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觀山門之處,階上苔痕淺碧,新掃處猶有濕痕。
觀門外的銅鼎青煙嫋嫋,凝而不散,直指雲端高處,忽有清啼破空,震開升空青煙,隻見啼聲處一片燦燦金光混於初霞之內,如一大團的霞火飛至,其中可見四道身影。
正中一道身影在那火鬃金睛的雪白神馬之上半跏趺倚坐,一腿掛著,一腿盤著,掌托金瓶,嘴角展笑前視。
另外三道身影,皆為坤道,身位略後一點,如侍者隨行一般。
一位素衣如雪,青絲半盤,周身無甚華飾,唯鬢邊斜簪一枚梅花小枝,端坐黃雲而來。
另外一位雙眼蒙紗,合十在胸,頂上懸明燈一盞,周身較之旁人更為明亮,其坐於一腰插小翅的毛熊背上。
最末一位最為跳脫,背劍騎鼉,不時伸手向前麵山道儘頭的一座大觀指點,被那位素衣女說了幾句,又不得不收斂情緒,但是很快又歡喜起來。
四人剛抵觀上,便有兩排靈鶴引路,帶到一處石坪外。
這是鶴山中新辟石坪小院,方廣三丈許,削壁如屏,分明初成。
坪地外有兩重院牆,外圍院牆不過一丈許,壘以山間素石,未施刀斧,石隙處苔痕如畫,仍是濕漉漉的。
神馬四蹄輕落於院牆外的青石小徑,徑外兩邊鬆林深處有陣陣幽風吹來,沙沙的響動,讓馬背上的仙家微微頷首,頗喜此間布置。
一童子撈著袍邊,一溜煙的從月洞門裡一路小跑過來,在那神馬前大拜的道:“徒孫明月,見過師祖,見過諸位師叔,恭祝師祖師叔福慧雙增,道業恒昌!”
黑鼉馱著那女劍俠上前,背上的女劍俠笑著問道:“我呢?”
“拜見師姑劍俠!”
“師姑就師姑,什麼師姑劍俠。”
靈姑很是不滿的道。
“吉時將至,坪中賓客雲集,請師祖和師叔在鬆邊解下坐騎,我來引師祖師叔入內。”
步入月洞門,可見內外院牆間有一株千年古鬆,虯枝盤空,勢若蛟龍探爪。
那鬆枝之上,有玄鶴獨立,斂翅垂首,鐵喙微開,吞吐煙火;有灰羽夜梟,棲於樹梢陰影深處,雙眸緊閉,爪鋒微扣枯枝,如鉤如刃;有狸風臥梢,豹首藍紋,身蕩靈風。
古鬆上下,各類神禽異獸在此暫落。
“去吧!”
地方大師對吉良神馬說道。
神馬昂首於古鬆濃蔭處臥下,黑鼉和飛熊也找了處枝頭盤下身子。
再往裡,過一重院牆,院中石坪清冷。
坪側有滾滾祥雲壘出了各種樣式的坐台,或席,或蓬,亦或蓮台。
有那身著羽肩素褂的道童們,三三兩兩穿梭在各個坐台之間,獻上果品妙丹竹茶等物。
坪中有石燈數盞,焰色青綠,非人間凡火,吞吐之間,光影搖曳,映得雲階前石縫裡幾莖瘦草,也染上碧荷之色,端得是美輪美奐,仙家氣象。
在各式雲台之上,已是有數道身影,或坐或立,凝然不動,恍若古洞石雕。台間偶有低語傳出,斷續難辨,顯然賓客有意隔音,不欲傳入外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