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府,東林書院。
一處幽靜的竹林小院之中。
與京城相同,此時常州府也在下著大雨。
“嗡!”
隨著一陣空間波動蕩起,地麵出現一層層玄奧的符文。緊跟著,就見一襲樸素青衣的朱由檢的身影出現。
“主子!”這時,收到朱由檢要回東林書院消息,早早等在門口的王承恩見此,立刻撐著傘就迎了上來。
“師傅們呢?”朱由檢一邊朝著屋子裡走去一邊開口詢問道。
“聽說主子回來,所以早早的便在湖心亭等著了。”王承恩看了眼神情平靜,看不出任何不虞之色的朱由檢道:
“奴婢什麼都沒有說,但是那些先生們似乎已經猜到了……”
朱由檢從京城出發返回東林書院的時候就已經給了他消息,讓他做好準備,接下來要回京城主持大局。
“師傅們雖然足不出戶,隻是安心在這書院講學議政,但這些年東林書院向大明輸送的學子不計其數。”
“因此,師傅們也可以說是,足不出戶便知天下事,會知道接下來朝中局勢大變,倒也不足為奇。”說著,朱由檢腳下步子一停,道:
“罷了,這就去湖心亭吧……”
見此,王承恩什麼都沒有說,隻是默默地跟在身旁,為朱由檢撐著傘。
如今的東林書院,相比於當初,早已不能用片麵的“書院”二字來簡單形容。
如今的東林書院,與其說是書院,倒不如說它是一座小鎮更為合適。
不一會的功夫,朱由檢便和王成恩二人來到了東林書院的湖心亭之上。
遠遠望去,整座大湖呈現碧藍色,密集的雨點墜入本就被風吹的波瀾起伏的湖麵,濺起一層密密麻麻的水汽。
而在整座大湖的最中央位置,則是一座寬廣無比的亭台樓閣建築群落。
矗立在建築群落最中心的則是一座九層閣樓,在閣樓的牌匾上,則寫著“觀瀾雅築”四個書卷氣濃鬱的大字。
如今的大明在“啟思革新”的國策推行影響之下,民間百姓又或者是官方建築的督造上,要求並不像從前那般嚴苛。
就拿京城來說,很多大廈的建築層數,早已經超過了百層。
一些書齋、或者是酒樓等地,更是敢以“江山”、“天下”等命名。可見如今的大明風氣,早已步入了新時代。
甚至因為靈網的鋪設,導致全世界所有民眾,都可以在靈網上暢談無阻。
當然,畢竟世界人民是一家,都屬於大明的子民,東西方思想碰撞交流的結果,就是讓民眾的思想更為開放。
像是東林書院,建一座九層高的“觀瀾雅築”根本不算什麼違規。
王承恩將朱由檢送到“觀瀾小築”後便留了下來。
身為朱由檢的貼身大伴,他自是知道,什麼時候該給主子自由空間,什麼時候該緊跟在身邊為主子排憂解難。
一路通過“雲梯”登上九層,遠遠的朱由檢就看到了十幾道身影憑欄遠望。
許國、王錫爵、高攀龍、安希範、劉元珍、錢一本、薛敷教、葉茂才、李邦華等等諸多東林核心人員齊聚一堂。
當然,要說東林書院真正的核心黨派總共多達一二百人。
這些人絕大多數都已經在大明府州縣任職,甚至還有不少入了海外布政使司。
而像是東林書院中最大的領頭人,自然是顧憲成與申時行二人。
顧憲成如今已經是吏部右侍郎,不過吏部在嚴家的手中,而顧憲成又是東林黨派之首,其本質則是裕王一派。
自然是處處遭到打壓!
基本上他這個吏部右侍郎,就是一個閒職。
不過像是申時行,因為此前曾在裕王的舉薦下,在當年徐階重返內閣後成為瀛州府知府鍍金,之後成了揚州府知府。
雖不至於是布政使這種封疆大吏,卻也是真正的實權人物。
這些年,裕王府更是有意將其調往法蘭西布政使司,擔任按察使。
總之,如今的東林黨,或許在內閣,六部這種大明權力巔峰還不足以插足,影響幾乎沒有,但從侍郎官職開啟。
一直到大明府、州、區縣這一層級的影響力,可以說如今依然有趕超嚴黨、景王、高拱、張居正等派係之勢。
可見如今的東林黨之勢何等強盛!
也正是因為,來自這方方麵麵的政治勢力,所以裕王府如今的勢力,在大明朝可以說是與嚴黨平分秋色。
這如何能不讓諸王視安王和裕王府為眼中釘?
此時東林書院眾多大儒,正彙聚在一個身穿棕色長衫身邊,吟詩作賦。
“顧師?”看到那棕色長衫的中年背影,朱由檢一愣,意外不已,顯然沒有想到可以在東林書院看到顧憲成。
沒錯,此人不是旁人,正是東林書院的創始人之一,顧憲成。不僅如此,他還是一位築基初期的修士。
“少主!”這時,其他人也看到了朱由檢,於是紛紛轉身行禮。
“我等見過少主。”
見東林書院一眾大儒對自己行禮,朱由檢此前因為被大哥朱由校威脅回裕王府而嚴肅的麵容,不由一寬,抬了抬手道:
“諸位先生無需多禮,快快請起。”
或許是因為常年在東林書院靜修,與這些當世大儒談經論道,議論朝政天下,讓他完全將這些人視作了親近之人。
此時看到這些大儒對自己行禮,自是不會拿捏皇族的架子。甚至他心裡還有些不喜這些大儒對自己如此尊敬。
不過有些道理他自然也明白,身為皇族,身份上注定了旁人見到他就必須行禮,這是與生俱來的,無可改變。
“少主,”顧憲成手拿折扇,笑著拱手道:“在場諸位都已知曉,殿下即將返回京城王府主持大局。”
“因此便商量著在此為少主踐行,”說著,顧憲成的語氣微微一頓,左右看了看在場眾人後,又對朱由檢輕笑道:
“況且,在我們看來,這些年少主所學已登堂入室,該出師了。”
出師?聽到這兩個字,饒是朱由檢,也不由的一愣。
“哈哈哈。”而看著朱由檢這一副發愣的模樣,其他人頓時哈哈大笑。
一時間,樓外風雨樓內笑,東林士人此刻儘顯書生意氣與灑脫。
人群中,被簇擁的朱由檢感受著身邊的氛圍,心中既是歡喜,又是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