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nove./最快更新!無廣告!
從陸豐養殖基地返回。
江淼順路考察一下馬宮鎮鹽町養殖場的情況。
作為海陸豐公司的發家之地,這裡的700畝養殖場,在半年前進行了一次升級改造,主要是將500畝露天魚塘的的池底和池壁,進行了全麵硬化,那200畝室內養殖場還是維持原來的狀態。
不過隨著鰻魚繁殖技術的再次突破,目前鰻魚育苗區域,已經被縮小到隻剩下10畝室內養殖場。
其他空閒出來的露天魚塘、室內養殖場,都用來搞其他水產品的養殖。
露天養殖區1片。
負責該養殖片的片長林永公正在拘謹地向他介紹著1片的養殖情況,此人是鹽町本村人,之前一直在養殖生蠔,去年六月份被招聘成為該養殖片的片長。
“老板,100畝生蠔都是三倍體生蠔,由於我們第一批投苗的蠔仔比較大,目前已經達到了上市標準。”
看著蠔塘之中,一大片石柱上,生長了一大堆生蠔,江淼通過鑒定麵板,看到了這些生蠔的肉質詳細情況。
林永公已經下去,撬了十幾個生蠔上來。
柯勇幫忙用小刀撬開蠔殼,露出裡麵乳白的蠔肉,蠔肉並不算太大,大概就三手指並攏那麼大。
江淼倒是沒有忌諱,拿起一個敲好的生蠔,一口悶下去。
入口滑嫩,先是微微的海腥味,緊接著便是甜鮮,嚼了幾口,非常脆爽,蠔肉毫不費勁就被嚼爛,沒有那種橡皮筋一樣的韌勁。
而柯勇等人喜歡吃生蠔的人,也各自吃了一個。
“這個味道?”
“比我之前吃過的國內生蠔好吃很多,幾乎進口的幾種頂級生蠔差不多。”
“確實不錯。”
“很鮮甜。”
作為在海邊討生活幾十年的林永公等人,加上以前家裡麵有養殖生蠔,他們自然知道本地普通生蠔的味道。
本地生蠔養殖戶追求的肥大,但養殖場都是土塘養殖,這種養殖方式無可避免一個問題,那就是生蠔會吸入土塘底部的淤泥。
同時養殖戶要麼直接抽海水養殖,或者直接依靠漲潮進行換水,這種情況,就非常考驗周邊的海水質量了。
顯然長沙灣附近的海水質量是達不到優質的,畢竟這裡是河口海域,從河流帶下來的汙染物,肯定會或多或少汙染這些海水,因此這裡的普通養殖生蠔,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重金屬問題。
這也是之前汕美專門整改了梅隴鎮、可塘鎮的金銀器、鍍金鍍銀、珠寶加工產業的重要原因,那就是這些產業就在長沙灣上遊河道上,將大量汙染物排入了長沙灣。
現在哪怕是經過整改,長沙灣入海口的水質仍然一般,這是很多河流入海口海域的先天性問題,特彆是河流周邊的工業越發達,入海口水質就越差。
為了保證鹽町養殖場的養殖水安全,公司陸續投資建設了好幾套專門的海水淨化裝置,專門去除天然海水之中的重金屬、汙染物。
而作為可以生食的生蠔養殖場,水體質量是時刻處於監控狀態,喂養的飼料和水藻也是精挑細選的,就是為了保證這些生蠔不會被汙染,無論是重金屬汙染,還是微生物汙染,都不允許出現。
甚至還包括了微塑料汙染,都在海水過濾和淨化,以及飼料、水藻遴選過程中,進行了嚴格限定。
這種級彆的生蠔,海陸豐公司會使用特彆的標簽,即“特優級”。
目前海陸豐公司的產品有兩個標簽,一個是“特級”,另一個就是“特優級”。
其中特優級,代表的含義就是特級之中的優秀品質,即優中選優。
要達到特優級,必須在重金屬殘留、農藥殘留、微生物汙染、微塑料殘留上達到嚴格限定範圍內,同時還要求風味、口感、外觀,也要達到此類產品的最佳狀態。
江淼咽下蠔肉之後,放下蠔殼:“永公,這批生蠔可以采收了吧?”
