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澤昭看到秦梓凝進來後,心下微鬆了一口氣。
剛剛祖父又提及了兵製改革一事,昨夜已知曉內情的二叔和三叔,皆保持了沉默。
對於聖上,書房裡的這些人除了還不知情的祖父外,其他人怕是都對他失望透頂了。
因著已經都君淩安失望了,所以再聽到兵製改革一事時,他們就沒多大反應了。
正是他們的這一份沉默引來了祖父的不滿。
祖父不懂為何過了一夜,他們的態度就發生了改變,這會兒見他們不言不語的,啥話也問不出來,所以在生氣。
老太爺看到秦梓凝進門後,臉色微緩了一些,“梓兒來了,你不舒服,我不是讓你大哥彆叫你過來了嘛,怎麼還是過來了?”
秦梓凝輕笑著朝書房裡的眾人行了禮後這才回道:“祖父,我已經無大礙了,昨日大哥和二哥和我說起了兵製改革一事。
關於此事,梓兒有一些看法,祖父聽聽看,我說的可對?”
老太爺微點了一下頭,“你有什麼想法便說吧!”
“祖父,你覺得新的兵製能推行的了嗎?”
秦梓凝一上來就直接問到了關鍵性的問題。
老太爺聞言微眯了一下眼,“自然是不能!”
秦梓凝輕笑了一聲,“既然推行不了,祖父為何還要去攔著?平白招了聖上的嫌呢?”
老太爺微搖了搖頭,“梓兒,若人人都抱著這想法,沒有人去反對,你覺得最重結果還會是推行不了嗎?”
秦梓凝微微笑了一下,“祖父,我知曉你擔心的是什麼,可是,新的兵製推行一事,若是隻靠祖父你來反對的話,難道就真的攔得住嗎?
祖父,能夠攔得住聖上的,隻有天下的子民。
兵製改革一事,聖上會遇到的最大阻力不是來自於文武百官,而是來自於軍中,來自於平民百姓。”
服兵役一事對於老百姓來說,能不去大家都不願意去的。
有條件的人家,有誰會願意把腦袋彆在褲腰帶上生活?
像打仗的時候,不都是朝廷下了指令,要求每戶出一個男丁去服兵役。
有的時候要是邊關的戰事吃緊,這一輪征兵還不夠,會來第二輪。
有些人家因為有三四個兒子的,征上兩輪畢兵役,能留在家裡的也就剩下一兩個。
自己那已經送到戰場上的兒子,父母多半也就抱了他們回不來的念頭了。
這倒不是說父母心狠,不盼著自己兒子好。
實在是現實太殘酷了。
多的是一家兩兄弟同時上戰場,沒有一個人回來的情況。
君淩安新的兵製裡有一條,那便是無論戰時還是非戰時,每戶都必須出一個男丁去服兵役,兩年征一次兵。
這相當於是在逼老百姓們,時刻都像生活在戰時,那種二選一的煎熬,每兩年都得來一回。
除開這些被征上的兵以外,軍營中還有不少是因為生存不下去了,隻能去當兵。
他們在軍中拚命廝殺,也是為了給自己掙一個夜晚可熄之地,掙一個未來。
可是君淩安新兵製裡的兩年一輪換,這一部分的人離開了君營後,未來又在何方?
沒了盼頭,他們為何要去從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