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_人生續集_线上阅读小说网 

六(1 / 2)

第六章

收秋以後,在種秋小麥之前,高家村也在經曆一場前所未有的大變革,那就是分土地,實行“包乾到戶”——單乾。

旁的村還在聯產到勞、到戶,幾家聯合在一起的小集體時代,高家村卻直接砍掉了一些需要實踐的中間環節,直接一步到位。

說簡單點,就是村民跟大隊簽訂合約,土地分到各家各戶手裡。大隊的職權是針對同年中央製定的指標任務劃分應繳納的公糧和稅款,對比旁的村寨按額定的任務追討上繳;農民應履行的義務是每年按政府指標上繳錢糧。因為是合同製,農戶承諾在豐收的年景對比旁的村主動多上交5%,欠收的年景,除政府指標必須上繳外,餘下的是多是少,全憑自己謀劃過活,絕不伸手向國家要一分一厘,一米一粟。

當然,這斬釘截鐵,白紙黑字的宣言,也就意味著,以後,就是各家乾各家的了,至於怎樣在黃土地上刨開幸福的日子,那就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吧!

說乾就乾,雷厲風行。他們等這一天等得太久了,也思謀得太久了。他們是那樣的摩拳擦掌,激情澎湃,意氣風發,仿佛一個全新、富裕的鄉村已經取代了貧窮、落後的高家村。這樣美好的憧憬激勵著年輕人們的心,年歲大的老婆老漢也被年輕人們鼓動著,興奮著,他們似乎已經看到這樣一個美麗的遠景:家家高門大戶,人人衣鮮亮麗。貧窮,不再是他們的代名詞。

前川的高家村是靠近大馬河川道通往縣城的公路最近的村子,在亮眼處,他們的一切行為代表的都是國家的麵子,形象工程必須要做得足,他們要起模範帶頭作用。

從高加林家回來,高明樓就主動走到人民群眾中去,了解他們的思想,傾聽他們的心聲。作為一位堅決擁護馬列主義MZD思想的老CD人,這點黨性原則他始終不曾忘卻。高家村的“大能人”,在某些涉及到自身利益的小事情上難免會犯點小錯誤。但是在關乎到國家、集體的大事件上,他還是拎得清的。

在這段時間裡,他耐心聆聽了村民們的意見,並做了一些具體分析和預判,再進行一些大的遠景規劃,這不是小事,必須萬無一失,保證不出意外。一旦執行,旁的村莊可全盯著哩,容不得任何一點閃失啊!這責任,落到誰的頭上,都擔待不起,小則坐牢,大則生命當成兒戲。這不是他一個人承擔得下來的。奈何村民實在太過熱情,全體聯名,不會把書記置身於危險境地。

當然,在簽名的時候他還是玩了點小心思,他讓那些迫不及待的,熱情的人把名簽在前麵。最後,才故意歪歪扭扭寫上高明樓三個字,用意不言而喻,萬一要是有事,他不難證明他是迫不得已被綁上這艘大船的。

無論如何,為了高家村的宏圖大業,為了遙遙無期的美好而幸福的明天,這點小事,可以忽略不計了。

本意裡,他反對改革,而一旦這樣的改革形成大的趨勢闊步向前,靠些微的力量無法撼動時,也不妨放膽大跨一步,萬一成功呢?實際上,他的一些作風,還是值得讓人稱讚的,並非全是投機取巧。就拿這件事來說,他所具有的膽識和氣魄,可媲美於同時代大環境下的任何一位冒險家。他畢竟是領導,跟平民百姓承擔的風險是不一樣的。

說到這裡,筆者覺得,很有必要用二十一世紀的眼光給讀者諸君普及一下“改革開放”初期,中國農村大地上掀起的這一場農民針對土地所有權的改革浪潮。筆者畢竟不能代替路遙先生,不知道先生對於當時的中國農村信息了解多少?一是因為當時交通閉塞,二則因為在實踐的過程中,一些農民的大膽設想,實際上涉及到當時的政治環境,報紙不予以報道。

拿安徽小崗村為例,在今天的初高中課本裡,我們不難找到,在那個年代,我們可愛的農民朋友,為了改革,是拿生命做了賭注,換來我們幸福生活40年後的今天。曆史不是一蹴而就,用今天的話說,我們真的該給我們這些不懼生死,無畏的前輩“點點讚”了。

