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的美國因為在1898年發動美西戰爭的原因,他們此時沒有太多的精力關注巴拿馬運河的動向。
但此時不同,因為美西戰爭不會爆發的原因,美國幾乎所有的目光和精力都在巴拿馬運河上。
1898年2月,美國大使找到了英國政府,想要在巴拿馬運河的控製權方麵獲得英國的支持。
但英國人也不傻。此時沒有布爾戰爭的外交壓力,英國可不會白白放棄巴拿馬運河的掌控權。
雖然目前建造巴拿馬運河的是英國的死對頭法國,但法國建造完巴拿馬運河之後,英國也是能獲得一部分掌控權的,為什麼還要多生事端,去幫助美國人獲得運河掌控權呢?
眼看無法獲得英國人的支持,美國又將目光放到了其他的歐洲列強身上。
除了法國之外,目前在美洲有影響力的實際上就隻剩下西班牙。
英國,法國和西班牙,這三個列強正是曾經殖民美洲的殖民帝國。還有一個殖民帝國是葡萄牙,隻不過葡萄牙並不是列強,在巴拿馬地區的話語權也很低,自然被美國忽略了。
從南美洲各國的語言分布圖也能看出,整個南美洲說葡萄牙語的實際上就隻有巴西一個國家。
除了被英國荷蘭以及法國瓜分的圭亞那地區之外,剩下的幾乎所有南美洲地區,都是說西班牙語的。
從這一點也能看出曾經西班牙日不落帝國有多麼輝煌,南美洲的大部分國家曾經都是屬於西班牙的殖民地。
也正是因為這一點,美國想要獲得西班牙的支持,來幫助自己競爭巴拿馬運河的掌控權。
但可惜,美國人沒有想到卡洛對美國的忌憚,遠遠比對英國和法國的忌憚更高。
如果說英國人還是委婉的拒絕,那西班牙就是光明正大的拒絕。西班牙甚至還表達出了對掌控巴拿馬運河的興趣,一點都沒給美國大使麵子。
在歐洲碰壁之後,美國政府清楚想要通過歐洲國家支持獲得巴拿馬運河的掌控權已經不可能了。
既然這種光明正大爭奪控製權的方式不可行,那美國就隻能想一些更加陰險的辦法,儘可能讓自己獲得運河的控製權。
什麼陰險的辦法呢?
既然控製巴拿馬地區的哥倫比亞政府並不支持美國,那簡單,隻需要讓巴拿馬地區獨立出去,扶持一個支持美國的巴拿馬政府不就行了?
到時候通過巴拿馬政府的支持,美國可以輕而易舉地獲得運河的掌控權。至於建造運河的法國,既然是和哥倫比亞簽訂的條約,那就去找哥倫比亞政府,關巴拿馬政府什麼事?
想到這裡,美國政府的官員逐漸興奮了起來。
打仗美國或許不在行,但在哥倫比亞國內搞破壞對美國這些官員來說,還是相當在行的。
而且哥倫比亞政府的政治局勢本來就比較混亂,美國隻需要小小的推波助瀾,就能讓哥倫比亞這座死火山重新爆發活力,瞬間火山迸發。
哥倫比亞國內的政治動蕩,主要是因為保守黨和自由黨之間的衝突。
之前也提到過,早在新格拉納達共和國時期,哥倫比亞國內就已經出現了保守黨和自由黨政權獨立的現象。
自由黨在1849~1857,以及1860~1884年執政,期間進行了若乾改革,廢除了農奴製和政府專賣製,取消了教士特權,沒收教會財產,製定憲法,規定政教分離,宣布國民信仰,言論和出版自由等等。
這一係列操作雖然確實讓當時的哥倫比亞變得更加強大,但也引起了自由黨這個改革派與教士、地主階級的激烈矛盾。
這又不得不提到南美洲獨立的曆史。南美洲各國雖然在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統治下獨立,但他們對於自己的政治體係是沒有明確的認知的。
對於聯邦製和共和製,南美洲的這些國家一直沒有明確的觀點。這也導致各個黨派各自發展之下,局勢變得根本不可控製。
雖然自由黨執政了相當長的時間,但保守黨因為有著教會和大地主階級的支持,手中掌握的軍隊反而比自由黨還要多。
就這種情況,自由黨又怎麼可能進行完全又徹底的改革呢?
