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愛加林。這個黃土地的兒子,他骨子裡那種堅強和不服輸的韌勁,注定總有一日,他一定能出人頭地,她看到了這一點。他的專長是寫文章,這個優點,與這個偉大時代那些已經在摸索著創作的寫作者們不謀而合。她期待他成功,也堅信他能成功。
她知道,一個民族,大膽表達的時代,已經到來。“四人幫”徹底覆滅,不會再卷土重來。一個民族想要傾吐的**,必將迎來一個全新的**。
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談不上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
我們的文化自信,不僅源自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悠久曆史,更源自五千年來中華民族產生的一切優秀文藝作品,以及創作這些作品的德藝雙馨的文化大家。那麼,這個時代,有太多的藝術謎底,值得他們去探索、深耕、實踐並最終結出累累碩果,這才是對改革開放最具詩意的表達方式。
可是,在她感知的光環裡,她卻不能陪著他一起走過,去觸碰金字塔的頂峰了。
這個可憐而多情的姑娘,圪蹴在馬路中間,大聲地、放肆地哭了起來。
乾活的農人,紛紛丟掉手裡的家什,往馬路上飛奔而來。
此時,黃亞萍在一群熱心的農民簇擁下,來到了高加林家的鹼畔上。城裡姑娘費儘九牛二虎之力,在鄉親們攙扶下,拖著一腳泥,好不容易,才走到了這個高加林出生、和成長的地方。她已經虛脫得有些站立不穩了。她的自行車和上麵載著的物品,已經被年輕後生們卸了下來,一並扛回了院裡。
高加林的父母下地還沒有回來,不過,已經有好心的村民去地裡尋找他們了。
老兩口分了三個人的地,加林雖然重新教上了書,但戶口依然是農村,一樣分了土地。他們家的尷尬就是:依然要從土地上刨挖前程,加林教書,隻是附帶,而且,這民辦教師,能乾到啥時還是個未知數。
現在,加林要忙學校教學,他帶的畢業班,教學緊張,不敢耽誤了娃娃們,所以,也幫不上老人,除了星期六星期天。今天剛好是星期六,上一上午課,就該放學了。已經過了大半晌時間,他們的兒子很快就要從學校回來了。
高玉德老漢還在思謀,等加林回來,利用上這兩天時間,他們的小麥就可以種結束了。老兩口身子不靈便,浸透秋雨的路麵打滑得厲害,像化肥一類需要體力的活計,他們沒有能力運輸去到土裡,隻能等兒子回來。不過,其它的雜活,他們已經乾得差不多了。
今年的一欄豬娃比較爭氣,下了十二個,死了兩個,剩下的長得白白胖胖,除留下一個自己飼養以外,剩餘的賣了不少錢,他早把需要種小麥的化肥買回來了。老兩口當時很想扯上一塊上好的布料,為巧珍做一身衣裳。多虧這丫頭,一直在幫忙照料豬娃和營務莊稼,所以,自留地裡的莊稼也比往年好。可是,歸根結底,自己的兒子,卻辜負了人家姑娘,沒那福分呀!現在,這塊布料還壓在他們箱底,買是買回來了,可他們實在沒臉送給巧珍。
想起巧珍,老漢的心口又無端地疼痛起來。多好的娃娃,要模樣有模樣,要能乾有能乾,自己的混小子,真的不敢半路閃了人家,叫隔壁村的小子撿了個大便宜。
老漢一邊想著自己的心事。他鼻尖上的一滴清鼻涕明晃晃地顫動著,就要掉下來了。他騰出手擤了一把鼻涕,順手揩在褲腿上,就勢坐在麥塄坎上,裝了一鍋旱煙,點上後,就那麼擒在嘴裡,也不吸,眼睛定定地看著遠處的老牛山。我們並不知道此時老漢心裡倒究在想些什麼,隻看到,不久之後,兩大滴老淚從他渾濁的眼眶裡滾了出來,悄沒聲息地砸進腳底下的泥土裡。
現在,尋到他們的後生,說是加林城裡的“女友”來看望他們了。兩位老人猛一下聽到這,驚得下巴都差點掉了下來。
加林都已經被退回了農村,這洋女子咋還來尋加林哩?不是說他們一家是很遠地方來的外省乾部,就要調回老家了嗎?人家那樣的高門大戶,哪是咱這樣的小老百姓高攀得上的。從始至終,高玉德就非常明確,兒子和這樣的女子,永遠不可能。他主要是恨自己不爭氣的兒子,因此而害苦了巧珍,到頭來也把自己害了……
至於城裡女子,分了就分了,分了倒好,對雙方隻有好處沒有壞處。同時,也叫這晃腦小子看清現實,看清差距。他們是怎麼也不會想到,這個城裡姑娘,還是到這窮鄉僻壤來找加林了。她難不成,還想來拐跑他們的兒子。
有那麼一刻,老漢異常憤怒,冷靜下來,卻又無可奈何,自己這點些微的能力,拿什麼跟人家反抗;有那麼一瞬,他的思維處於短路狀態,完全不知道該何去何從了,是旁的人提醒方才回過神來。
現在事情一目了然,不管他想到與沒想到,的確有個漂亮女人來尋他們的兒子了,他們總不能把人家姑娘一直這麼晾著吧!這不是他的待客之道。隻是,他們完全不知道該怎樣接待這尊大佛呀!除了自家弟弟高玉智,他們哪裡接觸過這樣的大人物。他們沒有經驗。雖說那時候跟兒子戀愛,可倒究也沒來過家裡,他們這樣的窮家博業,怎好伺候人家呀?
