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道門必須有一個皇帝,這個天下必須有一個皇帝。”
說這句話的人是儒門大祭酒程太淵,同時他也是內閣之首,朝廷的第二號人物,秦淩閣的老師,理學掌門人,等等一大串頭銜。
他最重要的身份是保皇黨,是三位大祭酒中唯一對皇帝絕對忠誠的,居廟堂之高,另外兩位大祭酒便沒有那麼忠誠,多少有些保留,處江湖之遠。
所以這句話從他的嘴裡說出來,不僅沒有任何違和感,反而讓人覺得本該如此。
“為什麼必須有一個皇帝?”
問這句話的不是秦淩閣,而是大玄皇帝本人。
程太淵解釋道:“道門高層其實就是道門的傳統世家,這是一個典型的勳貴階層,祖上追隨玄聖打天下,還停留在古時的門閥製度。如今的道門缺少科舉一類的上升渠道,所謂道門大考,不過是選小吏,而非選官,雖然出了一位五代大掌教,但也隻是曇花一現。”
皇帝沒有說話,隻是示意宰相繼續說下去。
程太淵接著說道:“早在玄聖時代,道門的版圖較小,這一套還能維持,可隨著道門版圖的擴張,這一套注定要難以為繼。因為道門世家的武德再怎麼充沛,總有衰弱的時候,壓不住那麼大的地盤,更不必說道門世家內部還矛盾重重,一場無可避免的內戰之後,衰弱就是注定的。
“以李家為首的保守派們,他們將其他後起之秀限製在道門高層之外,比如海外各洲的豪強們,明明掌握了廣袤的土地和雄厚的實力,卻不能進入道門的核心階層,掌握對應的權利,他們必然會生出不滿,鳳麟洲和婆羅洲的叛亂已經說明問題。這隻是個開始,而非結束,隨著道門世家們的衰弱,這樣的叛亂會越來越頻繁。這還不算沒有回歸的西道門,而西道門麵臨的問題更加嚴重。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無非是兩條路。
“一是擴大道門的核心基本盤,把不是勳貴出身的後起之秀們納入其中,給予其上升渠道和平等的待遇,這是道門開明派一直在推行的,也包括小掌教齊玄素,哪怕他並不十分認可這一點。
“二是實行君主製度,勳貴們的特權可以部分保留,但必須進行稀釋。至聖先師有雲:諸侯用夷禮則夷之,進於中原則中原之。無論海內海外,無論世家寒門,所有人共同效忠君主本人,除了皇帝一人在上,其餘人並無本質上的高下之分。”
第(1/3)頁
第(2/3)頁
皇帝提出了第一個疑問:“為什麼不能是第一條道路?”
程太淵回答道:“因為以李家為首的保守派們絕不會允許,憑什麼手下敗將和勝利者平起平坐?張家這些失敗者也就算了,畢竟是敗而不倒,且是自己人,那些徹底失敗且不是自己人的人呢?
“待到少數變為多數,雖有大力,無法扭轉,並且難以補救。這個時候,老牌世家還不團結,為功業欲所驅使,黨同伐異,形勢便複雜起來了。如果蚌鷸相爭,兩敗俱傷,這些後來之人反客為主,道門世家們給彆人做了嫁衣,不敗而敗。反倒是這些手下敗將,不勝而勝。用道門的劍為道門獲取更多,這道門還是李家的道門嗎?這是李家絕對不願意看到的。
“當年徐祖有一個著名的‘大餅論’,隻要不斷把餅做大,哪怕不改變現有的利益分配結構,也能掩蓋一切矛盾。道門過去的二百年,差不多一直在執行這個思路,道門的不斷擴張,不但鞏固了道門的正統性,也掩蓋了道門內部的三道矛盾。現在,道門的擴張到了極致,大餅已經沒法繼續做大,三道的矛盾便也無法掩蓋,而繼承人問題又激化了這種矛盾。
“所以還有一個十分關鍵的原因,餅就這麼大,彆人多吃一口,老牌世家就要少吃一口,就算這些世家的領袖們預見到了這一點,那些世家的普通成員也不會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