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打的不錯!
略加修飾一番,向舞陽侯和朝廷報捷,為水師官兵請功。
戰果放大一倍,殲滅敵軍一營水師,改為重創安南水師主力。
給朝廷的戰報上,把戰損擴大一些,儘量看起來是慘勝,以便後續爭取軍費。
對民間的宣傳,隻提取得的戰績,刻意淡化戰損。
此事讓廣西巡撫衙門負責,不用說的太明顯。
張思翰是聰明人,他知道該怎麼做。”
李牧麵不改色的下令道。
相較於剛入仕時,現在修改戰報,他已經毫無壓力。
水師交戰,失敗者都下海喂了魚,不可能以首級核驗軍功。
通常以擊沉敵軍戰艦數量為準,殲滅的敵軍士兵數量,隻能大致統計一個虛數。
安南水師規模有多大,朝廷那幫大臣,也是一頭霧水。
以往還有錦衣衛提供情報,可惜上一次裁撤廠衛之後,就和安南的暗子斷了聯係。
想要續上都不行,因為以往負責這項任務的是廣西錦衣衛。
這些人不是死於白蓮教之亂,就是加入叛軍中,成為亂黨的一份子。
訊息上的閉塞,給了李牧操作機會。
有了這個好的開始,遊弋在外的那幫海盜,估摸著也該動手了。
漫長的海岸線,安南人不可能棄之不顧。
一旦敵軍水師采取行動,少不了要和海盜交戰。
戰爭不是單純的數字遊戲。
折損四分之一的力量,對戰鬥力的影響,絕不隻是削減四分之一。
軍心士氣,同樣會影響水師的戰鬥力。
需要兼顧的地方多,偏偏軍艦數量又不夠,不合理的調度同樣會影響戰鬥力。
哪怕是慢慢磨,那幫海盜也能給予安南水師重創。
倘若利益足夠大,直接殲滅安南水師主力,也不是沒有可能。
想想也可笑,從大虞自廢武功燒毀寶船之後,整個太平洋海上實力最強的居然是海盜。
被李牧忽悠的海盜,隻是其中一部分,但依舊超過了安南水師。
“學生這就去辦!”
蘭林傑當即回答道。
水師大捷是安南戰爭的轉折點,標致著大虞從守勢轉為攻勢。
儘管接下來率先發起進攻的是海盜,但海盜無法向皇帝邀功,最終功勞還是會落在他們頭上。
最多戰後捷報上提一句,海盜趁火打劫,洗劫了安南沿海。
皇帝不會關心,朝中百官們也不會在乎。
隻要乾掉安南國,大家在史書上的評價,都會提高一個檔次。
漢唐兩朝在曆史上評價最高,除了前中期的輝煌外,到了王朝末年諸侯割據的時候,還能吊打異族也是重要原因。
倘若大虞在倒下前,能夠覆滅安南、北虜等外敵,曆史評價同樣不會低。
……
越軍大營。
看著手中的戰報,胡新波差點被氣吐血。
“黃瑾川廢物,阮羽豐就是一頭豬,朕要誅他九……”
話說到一半,胡新波突然卡了殼。
沒有法子,阮氏可是安南大姓,阮羽豐也是出身名門望族。
想要誅他的九族,估摸著聖旨剛下達,下麵就先亂了起來。
逼急了阮氏宗族,人家和大虞一勾結,整個安南都得易主。
縱觀整個曆史,敢肆無忌憚屠戮世家的,也就黃巢一人。
其他人不是沒有膽子,而是計劃沒來得及完成,自己就先被人家給乾掉了。
安南脫離中原王朝,不過數百年,尚未誕生這種狠人。
“陛下,息怒!”
“勝敗乃兵家常事。
虞朝水師扮作海盜,實在是出人意料,阮參將中計也情有可原。
請陛下看在阮參將殉國的份兒上,從輕發落一乾人等。
至於黃提督,此戰中他及時派兵救援,並無不妥之處。
臣提議,予以斥責即可。
現在這種時候,朝廷不宜大動乾戈!”
陳初陽急忙勸說道。
皇帝禦駕親征,一應官員留在後方坐鎮,跟在身邊的最高文官就他這位兵部尚書。
遇上這種事情,他不想出頭都不行。
處理責任人簡單,問題是問責之後,仗該怎麼打。
不是什麼人,都能夠擔任水師提督。
從以往的戰績來看,死去的阮羽豐,才是最佳提督接班人。
當然,朝廷任用武將,也不光看戰績,還要考慮政治影響。
阮氏宗族在朝堂上影響力太大,光六部尚書中就占據了兩席位置,其他一應要員更是不計其數。
牽扯到的姻親,幾乎遍布朝堂。
真要是誅九族,那麼就先彆打仗了,回去專心搞黨爭即可。
本質上,安南國就是皇室與世家共治天下。
對世家痛下殺手,相當於背棄了統治根基。
“哼!”
“朕,願意再給他們一個機會,就怕有些人把握不住。
水師喪失了一營主力,後續有把握擊敗虞朝水師麼?”
胡新波強壓著怒氣問道。
哪怕戰報進行了藝術加工,他也知道這次海戰,虞朝頂多出動了兩廣水師。
倘若是傾巢而出,不可能隻吃掉他們一營水師,就直接罷手。
本來在水師數量上,大越皇朝就處於劣勢,戰敗之後雙方差距隻會拉的更大。
水師無法保障沿海安全,那就意味著敵軍可以從海上發起進攻。
兩百多年前,虞朝軍隊打過來的時候,就從海上發起了進攻。
有前車之鑒在,他不得不防備。
“陛下,要擊敗虞朝水師,怕是有不小的難度。
不過黃提督驍勇善戰,防守沿海地區,確保重要港口不失,應該能夠做到。”
陳初陽忐忑的回答道。
能不能打贏虞軍,他的心裡完全沒底。
從大戰爆發到現在,他們手中關於虞軍的情報,就沒有一項是準的。
無論水師,還是陸師,虞軍都比預想中強大的多。
負責搜集情報的前通政使丁偉祺,已經因此被皇帝下令誅殺。
關於通政司衙門的各種黑料,都被陸續挖了出來。
都是腐敗惹的禍,層層扒皮之後,下麵的情報人員根本沒有足夠的經費。
派往大虞搜集情報的負責人,一直留在升龍城辦公,下屬一眾情報人員九成以上是空額。
少數實編的,也留在大越皇朝內部辦公。
上報的情報,主要從來往大虞的商人、夥計、水手口中獲悉。
距離真相有多遠,那玩意兒全靠運氣。
搜集不到的情報,索性就自己編寫,皇帝和百官們喜歡看什麼他就寫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