黃亞萍將口袋裡的牛軋花生奶糖逐個分給在場的群眾,老人娃娃都要多加上一些。大家都吃出了喜悅。同時,也吃出了疑惑。他們心中甚是狐疑,他們知道這個女子是加林的相好,跟加林戀了那麼一場愛。不是聽說要回去南京了嗎?今兒是啥意思?不去了?要跟加林複婚?發的難道是他們的喜糖?
沒有見識的農村人們胡亂猜測著,甚至想到“複婚”,可人家當初隻是戀愛,並沒有結婚哩!
當兩位老人顫顫巍巍由溝底上來,往家走的時候,黃亞萍也陪著村民們向他們迎了過去。老遠的,一瘸一拐的高加林父親,讓這個漂亮的姑娘震驚、心疼,並淚流滿麵了。她料想不到,高加林的父親,是這樣的光景。她好後悔,她跟加林戀愛了一場,卻並不了解他的家人。她甚至都沒有仔細向他打聽一下他的父母。她還沒有成為他們的兒媳,要真成了兒媳,卻連公婆都不了解,這是多麼的瀆職。她悔不當初。她老遠地,向老人伸出雙手,“大爹……”,她喊了一聲,扶住老人的肩膀,早已泣不成聲。
她似乎意識到自己,對高加林的父母,對兩位老人,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兩位老人需要的,是一個能陪他們下地勞動,回家料理家務的兒媳,而不是像她一樣,公主般高高在上,讓他們需要仰視的,夠不著的人。而這樣的人,就是巧珍,他們曾經擁有。是她的介入,讓他們失去了一個優秀的兒媳婦。
可是,愛一個人難道錯了嗎?沒有錯,她得出了自己的結論。城裡人怎麼了,城裡人就不配擁有愛情?她一樣可以為心愛的人做出改變,她可以降低自己的姿態,跟親愛的人一起,好好的孝敬他們,為他們養老,讓他們後半生衣食無憂。要不是因為意外,這些,她都做得到。她甚至可以跟加林經營好小家後,把兩位老人接去南京,讓他們把前半生,沒有享上的福,都彌補上。
可正因為意外不期而至,棒打鴛鴦,她想到的這些,都不可能實現了。她不知道,自己該怎樣才能幫到老人,才能讓曾經擁有,卻又失去一個好兒媳的老人,得到一絲安慰?
此刻,她覺得自己就是一個罪人。高加林竹籃打水一場空了,他失去巧珍,他就應該擁有她。可是他也失去她了。確切地說,是她失去他了。多情的姑娘,繞口令般想著這些煩心的事,心裡越發的難受起來。
不管是她,還是之前跟加林戀愛過的農村女子,現在都一樣的離開了高加林。罪魁禍首,是她。所以,對於兩位可憐的老人,她的內心湧出深深的愧疚,她不知道該怎麼樣才能祈求到兩位老人的原諒。
以前是“少年不識愁滋味”啊!可經過了這樣一場經曆,她突然間愁緒萬千。刻骨銘心的,不單單是她跟高加林的愛情,還有他蒼老的,身患殘疾的父母親的命運。
看著白發蒼蒼的兩位老人,她痛哭著,雙膝一軟,情不自禁的就要跪倒在泥地裡去。玉德老漢也是淚流滿麵,趕忙雙手扶住了她,嘴裡連喊:“閨女,使不得,使不得啊……”
在高加林家的破爛窯洞裡,她看著貧窮卻收拾得乾乾淨淨,井井有條的暗黑屋子,心中百感交集,漸漸陷入了沉思。
她很難相信,高加林,是在這樣的環境裡長大,由這樣的兩位老人培養出來。這反差太大了,高加林的英俊帥氣,和他父母的衣衫襤褸,尤其是他父親,還是一位殘疾人。她能想象得出,為了培養高加林,兩位老人這一生,吃了多少的苦哇!
她突然間很感謝生活,是生活讓她認識了高加林,並且轟轟烈烈地戀愛。在她的世界裡,從來沒有接觸過像高加林父母一樣的家長,城裡的人,都有著不錯的工作,雖說物資匱乏,大家的吃穿用度總還是綽綽有餘。至少,在此之前,她完全不知道“苦難”二字該怎麼寫。可她現在知道了,她有什麼理由不相信,高加林的未來,一定、絕對、肯定成功呢?他是大地上、淤泥裡淘洗出來的孩子,他懂得什麼叫發奮圖強。
我們不難從這個漂亮的城裡姑娘身上看出,她骨子裡的那種冒險精神和吃苦精神,同樣具有劃時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這一點毫無疑義,一定是繼承了她的父親。對於今天她所經曆的一切,她內心裡並不反感。她甚至那麼熱愛、向往農村。她沒有像其他的青年,一經離開土地,就徹底看不起農村人。尤其是她並非是土生土長的黃土地兒女,她是一個理論上,曆史溯源上,本該嬌柔、秀氣的南方人,心裡能有這樣的境界,很難得。這是一種美德,值得敬佩和弘揚,這是一種新時代的社會主義價值觀。熱愛農民,在任何時候,都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愛戴。(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