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麵臨艱難選擇的並不止德國和俄國,實際上還有和這場戰爭八竿子打不著關係的英國人。
早在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下達最後通牒的當天,英國政府就緊急召開了會議,商討這次事件走向對英國的利弊,以及英國應該在這次事件中處於怎樣的立場。
按常理來說,奧匈帝國的最後通牒如果能夠引發其和俄國的大戰,對於英國人來說肯定是有好處的。
英國隻需要在背後支持奧匈帝國,就能夠同時削弱兩大列強的軍事實力。特彆是削弱俄國的軍事實力,這是英國人最重視的。
隻要能夠打敗俄國,未來至少10年,俄國將再也沒有能力在東亞以及巴爾乾半島地區擴張。
但隨著德國人相對強硬的表態,英國政府又不得不討論歐洲局勢會有怎樣新的變化。
因為英國一直崇尚地區平衡政策,這也導致英國政府的外交立場是一直變動的。哪個國家強大,英國就會轉而支持更加弱小的一方。
如果隻是奧匈帝國和俄國之間的戰爭,那英國自然會支持實力更弱,並且和英國沒有太大矛盾的奧匈帝國。
但要是這個奧匈帝國的背後還有一個強大的德意誌帝國呢?在俄國沒有任何盟友的情況下,英國人更想坐山觀虎鬥,讓德國和俄國鬥一個兩敗俱傷才好。
但德國和俄國的爭鬥又不得不牽扯到另一個歐洲強國,那就是法國。
在英國的平衡政策當中,德國是相對重要的一環。德法爭霸是英國保持歐洲大陸平衡的重要手段,這也代表著德國不能在這場戰爭中損失太過慘重,否則就會被法國人重新壓上一頭。
要是法國重新成為歐洲霸主,那法國人帶給英國的威脅反而比俄國人還要高。這是英國人不得不考慮的,如何確保這場戰爭結束之後還不會影響目前的歐洲局勢,這是一個相對困難的問題。
唐寧街10號的首相府邸內,英國首相羅伯特·蓋斯科因塞西爾正在與幾位重要的內閣大臣進行著私密會談。
會談的內容自然是這場戰爭對於歐洲局勢的影響,以及英國應該處於怎樣的立場來度過這場戰爭。
先說說英國現任首相羅伯特·蓋斯科因塞西爾,這是一個十足的保守主義者,也是英國光榮孤立政策以及地區平衡政策的熱衷奉行者。
在他擔任首相的這幾年來,英國淡化了自己在歐洲大陸的影響力,一直奉行著光榮孤立政策,並且對歐洲甚至全世界的局勢進行地區平衡。
正因為他的光榮孤立,讓英國政府有了十足的精力去征服歐洲之外的殖民地。在他的任期內,英國在殖民方麵擴張的土地已經高達上百萬平方公裡,這相當於好幾個英國本土的麵積。
“各位,說說看吧。目前奧匈帝國已經對塞爾維亞宣戰,按照目前德國和俄國的反應來看,這兩個國家也很有可能會加入到這場戰爭當中。
如果局勢真的按照這樣發展,隻是因為一個小小的邊境衝突,最終有可能造就好幾個列強參加這場超級大戰。
我們應該在這場超級大戰中保持怎樣的立場?是加入其中一方,還是繼續奉行我們的孤立主義呢?”首相羅伯特·蓋斯科因塞西爾將目光看向了參加會議的幾位重要的內閣大臣。
英國陸軍大臣威廉·亨利·史密斯率先站了出來,毫不避諱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首相閣下,請允許我講述陸軍部門的觀點。”
在看到首相點了點頭之後,威廉部長這才繼續說道:“如果德國和俄國都相繼參戰的話,戰爭的規模可能會達到曆史最高。
德國和俄國都擁有數十萬的常備陸軍,他們也都有能力動員上百萬的預備役加入到戰爭當中。
而我們呢?我們的本土陸軍隻有13萬人,預備役也隻有50萬人不到。對於我們來說,這將是一場根本無法乾涉的戰爭,戰爭的走向也隻能看各國對戰爭的投入力度來決定了。”
威廉部長所說的其實也是英國的老問題,那就是對海軍投入多,對陸軍投入少。
在英國海軍一直保持在世界第一的前提下,英國的陸軍規模在列強級彆的國家中是最少的,本土常備軍隊隻有十幾萬人出頭。
目前整個歐洲英國的常備陸軍是最少的,能比英國的常備陸軍還少的也就隻有大洋彼岸的美國了。
雖然英國在遍布全球的殖民地還擁有數十萬萬殖民地軍隊,但這些殖民地軍隊明顯無法投入到巴爾乾半島的戰場當中。
在巴爾乾半島作戰的可都是德國,奧匈帝國和俄國這樣陸軍比較強大的國家,要是動用殖民地軍隊的話,那可就真的成了炮灰,還是一點波浪也掀不起來的那種。
陸軍大臣威廉的這番話意思也很簡單,那就是在提醒首相,目前的英國陸軍無力乾涉這場在歐洲大陸爆發的戰爭,英國政府在進行決策前也應當考慮自己的立場和能力。
羅伯特·蓋斯科因塞西爾首相麵色不變的點點頭,他明顯也清楚英國在陸軍方麵的缺陷。
也不能說是缺陷,畢竟英國是一個遊離於歐洲大陸之外的海島國家。隻要能夠守住北海和英吉利海峽,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威脅到英國的本土。
這也是英國隻建設海軍,在陸軍方麵有所忽略的原因。畢竟敵人連自己的本土都打不過來,保持那麼多的常規陸軍又能乾什麼呢?隻會加大軍費的消耗罷了。
在這一點上,可以說是英國的兒子的美國,就將英國的想法學了個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在美國工業和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美國的軍事力量一直是列強當中墊底的存在。特彆是陸軍方麵,因為南北都沒有強國,東西又是兩個大洋的原因,美國的陸軍人數一直少的可憐。
也就是南北戰爭時期瞬間讓美國的陸軍擴張到了上百萬人,但隨後又快速下降。到目前為止,美國的常規陸軍隻有可憐的數萬人,連歐洲各國的零頭都不到。
常備陸軍人數不足,會導致大規模戰爭爆發時快速擴張的軍隊戰鬥力不佳,甚至軍隊體係也會相當混亂,從而影響戰爭的結局。
但從另一點來講,軍隊的人數更少,也就有更多的人力投入到工業和民事生產當中。
縮減的軍費也能轉移到政府的其他部門,再不濟也能投入到民生部門,加大對各行業和企業的補貼,促進工業和經濟的發展。
彆看軍隊的人數也就差了這十幾二十萬人,中間的軍費差距可是相當龐大的數字。
目前西班牙每年的軍費投入高達上億比塞塔,這也是西班牙能夠維持二十多萬本土常備陸軍外加大量殖民地軍隊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