保守黨和大地主階級手中的軍隊不是擺設,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他們肯定要發動相應的戰爭來結束自由黨的改革的。
這也是這些南美洲國家和西班牙最大的不同。
雖然當時的西班牙也擁有改革派和保守派,但當時作為改革派的進步黨是掌握了國家的軍隊的。
不管是教會還是大地主階級,他們手中掌握的軍隊數量都不足以挑起內戰,這也是西班牙的改革能夠成功的原因。
哥倫比亞的狀況和西班牙完全不同,這也導致哥倫比亞的自由黨雖然執政了數十年的時間,但改革因為保守黨的長期反對,並沒有起到很好的效果。
美國之所以有了挑動巴拿馬地區獨立的想法,原因也正是哥倫比亞的混亂局勢。
毫不誇張的說,此時的哥倫比亞就如同一個火藥桶一般,真的是一點就炸。
曆史上的哥倫比亞也在這段時期爆發了千日戰爭,保守黨和自由黨進行的內戰讓哥倫比亞損失慘重,徹底退出了南美洲強國的行列。
卡洛自然也是知道哥倫比亞的這段曆史的。哥倫比亞是否會爆發戰爭對卡洛來說並不重要,巴拿馬地區是否會獨立出去,以及美國是否會在哥倫比亞戰爭以及巴拿馬的獨立上橫插一腳,這對卡洛來說是相當重要的。
哥倫比亞可以爆發戰爭,巴拿馬也可以從哥倫比亞獨立出去。但問題是,這其中美國人不能乾預,也要防止美國掌控獨立後的巴拿馬政府。
如何防止美國掌控獨立後的巴拿馬政府呢?最簡單的事情就是早於美國掌控巴拿馬政府,亦或者阻止巴拿馬地區的獨立。
對於目前的西班牙來說,不管是第一個還是第二個選擇,或許都是有希望做到的。
1898年3月中旬,西班牙政府內部正式提出了關於西語地區經濟同盟的提議。
所謂的西語地區很好理解,就是講西班牙語的地區。這些地區主要集中在美洲,除了南美洲諸多國家之外,還有就是中美洲以及摩洛哥地區了。
對於西班牙來說,這些曾經屬於殖民地的地區在獨立之後,同樣也能為自己提供不小的助力。
特彆是南美洲諸多國家,哪怕隻是在經濟方麵的合作,也能加快西班牙的工業和經濟發展速度。
這些個西語地區一旦成為西班牙的潛在市場,西班牙的工業產品就能輕鬆地傾銷到這些國家和地區。
雖然單個國家的麵積和人口都不多,但這些美洲國家加起來的人口和國土麵積還是很多的。
西班牙除了可以將工業品傾銷到這些美洲國家之外,還能從這些美洲國家進口大量的廉價資源。
不用多說,這份提案自然是卡洛命人提出的。
對於西班牙來說,如果能夠整合美洲地區的西語國家,就能夠進一步縮小和歐洲頂級列強之間的差距。
這份提案很快在議會的討論中被通過,這些西語國家曾經都是屬於西班牙的殖民地,西班牙和這些地區加強聯係自然是理所當然的。
畢竟這些南美洲國家的人口,有相當一部分是西班牙移民的後裔。在沒有利益衝突的情況下,這些國家和人種是天然性的親近西班牙的。
想要組建這個西語國家經濟同盟,就必須得獲得南美洲諸多西語國家的支持,這一點還得靠西班牙的外交努力。
因此,卡洛將這個重任交給了西班牙的外交部門。如果能夠通過外交的方式獲得這些西語國家的支持,從而建立西語國家的經濟同盟,這對西班牙和這些美洲國家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哥倫比亞也是西語國家,如果能夠將哥倫比亞吸納進西語國家經濟同盟,西班牙在哥倫比亞的話語權也會增加不少。
在哥倫比亞的話語權增加,也就代表著西班牙對於巴拿馬運河的控製權歸屬就有了更多的影響力。
雖然不至於讓西班牙獲得巴拿馬運河的掌控權,但也能更大程度地防止美國摻和到巴拿馬運河的建造和運營當中。
就算巴拿馬地區從哥倫比亞獨立,巴拿馬也是屬於西語地區的。卡洛想要建立西語國家經濟同盟,目的也正是如此。
不管巴拿馬地區獨不獨立,西班牙都能在巴拿馬地區和哥倫比亞獲得極高的話語權。未來一旦建造運河的法國公司出現變動,西班牙就能自然而然地接手運河的建造,從而獲得巴拿馬運河的掌控權。
6000字第二更,日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