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且因為戰場環境不同,北方還需要編製騎兵,更是進一步推高了軍費支出。
這一千萬兩白銀是新增軍費,加上原來對九邊各鎮的撥款,朝廷在北方的軍費開銷,破天荒的達到了三千萬兩白銀。
當然,這些是折算後的開銷。
大虞稅製分為實物和現銀兩類,軍隊需要的糧食、布匹、食鹽等物資,都可以從實物稅中出。
不足的部分,才需要從市麵上收購。
戶部真正劃撥出去的現銀,並沒有那麼多。
理論上來說,隻要天下風調雨順,北方物價恢複正常,折算的軍費支出就會大幅度減少。
即便如此,對戶部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壓力。
畢竟,軍隊擴編不光隻有人,還要補充大量的軍械。
光士兵的鎧甲,就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火炮、戰馬,更是吞金獸。
地方上增加的稅收,在戶部還沒過夜,就被劃撥了出去。
本來財政就夠難的,再大規模調兵鎮壓中原叛軍,戶部的壓力就更大了。
“首輔,你的意思呢?”
見戶部和兵部再次杠上,永寧帝轉頭向景國良詢問道。
甭管內心深處,對勳貴們怎麼提防,在軍事上還是要考慮勳貴們的意見。
過去的多次教訓,證明了文官不靠譜。
事實上,這是永寧帝自己的判斷。
文官中不是沒有靠譜的,隻不過剛出場,就在黨爭中被殺了。
後續勳貴崛起,有了更好的選擇,朝廷不需要再費儘心思去培養儒將。
文官集團倒是想培養自己人,可誰擅長用兵,誰不擅長用兵,又沒寫在臉上。
連續嘗試幾次失敗後,文官在軍事上的話語權,越來越低。
“陛下,兩種方案,各有利弊。
調集多省之兵圍剿,優勢在於穩妥,缺點則是開銷太過巨大。
叛軍是長腿的,打不過就會跑。
直接派出一支平叛之兵,擊敗叛軍應該不難,想要把他們消滅乾淨,這就需要時間了。”
景國良滴水不漏的回答道。
身份決定立場。
擔任閩浙總督的時候,他可以按照自己的真實想法回答,但到了首輔位置上不行。
現在的每一句話,都要被政治解讀。
稍微有所傾向,就會被聯想到黨爭上。
為了維係朝堂的穩定,他這個首輔必須壓製黨爭,主動參與更是萬萬不可。
“那就從各地抽調部隊,組建一支平叛大軍,儘快解決中原叛軍。”
永寧帝想了想說道。
一文錢難倒英雄漢,何況大虞的財政缺口,從來都是百萬起步。
稍不留神,就能乾出八位數的財政赤字。
稅收增長速度再快,也趕不上朝廷的花錢速度。
何況稅收增速,並沒有預想中那麼快。
主要原因是百姓太窮了,具備購買力的士紳商賈,僅僅隻占總人口的一小部分。
他們就算再舍得花錢,受限於基數太小,能夠貢獻的交易額也有限。
加上戰爭的因素,給東南各省的士紳大族放了一波血,大家還在過“苦日子”,更是影響了消費。
國內消費萎靡不振,商業稅收就起不來,連進出口稅收都受影響。
在這種背景下,省錢是朝堂上的主流。
……
漢水侯府。
“侯爺,前線傳令戰報。
受降雨的影響,士兵感染風寒人數大增,大軍被迫放緩進攻步伐。
李總兵希望都護府能調撥一批藥材過去,解大軍的燃眉之急。”
蘭林傑神色緊張的說道。
雨季的中南半島,可不是什麼好日子。
悶熱的天氣,最容易滋生疾病。
稍有不慎,就會病倒。
“告訴李三七,藥材本侯給了。
大軍立即停止進攻,就近挑選有利地形駐守。
我們對中南半島的了解有限,不能套用以往的經驗。
這種季節對外用兵,就是對戰士的生命不負責!”
李牧果斷下令道。
中南半島的雨季有多可怕,參考當地的人口數量就知道。
偌大的中南半島,諸多國家加在一起,總人口不過一千多萬。
兩百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才這麼點兒人,漫長的雨季就是罪魁禍首。
沉積在叢林中的雨水,加上腐爛的動植物屍體,成為了滋生瘴氣的罪魁禍首。
為了減少瘴氣滋生,開荒部隊抵達後,首先做的就是排水和放火。
不過這些開發,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很少深入內陸。
“遵命!”
蘭林傑一口答應道。
軍事上的判斷,他自知能力不及李牧,很少提出反對意見。
雖然現在停止戰爭,錯過了覆滅暹羅王國的最佳時機,但賬不能這麼算。
士兵非戰鬥力減員嚴重,繼續這場戰爭,自身人員傷亡數量還會更大。
為了暹羅這個南方小國,冒這麼大的風險,完全沒必要。
就算敵人卷土重來,能夠掀起的浪花,依舊不會太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