彆小看這部分無路可走被逼從軍的人,這些人往往更豁得出去,是打仗時衝鋒陷陣的主力軍。
君淩安想要推行新兵製,在這兩撥人那就過不去。
這也是為何上一世兵製最終也沒能推行成功的原因。
老太爺被秦梓凝這一說,一下子也陷入了沉思。
正如秦梓凝所說的那樣,能攔得住聖上的,隻有天下的子民。
隻是,他身為人臣,勸誡聖上乃是職責所在,就算他攔不住聖上,也得勸。
就在老太爺正要開口時,對他極其了解的秦梓凝又開口了。
“祖父,我知你一片赤誠之心,隻為忠君愛國,身為臣子,勸誡聖上是我們應儘的職責。
隻是祖父,你似乎忘記了一件事情。
如今坐在龍椅之上的是剛剛繼位的新君,而非先皇。
如今的聖上出生於太平盛世,未經戰火洗禮的他,不知軍中人心的重要性,他亦不知道他所想要推行的新兵製會遭到怎樣的反彈。
祖父,你此時將他攔下,聖上就是應了,心裡也定是不甘的。
如此,難保聖上日後不會就是舊事重提。
祖父,你可以攔得住他第一次,還能攔得住他第二次嗎?
此時聖上才剛登基,根基不穩之時,受到反彈,他還會忌憚幾分,若是等他在皇位上坐穩了,再提此事時。
祖父你攔不住,軍中反對的聲音他也裝聽不見時,結果又會如何?
祖父,當今聖上的為人,你應是知曉的,他不是一個凡事都順從他人的,他的身上有反骨。
祖父你攔著他,他怕是更想把此事辦成,以此證明他的決策是對的。
既如此,祖父不如就不要攔著,你不攔了,他或許反而不想推行新兵製了。
亦或者,他仍是想推行,可心中的那股子勁兒沒那麼足了,說不定一碰到軍中的反彈,便也就歇了心思。
退一萬步講。就算軍中的反對,聖上不聽,到時祖父再來勸誡也不是不行。
有時候退步是為了前進的路更好走,此話還是梓兒上一次回京,與祖父你對奕時,你與我說的。
如今,祖父你身在棋局之中,反倒是看不清了去路了。”
秦梓凝的話音落下後,整個書房都安靜了下來。
主位上的老爺子正在沉思著,秦雲柏等人也正在細細想著秦梓凝剛剛說的話,
越想越覺得她說的有道理。
老太爺此時的內心也正在鬆動,正如秦梓凝所說,他很明白當今聖上的為人。
先皇當年曾想讓他當太傅,教導當時還是太子的聖上。
隻是他暗中觀察了聖上不少時日,早已知曉他的為人,知道聖上目光短淺,眼中沒有大局。
隻是當下太子已立,他又沒犯下什麼不可饒恕的大錯,不可能輕易的廢太子。
所以,對於太子再不滿,他一日是儲君,老太爺便一日不會去說什麼。
隻是他不喜黨派之爭,故而也推辭了先皇命他為太傅的旨意。
(本章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