閒話少敘,我們就拿“1978年底安徽鳳陽小崗村18戶農民捺下紅指印的契約”來區彆一下“包產到戶”和“包乾到戶”本質上的概念。先拋出幾個論點:

一:誰說小崗是“包產到戶”

曆史八年級下冊(部編2017審定)“皖南地區的一些生產隊開始實行包產到戶,農業生產獲得豐收,農村改革就此拉開序幕。”(摘自第38頁的導言)

曆史必修2(人教版)“1978年,安徽、四川一些農村,開始實行包產到組,包產到戶的農業生產責任製。”(摘自第55頁)

曆史必修2(嶽麓版)“首創包產到戶的小崗生產隊所在的安徽鳳陽縣……”(摘自第86頁小字)

曆史必修2(北師大版)“小崗村率先將土地包產到戶”(見41頁鏈接閱讀的標題)

曆史必修2(人民版)“1978年12月,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農民自發實行包產到戶,糧食生產獲得空前豐收。”(摘自第53頁正文)

高中曆史中國近代史下冊(2002年審查通過)“安徽、四川省首先實行……試行包產到組、包產到戶的農業責任製,取得很好的效果。”(摘自第127頁大字)“實行包產到戶以後,農村經濟迅速發展。如長期貧困的安徽鳳陽縣……”(摘自第128頁小字)

二:誰說小崗是“包乾到戶”

曆史八年級下冊(部編2017審定)“18戶農民私自立了一份將田地包乾到戶的契約。”(摘自第38頁的相關史事)

曆史必修2(人教版)“18戶農民秘密協議……包乾經營。”(摘自第55頁的學思之窗)

高中曆史第六分冊(華師大版)“肥西縣農民自發搞了包產到戶。……鳳陽縣小崗生產隊18戶農民訂立土地分到戶,實行包乾到戶的合同書。”(第109頁小字部分)

三:“包產到戶”和“包乾到戶”的區彆

包產到戶:依核定的產量交公,超產的歸自己,不足的須補齊。由集體承擔稅收、收購任務和收益分配。

包乾到戶:農戶向國家繳納稅收和收購任務。即交足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的就是自己的。又叫大包乾。

四:小崗村的分田到戶理應是“包乾到戶”

1978年,安徽鳳陽小崗村18戶農民在一份分田到戶協議中說:“我們分田到戶,每戶戶主簽字蓋章,如以後能乾,每戶保證完成每戶的全年上繳和公糧,不在(再)向國家伸手要錢要糧,我們乾部作(坐)牢割頭也乾(甘)心,大家社員也保證把我們的小孩養活到18歲。”

從協議看,小崗生產隊沒有定產量,定的是:上繳公糧,自負盈虧,不再向國家伸手要錢要糧。

這比包產到戶要更進一步,如果說“包產到戶”是小包,那麼小崗的分田到戶,就是大包,大包乾。二者是有很大的區彆的。後來國家推行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就是小崗的“包乾到戶”的做法。

就當時的時代背景而言,小崗村18位村民“欺上瞞下”簽下“生死狀”,無疑是掀起了一場驚天動地的農村經濟變革。這個小小的村莊通過“包產到戶”改革,不僅開創了中國農村的基本經營生產模式,更在曆史的長河中留下了一段令人矚目的傳奇。

而在三年之後的今天,中國的大西北,黃土高原上,一個非常不起眼的村子,高家村,也在順勢而為。他們隻是一群普通農民,整日價麵朝黃土背朝天,他們並不了解安徽鳳陽,更不了解小崗村,但是,他們卻做了跟小崗村一模一樣的事。不同的是,小崗村,隻有18位村民敢於帶頭下海吃螃蟹,而在不大的高家村,四十多戶人家,男女老少,集體在“協議”上按上了紅手印。而且,他們也不用那麼偷偷摸摸,小心翼翼。他們並且用陝北民歌的方式狂歡了幾天幾夜。


最新小说: 千金校花太高冷,每天和我要抱抱 看到彈幕後,我養成了病嬌大小姐 砸古今通道後,渣男父子下跪悔哭了 在都市修仙也太逍遙了吧 顧想星辰 假扮男友,被高冷美女總裁盯上了 玄幻:病太子召喚諸天,暴壓天下 九天星辰訣 江寺玫瑰又度春:雙穿香魂 不能練武:我隻能修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