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幼安舉著筷子,夾起一枚麵皮晶瑩剔透、包裹橘紅蝦仁,造型精美如藝術品的餃子放到麵前,就著窗外的陽光仔細欣賞。
麵薄底厚的鴛鴦皮,完美的十三褶,被捏做成梳子或白兔的形狀,能嗅到河蝦、火腿與筍粒的複合氣味在近處擴散開。
評價一道美食的標準往往是籠統於色、香、味的三者俱全,倘若要自詡是一名高雅的食客,就得將這份標準清晰化的同時再加上一套故弄玄虛的規矩,裝模作樣的強調一種儀式感。
在江南臨近蘇杭的富饒地段,這種“化簡為繁”的飲食文化大為盛行,那些文人才子能在酒樓裡用七八種工具對著一盤大閘蟹不知疲倦的拆上一整天,就連一碗普通的白米飯都能吃出不同的講究。
蘇幼安認為自己應該是個接地氣的食客......至少她不會把食物當成玩具或者工藝品那樣不斷的擺弄。
於是薑元就見著這女孩以一個優雅的姿勢開始風卷殘雲的清掃著桌上的菜肴。
他舉起筷子剛要去夾蒸籠裡僅剩的最後一枚蝦餃,下一刻就感受到一雙眼睛鋒利如尖刀般掃來,握著筷子的手就這麼僵硬在半空中,直到最後的蝦餃也被蘇幼安夾走,房間裡凝重的氣氛才有所緩解。
蘇幼安在書院裡被關了整整十年,每天過得是苦行僧一般的生活,離開書院之後,那盛行江南的奢靡之風始終無法影響她——
等她學著那些同鄉慢吞吞的吃飯喝茶,恐怕早就要餓到兩眼發綠了。
在書院裡每天吃的都是些鹹菜白粥和醬油醋餃子,回到江南之後誰要敢攔著她上餐桌大快朵頤,她就敢拿出一篇殺法讓對方感同身受的體會這十年修行的艱難困苦。
薑元看著蘇幼安吃掉了半桌子的菜肴,開始迷茫她生得這般纖細是如何把這近兩斤的食物給塞進肚子的。
“這是武功,也是修行。”蘇幼安吃飽了,心情格外明媚,那對漂亮的眼睛撲閃著看向薑元。
她看著薑元張了張嘴,那口型分明是要說一聲“蘇大人”,當即是不滿的用筷子敲打兩下瓷碗的邊緣,發出清脆的叮當聲,
“以後出門在外,你要喊我一聲‘老師’。”蘇幼安看向自己新收的“書童”,“但是平日裡你直接稱呼我的名字,以同輩相交就好,沒有那麼多亂七八糟的規矩。”
等到薑元也吃飽了飯菜、喝足了茶水,蘇幼安就起身去反鎖了房門,然後用左手持著筆,不緊不慢的在門扉上寫了一個“定”字。
這定字法術在作用於死物的時候能夠起到超乎常理的作用,除非有武者或道士以外力乾擾,外麵的人靠著尋常手段恐怕一天一夜都破不開這扇門。
蘇幼安坐到了窗邊的位置,然後拍了拍一旁的空椅子,又朝著薑元招手,“坐過來。”
薑元環視周遭,猶豫了片刻,還是選擇聽話照做。“你父母有沒有說過孤男寡女......”
“住嘴。”
“哦。”薑元鄰著蘇幼安落座了。
這“望天門”茶樓的天字一號間在窗邊放著有一套品質上好的文房四寶,確切的說,這座茶樓的每一個房間裡都安置了筆紙墨硯,這是茶樓主人在開業之初就做出的設計。
倘若顧客在酒足飯飽之後一時興起,或許能做出幾篇詩詞文章,成一段佳話,這座“望天門”也會跟著增長名聲,便利生意。
蘇幼安拿來了硯台,吩咐薑元磨墨。
她一邊敞開宣紙,一邊看著這便宜書童熟練的磨墨,眼底流露出少許得意。每個月隻需要花費五千金就能讓一位根骨悟性舉世無雙的天才給自己鞍前馬後,實在是賺大了......
殊不知正在磨墨的薑元同樣在心裡感慨。自己不僅能在相府千金旁邊保證安危的工作,每個月還有幾千金的俸錢能拿......蘇幼安在臨安城是有官職的,薑元也算是變相混了半個官位在身。
但不待薑元對自己的未來有所規劃,蘇幼安對他武學修行的規劃已經是做好了。
“你是不是好奇,我為什麼能吃下這麼多東西卻沒有表現出一點飽脹?”
蘇幼安持筆沾了些墨水,在宣紙上極快的落筆,那是醫師們所推崇的經絡穴位圖。
“如今渭城正是混亂之際,無論你是否願意鑽研武道,都應該了解這江湖時局的基本,才能做到趨吉避害、保全自身於江湖。”
圖畫成型了,她便拿出另一支筆,開了一小盒朱砂,沾著那抹鮮紅循著脈絡開始打點。“十二正脈與奇經八脈的說法,你應該懂得,我就不再浪費時間......”
“起初,習武之人對於各種境界的理解和劃分都是模糊的,隻知江湖一二三流,各憑勝負生死訣定地位尊卑。出口無遮攔、下手無分寸,往往要因為所謂‘門派之爭’‘名利之爭’而鬨得血流成河。”
“直到前朝初期,有一位自詡‘勘破天機’的天師站了出來,他用半輩子的時間打敗了江湖裡各門各派的強者,成為了當之無愧的天下第一。
晚年時候被朝廷招安,建立‘方寸觀’,從此以宗師自稱。後來又創作《武典》,通過解析武道本質劃分人體四大境界,明確等級優劣,規劃心中方寸。這才結束了江湖之上盲目追逐名利地位而死鬥不斷的亂象,以一部《武典》框住了武林俠客隨修為長進而日益增長的野心。”
“這《武典》劃分的第一境界,名為‘四氣’。”
“所謂‘四氣’,既元氣、宗氣、營氣,衛氣。江湖中絕大部分的武夫幾乎都處在這一層境界,通過鍛煉四氣以精進武藝與道行,俗稱的‘內息’便是這四氣運轉的產物。”
蘇幼安以朱砂在圖畫中腎臟與天靈的位置做標記,“元氣。又名先天之氣,源於父母,存於腎、發於天靈,是武者感應自然、壯大本我的基礎。”
“宗氣。通過脾胃運化水穀精微以及吐納天地靈氣而形成,能夠滋養並壯大元氣。”
“營氣。存於體內脈管之中,屬陰,能夠搬運宗氣於人體各處。”
“衛氣。存於體表,屬陽。能抵抗六邪侵襲。”
“天下武功皆以鍛煉四氣為起點。所謂內功外功,無非就是在鍛煉四氣的優先順序有所不同。”
她把打滿了標記的畫卷敞開,推到了薑元的麵前,“這四氣境的道理,你可認得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