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
王經衛辦公室。
為了繼續擴大自身權力,王在近幾個月提出了“清鄉”計劃。
所謂清鄉,就是把偽機構的力量下沉到農村去,工作重點有兩個,一是糧食、棉、絲的統購統銷,二是清繳通紅分子。
沒錯,金陵方麵不抓山城的人,現在重點抓起來紅區的人了!
這個通紅分子的定義很寬泛,比如你發表過同情紅區的言論,家裡有紅區那邊的報刊雜誌,親屬投紅,或者容留過紅區遊擊隊,都算通紅分子。
金陵方麵對這些人的處理方法是,抓住就殺,絕不留情。
一時間,江浙一帶大開殺戒,血流成河。
靠著這一招,人們對於偽機構更加畏懼了,而通過糧食統購和各類稅收,金陵方麵的財務狀況又大大得到了改善。
對此,王經衛很是得意。
“我這不叫救國,那什麼才叫救國?現在,紅區的勢力基本上被一掃而光,對地方的治理十分有效,稅收上來了,糧食收上來了,日本人放權了,很快,我們平等交流的設想就能實現了,中日互相提攜,實現一個東亞共榮,這難道不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嗎!”
他說一口桂柳官話,講起話來很有氣勢,很有煽動性。
秘書在一旁附和道:“如果都能按照院長的謀劃,那麼我中華早就實現了和平,也必能儘早滴實現富強,不過我們都相信,在院長的帶領下,不管是山城還是西邊,都不足為慮,曆史大勢麵前,他們不過是螳臂當車。”
王經衛點點頭,“你說得對,山城偏安一隅,不過是苟延殘喘,那幫泥腿子隻會暗地裡出招,上不了台麵滴!等到大事一成,他們能依靠北方老大哥,難道我們就不能跟北方老大哥談判嗎?所以現在關鍵還是華北!江浙雖然富庶,但許多人支持那人,都跑到了山城去,可以不斷創造財源的,不過是一個滬上,可華北不一樣,華北有煤炭,有鐵礦,有工廠,從王克敏那時候開始,他就不願意讓我全麵接管華北治委會,到現在這個什麼王孟群,還是不願意,這樣怎麼能行?連日本內閣都同意,我們要一體管理嘛!”
小鬼子內閣也是雞賊,他們知道,不管是金陵維新府還是華北治委會,背後都有軍頭支持。
從理論上來講,金陵維新府應該是要“一統”鬼子目前的占領區的。
可關鍵問題是,華北治委會比金陵維新府成立的還早,機構也都很全麵,憑什麼被金陵維新府兼並呢?
爭來爭去,內閣乾脆說了,華北治委會跟金陵維新府是平級,但在事權上,華北要受金陵的指導。
這話就像放屁,都平級了還怎麼指導?
所以直到現在,華北的偽軍、稅收、各項事務,都跟金陵半毛錢關係沒有。
就連從日本本土入境華北和金陵,都要分彆準備兩份不同的文件。
“院長英明,青木一男閣下已經回信,願意支持院長的計劃,對華東和華北的各類物資進行全麵統製,這樣一來,就能慢慢轉移華北的事權.....”
青木一男是大東亞相,在內閣裡比較有分量,這孫子是支持王經衛的。
而所謂的統製,指的是物資統製。
很多人說王經衛賣國,卻不知道他到底乾了什麼喪儘天良的事情,如果說在清鄉中大肆殺人算是其中之一,那這個物資統製就是重中之重。
王經衛設想的物資統製,是通過設立幾個專委會,對小麥、大米、棉花、糖類、油糧、火柴、化工、毛紡、皮革等十七個門類的物資進行全麵管製,所謂的全麵管製,就是從生產、收購、交換、運輸、輸入、輸出、軍需等各個環節全麵進行控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