,雖然不像海岸能夠完善利用海運,但隻要建設鐵路,還是能夠將那些珍稀的資源運輸出來的。
要說這次柏林會議和曆史上的最大不同,可能就是剛果地區的歸屬了。
曆史上因為柏林會議期間各國對剛果領地都沒有實際占領的原因,最終讓明顯弱小的比利時占了便宜。
但現在,西班牙早就對剛果地區形成了實際占領,其他列強自然沒有任何借口來反駁西班牙的統治。
這也導致像比利時,荷蘭這樣的小國基本沒有任何收獲。也就是葡萄牙,因為早就殖民非洲的原因,他們的東西非殖民地麵積還是非常大的。
再加上被英國搶占了土地獲得的補償,葡萄牙算是歐洲所有非列強國家當中,在這次會議中獲得土地最多的國家了。
盧恩達王國,布翁達王國,盧巴王國這三個剛果南部的土著國家加起來也有數十萬平方公裡的麵積,再加上葡萄牙的西非殖民地和莫桑比克殖民地,葡萄牙現有的殖民地規模僅次於英西法,甚至還排在德國前麵。
隨著時間進入1885年,西班牙陸軍的軍備換裝也正式開始。
大量淘汰下來的步槍和子彈被緊急運往亞洲和美洲,趕在戰爭結束之前銷售出去。
西班牙這邊,拿到新武器的士兵也對這支新的步槍喜愛不已。
雖然原本的維塔利M1872步槍也很不錯,但因為槍身長且重的原因,背著這支步槍進行體能訓練也是一種負擔。
這下換成了更短並且更輕的步槍,對於士兵們來說,會讓自己的日常訓練變得更加輕鬆。
而且人幾乎都有一種喜新厭舊的心理,在親身感受到這支新的步槍強大的性能之後,士兵們怎麼還會想起那支使用了好幾年的上一代步槍呢?
殖民地軍隊這邊的武器並沒有更新換代,一來是皇家軍工廠的產量也跟不上,二來就是殖民地軍隊也沒有必要裝備那麼強大的步槍。
不過,為了後續的作戰順利,國防部還是給殖民地軍隊裝備了一定數量的機槍。
是的,機槍。
在非洲這樣的環境下,機槍的作用是比火炮還要大的。
征服這些土著所麵臨的最大難題並不是他們手中的火器或者火炮,而是他們源源不斷的人力。
像巴姆王國和多哥這樣的小國家還好,因為人口隻有百萬級彆,能湊出來的土著軍隊也就隻有幾萬人。
但是更大一點的索科托哈裡發國就不一樣了。因為人口高達上千萬的原因,他們所能湊出來的軍隊隨隨便便也有十幾萬甚至幾十萬人。
這時候機槍就能發揮極大的作用,土著們在不知道機槍威力的情況下,肯定會一窩蜂的衝擊西班牙軍隊的陣地。
西班牙士兵在這時候就可以憑借著機槍的火力,輕鬆的收割土著的生命。
為了達到最好的效果,國防部從本土運來了超過50挺機槍,還配備了上百萬發子彈。
從這點也能看出國防部的態度,麵對著土著蜂擁一般的人力,西班牙這邊自然不需要節省子彈。
在1884年剩下的時間裡,喬蒂憑借著從各殖民地運往剛果領地的人力,再加上從西班牙本土運輸的軍官,成功的組建了2個殖民地師。
這2個殖民地師成立之後一下子減輕了剛果領地的人力負擔。同時,也讓剛果領地和幾內亞殖民地能夠抽調的軍隊多了起來。
新的一年,光是幾內亞殖民地和剛果領地能夠湊出的軍隊,就高達3個殖民地師大約6萬人的兵力。
再加上黃金海岸的幾個殖民地守備團,高達7萬人以上的兵力,彆說是應對一個小小的索科托哈裡發國了,哪怕是幾內亞灣這幾個土著國家聯合起來,西班牙軍隊完全也是有一戰之力的。
如果能夠打敗索科托哈裡發國,西班牙在幾內亞灣的統治地位將再也沒有任何危險。
在這樣的情況下,黃金海岸和幾內亞殖民地的合並將指日可待,西班牙四大殖民地的布局有希望在1885年年內就能夠實現。
6000字二合一章節,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