“差不多了,就看專營店那邊的安排。”林永公點了點頭。
江淼知道要售賣高級水產品,必不可少的東西,就是水族箱和專業的水產品活體運輸車輛。
水族箱方麵,那些麵積比較大的專營店,和近期陸續開業的6家倉儲超市,都已經配備了專業的水族箱和配套設施。
而水產品活體運輸車,目前隻有8輛,顯然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大,8輛專業運輸車是遠遠不夠的,物流事業部已經讓采購部加緊采購。
江淼洗了洗手:“這一畝蠔塘,估計可以達到畝產1.6萬公斤,產量還可以。”
對於這一點,養殖過生蠔的林永公一清二楚:“我們采用了高標準的管理技術,必須控製養殖密度,不然會影響生蠔質量。”
如果不采用高標準管理,那一畝甚至可以畝產2.5∽3萬公斤。
彆看畝產上萬公斤,實際上去掉殼之後,就3200公斤左右的蠔肉,殼肉比為4:1。
江淼問了一下黎子軒:“子軒,市場調研部給這個生蠔的定價是多少?”
黎子軒趕緊翻了翻手機的備忘錄,才抬起頭來回道:“老板,是每公斤100塊錢。”
“100塊錢?還可以,對了這個生蠔有名字嗎?”
黎子軒看了一下手機:“就叫汕美特優級生蠔。”
江淼搖搖頭:“太普通了,而且汕美這個地區太廣泛了,不能使用這個名字。”
他思考了一會,吩咐道:“你給市場調研部傳達一下,將這個生蠔的商品名改為鹽町生蠔,加上特優級標簽。”
“好的,老板。”黎子軒迅速在手機備忘錄上記錄下這件事。
這種頂級生蠔,自然要搞一個區域限製,如果使用之前的汕美生蠔,那汕美其他地方的養殖戶,也可以說自己的生蠔是汕美生蠔,畢竟這種市級名詞是不能申請專利商標的。
江淼又想起一件事:“永公,你這幾天有空去找一下你們村的村委會,讓他們成立一個生蠔養殖合作社。”
雖然林永公心裡麵非常高興,老板還是關心本地村民的,不過他還是提醒道:“老板,我們這個技術條件太高,普通村民承受不了這種養殖成本。”
“所以才讓他們成立生蠔養殖合作社,統一規劃好蠔塘,然後由公司幫他們采購和建設一個海水淨化站,加上公司出售的特種飼料,就可以養殖好生蠔,既然我用了鹽町這個名頭,就應該讓當地村民一起養殖。”
“沒問題,我相信村委會一定會全力配合的。”林永公笑著點了點頭。
江淼也是考慮到管理問題,加上周圍已經沒有多少魚塘可以租了,為了擴大生產規模,必須拉上周邊的村民。
至於隔壁鎮的晨洲村,他們那邊的生蠔養殖養殖規模非常龐大,生蠔水上養殖麵積達12平方公裡,約1.8萬畝,生蠔年產量高達1.8萬噸。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晨洲村養殖生蠔的技術相當落後,1.8萬畝養殖麵積,才年產1.8萬噸,平均畝產就1000公斤左右。
如果按照海陸豐公司的技術,1.8萬畝養殖麵積,哪怕是從小苗開始養殖(養殖周期需要9∽11個月),每年差不多可以生產36萬噸生蠔。
這就是技術的碾壓。
而且鹽町生蠔的質量是可生食級彆的高標準生蠔。
儘管兩者的蠔種是一樣的,但是養殖技術和養殖條件的差異,給兩者的價值帶來了天差地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