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金咖啡的推廣,對於這個時代的其他企業來說,更像是一種降維打擊。
表麵來看,不是傳統廣告那般互相利用,給錢了事。
而是以一種真誠又平等的姿態,和這位明星以及明星的粉絲交朋友。
這種滲透在和用戶、消費者、路人、明星、粉絲互動裡的平權意識和邊界感拿捏,是很多習慣“單向提需求、直線求回報”的甲方容易忽視,也難以模仿的。
有些時候,企業的風格和老板接近。
就像呂總一樣,交朋友,圖的就是一個大家開心就好。
大家開心了,品牌自己呢?
消費者開心,品牌掙錢,大部分情況下是一個矛盾體。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營銷,最後變成一種包裹著善意卻又飽含算計的“陰謀”,誠意不足,擰巴有餘。
但這種矛盾並非不可調和。
點金咖啡的“非頂流策略”,可以說是一場達成微妙平衡的“陽謀”。
這個“陽謀”成立的前提很簡單。
保持擴張的戰略,能讓規模越來越大的點金咖啡,在麵對大部分合作方時,多出議價權。
這也符合理性的商業分析判斷。
因為另外一個邏輯在於,相比較於頂流高投入帶來的短期人氣和銷量,點金咖啡更需要紮紮實實能握在手裡的健康現金流,和大眾對咖啡品牌積累出來的信任感。
前者賭注高,曝光基本是一次性的,但有著較高風險。
頂流翻車,容易反噬品牌。
後者賭注夠小,賠率夠高,還能多刷幾次存在感,風險小。
況且繆可言本就是自家人,選誰,不言而喻。
“老公~還是你有眼光。”
暖陽在周思凝身邊鍍出朦朧光暈,透過老板椅上翹著的二郎腿,能隱約看見她凹凸有致的身體線條。
她抿了口茶水,俯過身雙臂交叉,環住男人脖頸。
一到私密空間,小公主便綻放出粘人的一麵來。
“之前我還覺得,你找她代言是偏心來著。”
“現在看來,效果簡直太好了!”
“而且誰能想到她這麼快就能轉型,我們這下變成了和她一塊成長。”
作為熱門綜藝出道的冠軍選手,繆可言這個代言人,擁有著大海般的成長性。
這一點,連門外漢周思凝都看得一清二楚。
得知繆可言短時間內就拉起班子進組,拿下《漢山行》電影女主一角,她對呂錦程的決定再無半點懷疑。
“沒錯。”
呂錦程笑著揉了揉戀人的棕色秀發。
“有流量,還要有好的產品,才能出圈。”
主打低價的點金咖啡,從始至終瞄準的都是國民市場。
規模+低價的商業模式,隻有打造親民品牌這個形象,才能保證它不止吃下小資市場,在廣袤的三四五線基本盤中前路暢通。
那什麼樣的品牌,能夠成為親民甚至國民品牌?
如果時間倒推20年,那一定是非央視標王莫屬。
但那個“造神”的時代,早已過去。
當下身處互聯網浪潮的消費者,也不再會為“全國馳名商標”買單。
但曆史的印象,不會被輕易磨滅。
邀請明星代言之餘,爆款產品,似乎是另外一種解法。
很多創業者會認為,爆款,是玄學上的小概率事件。
但對於重生者來說,沒有小概率。
他可以無限放大分母。
很多品牌終其一生,可能也隻有一款爆品。
但點金咖啡似乎把這件事,變成了一個流水線生產的循環Loop。
——既然概率很低,那就放大分母,小步快跑,快速上新。
踏入2015年以來,點金咖啡每月推出的現製新飲品,分彆是14款、21款和25款。
平均下來,相當於每3天左右就有一款新品上市。
這樣的高頻上新節奏,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爆品的出現概率。
同時也反向積累了很多用戶的反饋數據,服務於後麵的選品決策。
多做雖然也容易多錯,但一款爆品的出現,足以掩蓋其他大大小小的失敗。
畢竟消費者完全不會記得,品牌某個營銷活動或某款產品的失敗。
而且對於消費品,尤其是快速消費品行業而言,產品即媒介,上新即傳播。
這也是很多快消巨頭,為什麼長期奉行產品的內部賽馬機製。
——方法不在新,有效就行。
但上新從來不意味著要打破一切,重頭再造一款單品。
就拿點金咖啡銷量長期保持第一的生椰拿鐵舉例。
同一產品的新包裝、同一係列的新口味、同一口味的新原料、同一聯名的新物料
與其說點金咖啡善於造新,不如說,它更善於在有限的資源中挖掘新意。
通過新包裝+老爆款/新品,塑造一個“新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