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道門遲早會走向第二條路,道門需要一個皇帝不是某個人的野心,而是婆娑洲人、婆羅洲人、鳳麟洲人、甚至還要包括塔萬廷人,以及一切不屬於道門世家卻又渴望上升渠道之人的共同願望。”
皇帝終於開口道:“隻有開明派失敗之後,才需要一個皇帝。如果開明派失成功,那就不需要皇帝,畢竟誰也不想頭上有一片天,更希望自己與天齊。”
“這正是我要說的第三點。”大祭酒說道,“站在李家的立場上,矛盾有主次,現在的主要矛盾是保守派和開明派之間的矛盾,已經白熱化,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李家需要我們的幫助,我們也必然要提供幫助。接下來我們隻要順其自然就好了,人心是站在我們這邊的。”
程太淵為皇帝陛下提供了一整套的理論基礎,一個美好的願景,論證了道門需要一位皇帝的正當性、迫切性、必然性。
皇帝也欣然接受了這種說法。
程太淵總結說道:“清微真人是李家出身,他本該是一位保守派,可他又被稱為李家叛逆,他的許多想法都偏向於中立派,認可開明派的部分理念。上次大掌教選舉,正是清微真人一力阻止了三道內鬥的爆發。可是這一次,清微真人已經無能為力,他不僅要看著內亂爆發,也會不可避免地被卷進去。”
程太淵一拱手:“明者見危於無形,智者見禍於未萌。我們已經謀劃了太久,陛下剛剛登基的時候,就曾問策於老臣,當時老臣回了陛下一個‘等’字,這一等就是幾十年,如今已經到了決戰的關鍵時刻,陛下應禦駕親征,老臣也會欣然隨行。”
皇帝說道:“善。”
第(2/3)頁
第(3/3)頁
這是一次密談,隻有皇帝、程太淵,以及秦淩閣。
秦淩閣從頭到尾都沒有說話,隻是旁聽,以他現在的身份和境界修為,還不能與齊玄素相提並論。不過秦淩閣的心情仍舊是振奮的,因為能夠列席這種機密議事本身就說明了很多問題,尤其是遼王秦權驍沒有出現的前提下。
秦淩閣認為這是一種暗示,明確了他的接班人身份,秦權驍的出局已成定局。
秦權驍一再讓皇帝失望是原因之一,秦權驍的年齡也是原因之一,不過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儒門發力了。
皇帝陛下要借助佛門的力量成就大事,就需要一個與儒門密切相關的接班人,來安儒門的心。這是一種利益交換,皇帝從很早前就開始布局秦淩閣與儒門的關係,在皇帝看來,真正的皇帝,不僅僅是世俗的皇帝,也是道門的大掌教和儒門的教主。
正如許多人所擔心的那般,就算皇帝的謀劃成功了,拿下道門,那也隻是馬上打天下,算是開拓之功,坐天下的守成問題怎麼解決?
畢竟皇帝總要飛升的,其接班人問題同樣棘手,現任接班人秦權驍隻是占有血緣上的優勢,多半壓不住朝野上下——他壓小殷都費勁,壓得住各路桀驁不馴的諸侯和李家這個外戚大將軍嗎?
現在看來,秦淩閣是個更加合適的人選。最起碼能夠得到儒門的支持。
第(3/3)頁
(www.101novel.com)